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064928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8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江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印江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印江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印江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印江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江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江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印江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通过整理我县“地名一普”和学习“地名二普”试点省份工作经验,特制定我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第一部分 各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一、行政区域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地区代码、行政级别、地理位置、毗邻的相关政区、上级政区、下级政区、总面积、总人口、其中政府驻地人口、民族构成、所辖政区、政府驻地、政府网址、电话区号、邮政编码、气候类型、地貌特征、主要山峰、主要河流、境内主要矿产资源、主要工业、主要农业、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文教科体卫事业单位、著名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著名历史人物、主要特产。二、非行政区域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1、矿区:范围驻地、人口、面积、主要矿产产

2、值、设立时间、所在(跨)行政区;2、农、林、牧、渔区:类型、范围、人口、面积、年均气温、无霜期、年均降水量、主要产业、所在(跨)行政区;3、工业区、开发区:范围、人口、面积、主要产业、所在(跨)行政区4、贸易区、口岸:范围、人口、面积、主要产业、主要商品、所在(跨)行政区。5、地片、区片:范围、人口、面积、所在(跨)行政区。三、单位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单位类型、所属行业、地址、法人代表、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业务范围、单位网址。四、群众自治组织地名普查设计标准:类型、组织宗旨、管理范围、下级组织、联系电话、邮政编码、所在(跨)行政区。五、居民点地名普查设计标准:类型、地名的来历及沿革、地理实体概

3、况(含人口、面积)、所在(跨)行政区。六、交通运输设施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1、公路(含国道、高速公路等):主要技术参数(起点、止点、长度、宽度、路面质地、道路等级)、沿途重要地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2、街、巷:主要技术参数(起点、止点、长度、宽度、路面质地、道路等级)门牌号范围、地名含义及沿途重要地物(含始建时间、使用时间)、途经行政区。3、车站(含火车站、汽车站、城市公交站、地铁站)、停车场:主要技术参数(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年客运量、年货运量)、地名沿革(地名含义、始建时间、建成时间、与之相连的主要交通线)、主要运营线、所在(跨)行政区。4、水运港口:主要技术参数(类型、泊位、岸线长、所

4、在水域、平均水深、最大水深、年客运量、年货运量)、地名沿革(地名含义、始建时间、建成时间、与之相连的主要交通线)、主要运营线、所在(跨)行政区。 5、渡口:主要技术参数(年客运量、渡程长度、平均水深、最大水深)、地名沿革(地名含义、始建时间、建成时间、与之相连的主要交通线)、主要运营线、所在(跨)行政区、 6、桥梁:主要技术参数(最大载重量、长、宽、高、最大跨度、结构)、地名沿革(所在河流或道路、始建时间、建成时间、与之相连的主要交通线)、所在(跨)行政区7、隧道:主要技术参数(长、宽、高、跨度、最大承重量)、地名沿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与之相连的主要交通线)、所在山峰(河流)、所在(跨)行

5、政区。七、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1、井:主要技术参数(类型、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最大输出量、日出水量、涌水高度、水质、深度、年均水温、地质特征)、地名沿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开发状况。2、水库:主要技术参数(主要水源蓄水面积、总库容、长、宽、年发电量)、地名沿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发挥效益)所在河流(湖泊)、所在(跨)行政区。3、池塘(水潭):主要技术参数(类型、长、宽、面积、平均深度、最大水深)、地名沿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发挥效益)、所在河流(湖泊)、所在(跨)行政区。4、蓄(泻)洪区:主要技术参数(面积、堤长、最大进洪流量、蓄洪水位、蓄洪量)、地

6、名沿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发挥效益、地位和作用)、主要水源、所在(跨)行政区、5、水渠(含运河):主要技术参数(起点、止点、平均流量、最大水深)、地名沿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地位和作用)、主要水源、途经行政区6、堤堰(含大坝):主要技术参数(设计年限、等级、坝型、长、顶宽、高、地质构造)、地名沿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地位和作用、发挥效益、与之相连的交通干线)、主要水源、所在(跨)行政区。7、发电站:主要技术参数(总容量、日发电量、年发电量)、地名沿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地位和作用、发挥效益)、类型、所在(跨)行政区。八、纪念地、旅游景点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1、纪念地、遗址:地名含义及沿

7、革(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地名实体概况(类型、保护级别、占地面积)、管理单位、联系地址、所在(跨)行政区。2、公园、风景区:地名含义及沿革、地名实体概况(类型、占地面积、主要景点)、管理单位、联系地址 、所在(跨)行政区。3、自然保护区:地名含义及沿革(建立时间、级别)、地名实体概况(占地面积、保护对象、主要景点)、管理单位、联系地址、所在(跨)行政区。九、建筑物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1、标志性大楼:主要技术参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主体层数、主体高度)、地名含义(含产权单位、建成时间、特殊意义)、管理单位。2、亭、台、碑、塔:主要技术参数(类型、主体层数、主体高度)、地名含义(含建成时间、特殊

8、意义)、管理单位。3、广场、体育场:主要技术参数(占地面积、容积率、水、电设施)、地名含义(含建成时间、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十、水系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1、河流:主要技术参数(河流级别、河流类别、长度、流域面积、径流量、主要支流)、地名含义、主要水文站站名、所在(跨)行政区。2、湖泊:主要技术参数(湖泊类型、最大长度、最大宽度、面积、平均水深、最大水深)、主要水源、所在(跨)行政区。3、瀑布:主要技术参数(最大落差、最大宽度、最大水量)地名含义、上游水源、所在(跨)行政区。4、泉(含温泉):主要技术参数(类型、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最大输出量、日出水量、涌水高度、水质深度、年均水温)地名含义、

9、所在(跨)行政区。5、峡谷(含河谷):主要技术参数(类型、长度、宽度、走向、地质构造)地名含义及概况(含河流名、所属山系)、所在(跨)行政区。十一、陆地地形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1、平原(含低地、洼地、)、盆地:地理实体描述(类型、海拔、最大长度、最大宽度、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年无霜期、土壤类型、年均温差)、地名含义、所在(跨)行政区。2、山脉、丘陵:地理实体描述(类型、走向长度、宽度、主峰名称、主峰海拔、平均海拔)、地名含义、所在(跨)行政区。3、山峰:地理实体描述(所在山脉、高程)、地名含义、所在(跨)行政区。4、山口、关隘:地理实体描述(长度、宽度、高程、所在山脉)、地名含义、所在(跨)山

10、峰、所在(跨)行政区。5、沼泽:地理实体描述(土壤类型、年均温差、深度、长度、宽度、面积、年均温度、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年无霜期、动植物种类)、地名含义、主要水源、所在(跨)行政区。6、森林: 地理实体描述(长度、宽度、面积、气候类型、年均温度、年均温差、年降水量、年无霜期、土壤类型、植被种类)、地名含义、主要水源、所在(跨)行政区。7、洞穴:地理实体描述(宽度、高度、长度、面积、容量、海拔、土岩类型、所在山峰)、地名含义、所在(跨)行政区。第二部分 各类地名普查成果登记表根据各类地名普查标准,设计下列表格:1、行政区域类(表一)2、非行政区域类(表二)3、单位类(表三)4、群众自治组织(表四

11、)5、居民点(表五)6、交通运输设施类(表六)7、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类(表七)8、纪念地、旅游景点类(表八)9、建筑物类(表九)10、水系类(表十)11、陆地地形类(表十一)12、地名标志牌登记表(表十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表登记单位: (公章) 编号:地名代码类别名称行政区域标 准地 名汉 字罗马字母拼写民族文字语 种简 称使用时间地理位置东 经至东经北 纬至北纬图上名称比例尺图号(年版)所在(跨)行政区地名的含义及沿革地理实体概 况资 料来 源备 注登记人审核人登记时间年 月 日表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表登记单位: (公章) 编号:地名代码类别名称非

12、行政区域(矿区)标 准地 名汉 字罗马字母拼写民族文字语 种简 称使用时间地理位置东 经至东经北 纬至北纬图上名称比例尺图号(年版)所在(跨)行政区人口、面积、主要矿产产值、矿区沿革资 料来 源备 注登记人审核人登记时间年 月 日表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表登记单位: (公章) 编号:地名代码类别名称非行政区域(农、林、牧、渔区)标 准地 名汉 字罗马字母拼写民族文字语 种简 称使用时间地理位置东 经至东经北 纬至北纬图上名称比例尺图号(年版)所在(跨)行政区类型、人口、面积、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主要产值农林牧区沿革资 料来 源备 注登记人审核人登记时间年 月 日

13、表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表登记单位: (公章) 编号:地名代码类别名称非行政区域(工业区)标 准地 名汉 字罗马字母拼写民族文字语 种简 称使用时间地理位置东 经至东经北 纬至北纬图上名称比例尺图号(年版)所在(跨)行政区人口、面积、主要产值、工业区沿革资 料来 源备 注登记人审核人登记时间年 月 日表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表登记单位: (公章) 编号:地名代码类别名称非行政区域(贸易区、口岸)标 准地 名汉 字罗马字母拼写民族文字语 种简 称使用时间地理位置东 经至东经北 纬至北纬图上名称比例尺图号(年版)所在(跨)行政区人口、面积、主要产值、主要商品贸易区口岸沿革资 料来 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