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115550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学生:叶洪兵 指导教师:盈摘 要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因此我国建筑事业开始了突飞猛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钢材量的不断提高,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现在的多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最普遍,又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等优点因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成为建筑工程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文章从基础、柱子、梁和现浇板四个方面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又提

2、出了其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例说明详细的说明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各个程序。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1框架结构简析.21.2框架结构的特点.21.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21.4框架结构应注意的问题.2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设计2.1基础部分.42.2柱子部分.42.3梁部分.52.4现浇板部分.6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3.1 钢筋连接.73.2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73.3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83.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93.5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103.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冬期施工

3、的问题.10第四章 实例分析4.1 工程概况.124.2施工方案编制.124.3 施工图审核.134.4 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技术方案处理.134.5 建议和体会.15结 语.16参考文献.17 / 前 言近年来,随着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 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日益增多。建筑结构设计是建设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灵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由于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所有的设计与理念最终

4、还是要在施工中落实,没有正确扎实的施工措施,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说是在做白工。而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存在差异,对操作规程了解较少,在施工中容易产生影响质量的现象, 这些状况如重视不够或解决不与时,将会直接影响质量和工期。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1框架结构简析框架是由横梁和立柱联合组成能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构件。在一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框架的横梁和立柱都是刚性连接的,它们间的夹角在受力前后是保持一致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粱、柱与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

5、式,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1.2框架结构的特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梁和柱刚性连接的骨架所组成,框架的连接点是刚节点,是一个几何不变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抗震、抗风较好的结构体系,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延性较好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间的要求,还可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在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1.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1)钢框架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具有以下特点:自重较轻,工作的可靠性较高,抗震性、抗冲击性好,工业化程度较高,容易做成密封结构,易腐蚀,耐

6、火性差等特点。(2)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用钢筋和混凝土建造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由于钢材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其次钢材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因此,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好。1.4框架结构应注意的问题(1)结构平面、竖向布置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所要求的取值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

7、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与耗能等性能。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向为刚架,另一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但在铰接排架方向应设置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2

8、)框架柱配筋的调整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应注意一些薄弱环节的配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角柱、边柱与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纵筋应加强。框架柱的配筋可加强,满足概念设计中

9、的强柱弱梁原则。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并应焊接。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设计2.1基础部分(1)对于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m)或地基不均匀与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2)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m 时,应建议做地下室。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m 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

10、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一样的埋深。(3)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5)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 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6)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基础做成柱下条基。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

11、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7)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8)底层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9)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O,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2.2柱子部分(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 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2)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3)柱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

12、。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不得穿暖气管。(4)柱断面不宜小于450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 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否则在梁柱节点处钢筋太密,混凝土浇筑困难。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与配筋宜留有余地。2.3梁部分(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说得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围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围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