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00310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 吴桂冬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其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首先,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占整个语文教学的百分之七十;其次,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另外,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阅广了,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因此,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一、有效的提问1、抠“文眼”围绕题目设计提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精华,蕴含着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根

2、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2课),芜湖的骆正位老师针对“文眼”壮士,设计了以下问题壮士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学完了“诱敌上山”部分,单这个自然段能称呼他们为“壮士”吗?文章第几自然段才给了他们“壮士”的称呼?“战士”、“壮士”这两个词有区别吗?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壮士。这五位战士怎么一步步变成壮士的呢?教学中骆教师紧紧抓住文眼“壮士”一词,层层设疑,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实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2、理“脉络”围绕课文思路设计提问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如果教学设计的问题能

3、揭示课文的思路,学生便能顺藤摸瓜,较好地理解课文。如少年闰土(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7课),我这样设问: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样的设问使学生思考的方向顺着作者写作的思路来思考,学生很快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教师顺着学生回答依次板书:记忆中的闰土、初识闰土、相处、分别。紧接着师又问:这四个部分哪个部分写得最详细,最有意思?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相处部分”,师顺势说:是啊,朋友相处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现在请找出闰土与我的对话,读一读,看你读出了哪些有意思的事儿这两几个问题的设计,既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又使学生对全文脉络有了清晰的印象,同时又加深了对

4、重点段的理解。3、解“疑难”围绕疑难点设计提问课堂教学中,如果在新课开始就让学生质疑,师顺着疑点进行阅读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能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25课),学生有了这样的提问:“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自己种的花怎样给别人看?”师就可以带着学生的疑问走进课文,进行潜心阅读,交流之后学生对德国人自己养花给别人看,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美德,一定会深深地扎根心中,并受其品质的滋养与熏陶。4、依“要求”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提问依据教学要求设计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如草船借箭(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19课)课后有

5、一道题: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针对这一教学要求我设问: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借箭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紧扣课后思考题,使学生了解了文章内容,把握了训练重点。在此,我想强调的是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因为有的课堂的提问并不是十分有效,如课文钓鱼的启示(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19课),有的老师在公开课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好不容易钓到手的鲈鱼,如果是你,你愿意把它放掉吗?这一问课堂上炸开了锅,学生就愿意不愿意激烈地讨论起来,使课堂教学目标出现了严重偏离,其实,这里的提问如果改成“我”该不该放走大鲈鱼呢?这样的提问和讨论才更有价值。二、清晰的环节与主线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6、应该是山清水秀,风光绮丽,智慧无穷,令人流连忘返。然而,时下小学语文课堂却出现要么过分强调工具性,语文课成了字、词、句篇的训练课,要么过分凸显人文性,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队会课,语言文字训练没有落到实处,致使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教学的失控与目标的偏离。为此,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好教学环节,紧抓主线。教学环节一般指:导入、初读、精读和拓展。主线是指“文本主题”与“阅读训练”两条主线。文本主题或是指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或是指事件引发的思考,或是指作者阐明的某个观点在文本中通常以重点段,中心句或关键词作为载体,教学时,应以文本主题这条线为依托,为学路,进而设计阅读主线,通过阅读主线去研读,探究,

7、体验感悟文本主线,这两条主线同时又贯穿在教学环节中,那么,怎样使这两条主线在教学环节渗透,使其达到炉火纯青,水乳交融的境界呢?下面以卡罗纳(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23课)为例,来谈谈清晰的环节与主线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围绕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教育学生关爱他人这一文本主题,我的教学流程分成四个环节:环节一、情感铺垫渲染爱课件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完音乐问:你心中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吗?同学们有的说:“妈妈的爱是伟大的”,有的说:“妈妈的爱是无私的”,还有的说:“我爱你妈妈”当同学们纷纷赞美母爱时,我话题一转:可是有一个跟你们

8、一般大的小朋友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意大利小男孩卡罗纳(板书)(这里我通过赞美母爱与失去母爱形成的落差来揭示课题,同时我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境,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环节二、初读课文捕捉爱在初读课文中,我以“卡罗纳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得到了大家的爱),”大家“都有些谁呢?引导学生去捕捉老师、同学、我的母亲对他的关爱(在这一环节我追求简约处理教材,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三、研读课文感悟爱因为本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关爱,而新大纲又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9、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找、读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受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并且让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环节,我还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激情语中不断渗透,引领学生寻找感受周围的人对卡罗纳的爱的词句,从动作、眼神、语言等方面捕捉爱、感悟爱。如体悟“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的胸前,对他说

10、: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和“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这两个句子时,我引领学生:你能把老师的“拉到胸前”和母亲的“把我推开”这两个细微动作背后的含义读懂吗?老师为什么不劝卡罗纳,而是让他痛痛快快地哭出来呢?作者“我”懂了母亲的用意了吗?他最后又是怎样做的呢?(这样的引领让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直接地对话,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使文本主题主线与阅读主线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环节四、说话拓展延伸爱本课是一篇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文章,课文细腻地描述了老师、“我”、同学、我的母亲对卡罗纳的关爱,让不幸的卡罗纳感受到幸福。学完本文后,应该

11、让学生明白爱是一种能力,真正的落实要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学会关爱他人,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假如卡罗纳在我们班,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为他做些什么?2、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幸的人,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关爱呢?通过大家热烈地地讨论之后,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假如卡罗纳在我们班,我会安慰他”,有的说:“生活上学习上我会尽力帮助他”,也有的说:“遇到盲人我会扶他过马路,遇到穷人,我会捐助他们一些钱等等”。(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充分地说,既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充分表达了爱的心愿,同时,让学生知道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别人的道理。)最后我在爱的奉献音乐声中深情作总结

12、:同学们,让我们学会爱、奉献爱吧!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芬芳;爱是理解,是宽容,更是力量,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人的关爱下,一定会成为生活的强者。此案例的环节与主线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在新课改过程中,有些老师把教学环节与主线严重脱节,如有位老师上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3 课),整堂课基本丢开教材,只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略知课文内容,之后就一味地让学生毫无节制地交流和展示课前搜集的环保和地球、宇宙的知识资料,把语文课上成了课外资料的拼盘课,试问此文文本主题是什么?阅读训练主线又是什么?三、富有情感的教师语言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

13、感可以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扣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产生共鸣,形成美好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在教课文冬阳 童年 骆驼队时(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第6 课),我多处利用教师语言,激发学生情感。如上课开始部分,我这样导入:同学们,看了课题中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等学生畅想画面后,我富有诗意地说:“是啊!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和林海音女士一起走近她的童年生活。”这样诗意的导语很快使学生入情入境,学习的

14、热情高涨。再如,小英子与妈妈的一段对话:小英子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妈妈答不上来,但是并不气恼女儿拿这样一个问题来为难她,只是好脾气地、慈爱地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你这孩子”,妈妈想说的可能是什么孩子,当学生回答可能是“你这淘气的孩子”、“你这机灵的孩子”、“你这调皮的孩子”、“你这好问的孩子”等等之后,老师马上富有情意地说,这些没有说出来,也没有写出的话,却蕴满了深情,饱含着妈妈平时对英子的疼爱,甚至溺爱,难怪吴贻弓导演在研究了城南旧事前言及后记,总结了几个字:“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沉沉的”正是这种“无声的爱”吧!这样的深情点拨,把学生带到了小英子真切的、幸福的快乐

15、童年生活中。四、适时的文本补白, 教学活动中,教师紧紧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地“补白”,以激活学生的经验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结合经验回味,通过想象体验,从而沟通与作者的对活,加深对文本的感受。教学课文冬阳 童年 骆驼队时,我通过角色体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如小英子问爸爸骆驼脖子上为什么挂铃铛,爸爸说那是防狼侵犯,而小英子却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16、:“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教学这个片段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读小英子的美好想法,启发学生思考,这“美”仅仅是美的想法吗?只有美的 ,才会有美的想法呀!然后再抓住文本空白,启发学生思考:爸爸听了英子的美好想法,想到了什么?这“笑”里包含了什么?引导学生个性化补白。有的学生会说:“只有美的心灵、美的想象,才有这样美的想法”;也有的学生会说:“爸爸只想把美的事物留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只想小英子的眼里一切是美的,而不愿把狼吃骆驼的可怕景象留在孩子心中”;还有的学生会说:“这笑里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疼爱”等等,这样抓住文本补白,使学生走进了小英子与爸爸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情感,学生的内心独白,正是他们心灵的扬帆远航,而学生心灵世界的拨节声,应该是课堂上最精美的华章。五、读写结合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