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204653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学院:电 气 学 院姓名:赵 亮学号: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1、宏观现状: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时期1949 到 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由 10.6 到 46.6%(见图 1-1),全国城镇人就比重由 10.6%上升到 46.6%,平均每年提升 0.6 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世界平均速度,(1950-,世界城镇人就比重从 29%上升到 47.2%,平均每年提升 0.364个百分点)。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城镇化以每年 0.9 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提高, 年我城镇化率为 49.1%,城市人口 6.2 亿,比 年增加 1.6

2、3 亿人(见图 1-2)。城市化不断加速推进,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相,具体表现在不仅是城市的规模数量持续增加,而且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纵观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大致有两个阶段四个时期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1949 年建国后至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前,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进程缓慢;1978 年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大概又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78-1984 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我国不断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市场经济要素逐步放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政府行政作用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第二个时期19851991

3、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以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城市化水平由 1985 年的 23.71提高到 1991 年的 26.94,年均提高 0.54 个百分点,城市化在前一阶段的恢复性增长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 1992年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市场要素资源不断发挥积极性,同时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西方国家已经历经两百余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我国仅仅用了不到六十年的时候已经基本上了完成了城市化过程。西方国家的城市化是自然演进进程中,始终存在的是自发的

4、市场力量与人为经济计划之间的较量。政府一直以各种手段制度城市化,但是西方的市场经济制度是自发形成的,是自然地发展机制。西方国家的经济制度在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日趋完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立以市场和核心的模式。西方的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产业分工大多是市场选择和市场作用的结果。这也是西方城市化自然演进的基础,同时这也决定在西方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的辅助性角色,我国城市化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其是城市化具有独特性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模式,政府是城市化战略的制定者、城市化制度供给者、城市化进程执行者,城市化绩效的评估者。政府在国民经济以及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行政主导作用,目前我国经历的快速城市城市化的进

5、程与西方国家城市化有本质的区别和不同。在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国内诸多学者也开始了城市空间结构与空间扩展、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牛熊研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市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通过研究人口、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与交通三个方面,运用数理定量、对比研究近 20 年以来年在此三要素影响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对国家政策对南宁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将每个因子对空间的影响叠加综合,研究出近 20 年来南宁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型和城市中心分移理论模型。从城市产业结构转化,旧城改造,城市开发区建设和区域制度创新,城市行政的变革和城市规划管理等六方面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进行研,毛

6、蒋兴以深圳为实证研究案研究深圳市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和城市用地转化研究,从自然地理地形、交通影响、政府行政、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等角度定性与定量研究揭示转化机制。金晓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了快速城市化下土地储备的问题快,由于在 90s 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影响下,城市化出现新的空间扩展表现为城市群模式。以大城市市和城市群为主体空间形态将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下新的发展战略。李瑞等研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群和城市群脉的空间发展模式,未来城市群的空间形态模式。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蔓延,农业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我国农业耕地逐年减少,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

7、的重要问题。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3.4亿人。而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2、微观现状:20世纪90年代的西安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特大城市,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近 20 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化不断提升(见图 1-2),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领域进行了重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住房的市场化取代住房的单位制、土地的使用权也转变为有偿出让,中国的经济开始步入转型期

8、,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尤其是 1999 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从 1990 年到 年 20 年的时间里,城市化水平由 1990 年的 37.2 到 的 47.42,西安的城市人口增加 228.9 万人,增长率高达 37.04,平均每年增加 11.45 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 3.7。随着西安快速滑的发展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大量的农用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图1-4)西安市耕地数量急剧下降。1990年西安城市耕地数量为495.3万亩,经历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发展,西安城市耕地减少为383.32万亩。大量的农用耕地

9、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土地资源在逐渐减少。二、西安市现代空间结构1、市场经济初期(1978-1990)本轮规划是在改革开放后,西安社会经济生活开始步入正轨,城市建设经历了十几年的动荡停滞后,进入恢复发展期。为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要,编制新一轮城市规划。西安市政府于1979年着手编制1980- 年城市总体规划即西安市第二版总体规划。突出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地位,保护古都风貌,将城市新建项目放在城市外围区域。城市中心位于明西安府城内,为保护明城,提出了“保护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发展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该版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为: 城市仍是在旧城区基础上的团块状单中心发展,市中心区范围控制在东至纺织

10、城的苏家宫,南至吴家坟,西至三桥,北至龙首源的区域。从规划所确定的发展方向来看,工业区在东西郊己基本建成,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需要,今后不在市区内新建大中型工业,将新建项目放在城市外围。由于西安内城多旧原来基础服务设施较差的住房,本轮规划实施旧城改造。拓宽的南大街道路,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983年在市区西南郊建立电子工业区,城市道路系统沿承了第一版总规棋盘+放射路网的格局,为了解决现代化交通形势与老城车马时代的街道空间的矛盾,一方对老城路网进行了完善与改造。另一方面,增加城市环路,一环路为老城区外围,以护城河为界;二环路以第一版中的中央环路为主体,进行扩展,连接含元路和

11、大兴路;城市三环为丈八沟路和半引公路绕市区边缘为。至此,西安单中心同心圆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得到完善,同时也为西安日后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定下了基调。此时的西安城市建设的空间扩展速度飞快,城市建设规划飞速扩展,城市建城区面积由 1978 年的年的 95km扩展到 1990 年的 138km。西安城市空间扩展式沿着单中心模式摊大饼”模式发展。本轮规划中能够加强了西安城市老城区的保护,对城市功能用地进行调整。同时 1983 年于南郊建立电子工业区; 改革开放后初到 90 年代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空间扩展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向前推进,成为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第二次高潮,城市建城区面积由1980 年的

12、 129km扩展到 1990 年的 138km。西安城市空间的扩展的形态仍沿着单中心模式发展。由于城市经济增长形势较好,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空间扩展呈现为“摊大饼”式不断向外围扩展的格局。2、新型城市空间结构探索时期(1990 - 年)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安城市经历了由于体制的变革而引发的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城市范围、城市行政建置等一系列的变化,而适应这种变革的同时,城市的行政建置、管理形式以及城市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92年,国务院批准西安为内陆开放城市,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来陕西视察,为西安市题词:“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把西安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外向型城市”。西安开

13、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空间扩展呈现为“摊大饼”式不断向外围扩展的格局。在城市西南郊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郊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另外还有曲江池旅游度假区、农业技术开发区等也陆续形成,南郊的文教空间得到进一步发展。1993年,陕西省政府城市发展战略中制定将旅游业发展确立为西安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西安市建设西曲江池旅游度假区(1993)形成,景区以大雁塔佛教文化和唐代曲江皇家园林遗址为核心,由于旅游景区的建设,西安城市在西南方向空间扩展。在西安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改造旧城的同时,城市空间向城市边缘区扩展。城市建城区面积由 1980年的129km扩展到1995年的148km。西安城市空间的结构与

14、形态仍沿着单中心模式进一步发展。由于城市经济增长形势较好,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空间扩展呈现为“摊大饼”式不断向外围扩展的格局。“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由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大,城市核心区范围相继大幅度扩大,目前西安市国家级的开发区大部分范围和大部份工业区己经由位于城市边缘区转向位于城市核心区范围内。同时为了适应新环境下西安城市建设的指导,1995 年对西安城市编制第三次总体规划,提出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外向型城市,进而实建设现代化国际。3、成熟时期: 至今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着西安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西安市的人口规模和建成区面积也在迅速扩大。进入 年后,西安城市行政政府北迁市政府北迁的信息

15、和与批准也极大的促进了北郊城市继续发展。同时随着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西咸一体化推进和在此政策下城市建设的投资的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导向性越来越明显,城北火车站和其附件大型建设项目,以及新城的城市建设项目的积极快速建设都有力的促进了西安城市空间扩展的进程。 年后的西安南郊发展更是在西安高新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带动下发挥增长极效应下的发展,长安县的撤县为区和大学城的建立都是西安城市空间扩展在城北和西南继续扩展。城市空间扩展呈现为“一核多中心组团”发展模式。三、未来趋势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城市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该时期西安城市建成区面积急剧扩张,伴随着经济的高

16、速发展,也推动城市建设投资急剧增加,同时随着城市集聚的人口和产业越来越多,城市空间沿着单中心的中心城市圈层模式不断急剧想边缘区扩展,当单中心城市的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城市空间范围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空间结构开始向多中心发展,形成多中心的组团卫星城的发展模式。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快速城市化初期,城市空间扩展由单中心的圈层模式扩展,发展到多中心城市发展组团发展模式。以后,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扩展的外形形态由单中心的圈层摊大饼空间扩展模式发展城市形态由同心圆环状向外扩展转变为由封闭的单中心结构向开放式多中心组团结构转变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目前西安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国家宏观政策支持下的西安城市空间将进一步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