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003658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学时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测、思考和讨论,可以列举植物常用的无性生殖。法制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三十九条。2过程与措施: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测和比较分析,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结识生物学知识不仅是生产实践的基本,并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用的无性繁殖。难点:通过探究,

2、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核心。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有关资料学生: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教学方略: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测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有性生殖 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2、无性生殖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3、无性生殖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运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3、常用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嫁接:苹果、黎、桃等果树是运用嫁接的措施来繁育优良品种的。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措施; 、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激情、质疑激发爱好看书、填表温故知新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看书、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思考、讨论和分析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探讨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描述嫁接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可以运用模型或实物演示嫁接的过程。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保证接穗成活。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探究影响扦插成活率的核心因素?涉及实验材料的选择,对材料的解决,做出假设,实验设计以及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组

4、织学生对探究成果进行报告交流,同步总结影响扦插成活率的核心因素有哪些。讨论影响植物无性繁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创设情景:在生活中你见到过植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大蒜发芽,土豆长芽,扦插富贵竹的茎段,嫁接蟹爪莲,绿豆发芽等。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它们有无本质区别?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结合种子构造的基本知识,懂得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成果。组织学生观测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组织学生看书-观测思考协助指引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认真观测,描述嫁接的

5、一般措施和注意事项,体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核心因素是什么?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可以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解决?质疑: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法制渗入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第三十九条盗伐森林或者其她林木的,依法补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十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三倍以上十倍如下的罚款。滥伐森林或者其她林木,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五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二倍以上五倍如下的罚款。拒不

6、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她林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学时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观测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测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2.过程与措施: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测能力的同步,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通过 “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

7、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协助学生理解生物构造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入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性,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重点: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课前准备教师:组织部分学生饲养并观测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准备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学生:饲养并观测记录其生殖发育过程参照学时:2学时 教学方略:创设情景-观测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裔。在

8、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差别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2、其她昆虫的发育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通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像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要通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对昆虫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形成全面的观点。激情、质疑激发爱好表述交流补充阐明观测、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结论学生表述交流看书讨论得出结论课后实验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热身:昆虫知识竞赛,蜻蜓点水与生物的哪种行为有关?毛毛虫与蝴蝶有关吗?知了为什么要蜕皮?等引出课题。以蚕为例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质疑:

9、你们据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吗?悠悠文明史,慢慢丝绸路。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增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你养过家蚕吗?你懂得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请养过蚕的同窗简介蚕的发育过程,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对其中的错误不做纠正,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蚕发育过程的录像或幻灯片,看后修正和完整描述蚕发育的一般过程,或者将书上的图片按照对的的顺序进行排列。点拨指引质疑: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同样吗?组织学生观测蝗虫等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从不同昆虫的发育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如蝉的毕生,黑暗和光亮处的对比;毛毛虫与美丽的蝴蝶灯,引导学生思考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从昆虫生殖发育过程,还要引导

10、学生结识到昆虫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侧面,应当关注和自觉保护昆虫的多样性,保护昆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环境。第3学时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顿和分析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措施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结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结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互相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长保护国内生态环境的责

11、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2、难点:初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她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因素。参照学时:1学时教学方略:创设情景-观测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别,为变态发育。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

12、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也许是由鱼类进化来的。激情、质疑激发爱好表述交流补充阐明认真观测表述交流补充阐明得出结论论述观点阐明道理表述交流补充阐明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测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问题:1、青蛙都能鸣叫吗?、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

13、行?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有无差别?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吗?点拨指引得出结论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指引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解释阐明知识回忆感悟与收获第45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重点:.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构造特点。 2.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难点: 以探究性学习增进生物学概念的建构。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构造特点。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通过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法制渗入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一、五、八、三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

14、百四十一条。能力目的:1.在交流与讨论中,发展学生的体现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在图文和音像资料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信息解决能力。3.在开放性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措施,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在探究、合伙、交流中,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在开展搭建人工鸟巢等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中,确立爱鸟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珍爱动物的情感。三、教学过程教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音诗画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最爱湖东行局限性,绿杨荫里白沙堤。2.设问同窗们,你们懂得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谁的妙笔吗?这首诗描写了鸟的哪些繁殖行为呢?3理解“知晓与困惑”有关鸟的生殖和发育,你一定积累了相称多的知识,也也许还存在着相称多的困惑,能把你已知晓的和你还困惑的说给人们听听吗?4揭示学习主题 一番交流、解疑之后,及时肯定同窗们丰富的知识储藏,强烈的求知热情,同步引领学生带着模糊与未知再一次走进鸟的世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