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027801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程纲要(六年级下册) 刘秀萍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 授课时间: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与复习3 课时9 课时14 课时2 课时3 课时27 课时一、课程目标: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1)理解倒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2)比较熟练的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3)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5)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6)理解纳税、利息的意义。(7)能区别比值和化简比。2数的运算(1)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乘、

2、除运算及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4)掌握比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5)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能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3正比例、反比例(1)掌握比例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比例尺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掌握按给定的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 际距离,掌握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3)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成 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及应用。(二)、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认识(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

3、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的展开图。2测量(1)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三)、统计与概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复式百分数统计表。(3)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选学扇形统计图;会懂得有 关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统计图。(4)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5)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四)、综合应用1有综合运用所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

4、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 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2、能解决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掌握有关利息、税金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 问题。(不超过三步应用题)3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4初步感受已学过的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二、内容安排周次1内容订好科组教研和教学计划,分配好出卷工作并提出新学期要求;新课标、新教23456789101112材研究。集体备课:按比分配。订好作业格式和要求,学习教学大纲;第一单元教学中心发言。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谈谈“怎样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第一单元教学总结;(2

5、)第二单元中心发言。订好中下生辅导名单和辅导计划;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活动。(1)第二单元教学总结。(2)第三单元中心发言。1集体备课:(1)比例尺,(2)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参加学教研组的 活动。1集体备课:复习量的计量。2、探讨怎样上好复习课。第三单元教学总结。1期中复习考查与总结。2、订总复习计划。第四单元中心发言;上好复习开路课。计算测验;集体备课“数的整除”的复习。131集体备课“代数的初步知识”的复习。2、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活动。141516171819谈谈“怎样复习应用题”。常规教学检查。应用题、操作题检查。期末复习中段经验交流。进入综合训练。 集体备课“几何的初步知识”。 进入

6、综合训练。期末复习完毕,进入查漏补缺。综合练习三、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的开发数学教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鲜明的课程意识拒绝“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可以超越、选择和变更的。教材也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 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首先,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善于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

7、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基础上调整、补充教材所提供的教材内容。另外,教材上提供的资源有时还可以综合利用,用活用足教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当然,活用教材不是一件 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度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学服务。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

8、教学中真正 发挥应有的作用。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由于区域性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课本上提供的素材不可能是每个地方的学生都熟悉的、感兴趣的。尤其是某些“城市内容”素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相当生疏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结合农村现实背景开展数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置换教材中生疏的课程资源。例如,在数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把学生带到校园外去数池塘里鹅、鸭的只数,菜地里菜的棵数,树上的果子数等等;在土地面积的计算中,我们带领学生到山坡上测量土地,计算面积,估计产量;在元、角、分的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去商店,让学生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用生活中对家禽的统计取代教材中对奖牌的

9、统计;用学生上学熟悉的路线取代教材中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用农村调换田地的现实取代教材中纯图形面积的计算这些农村特有的学习素材的利用,把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 紧密地联系起来,既感到亲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当然,我们并非轻率、刻意地去更改教材内容。相反,这样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虽然改变了原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但教学要求是一致的,能更有效地实现教材中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既体现了教材的普遍适用性,体现了教材中共同学习的领域及教材对学生的总体要求,又体现了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及实施教材过程中的灵 活性,体现不同地区对教育多样性的要求。(二)教

10、学实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 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 效益。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

11、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 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3、激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 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

12、的价值。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免共 22 只,它们的脚共有 58 只,鸡和兔各有几只?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策略:1试误与检验:可以让学生猜测鸡、兔的只数。假如学生经过几次猜测之后,找到了正 确答案,教师可以请他们回顾一下猜测的过程,获得一些有益的解决问题的经验。2列举: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将“1 只鸡,21 只兔”一直到“21 只鸡,三只兔”的所 有情形下的脚的数量列举出来,从而解决问题。3寻找规律:可以在让学生列举部分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表格中寻找规律以解决 问题。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

13、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四、课程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

14、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 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一)注重对学生教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