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汇编五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915648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汇编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说课稿汇编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说课稿汇编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说课稿汇编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说课稿汇编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稿汇编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汇编五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汇编五篇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我先说一下对教材的分析。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文章通过追忆作者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构思巧妙,结构精美,语言朴实,饱含深情。这一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学习本单元,重点内容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背影一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要素,是最关键的教学内容。二、说教学目

2、标关于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确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为此构建了三维目标体系,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依据对课程目标的理解,结合单元要求,以及上面对背影一课内容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2、 采用多角度阅读等方式进行整体感知,抓住细节描写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3、 体味父爱的伟大,对父母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背影是一阅读教学篇目。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

3、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整个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疑难或富于探讨性的问题或小组讨论,或个别畅谈、教师点拔,其间融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因此,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诵读法 ,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启发学生读懂悟透 。四、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考虑,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1情境导入,2初步感知,3整体把握

4、,4重点赏析,5拓展延伸(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提问:我们的父亲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朱自清的父亲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学习了背影,大家就知道了。(二)、初步感知我分3个环节来组织教学。1、初读课文,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检查重点字词,初步把握文章内容2、听录音。配乐朗读此文,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3、朗读课文,自我感知课文。朗读是学生练习语感,提高阅读鉴赏作品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感情十分投入的朗读,既能唤起表象,加深理解,又能训练思维。背影平淡朴实、亲切自然、感情真挚,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感受其间的情深意切,受到精神的愉悦与感染。(三)、 整体把握指导学生把握文章脉

5、络,理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主题,感受父子情深。先指导学生读文章,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我简单演示一下教学的过程。同学们,我们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能不能再读一读,认真思考一下,文中几次写到背影?能否分别起个小题目?说说理解了什么?同学们说的很好,文中有四次写到背影,一次是总写,其余三次,分别是:买橘子的背影,离去的背影,泪光中的背影。父亲的外表并不美,动作和语言也不漂亮,可是当我们读了以后,也忍不住像朱自清一样,眼泪又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再回到文中,用心感受这份情,感受朱自清语言的魅力。(四)、重点赏析你对那一段,那一句有感觉,交流一下。在此环节中,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细读,或沉思,或圈点批注,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与同学交流解决以上问题。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阅读兴趣,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完成教学目标(2)的学习。(五)、拓展延伸1、小结教学内容2、让学生谈谈,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到了什么?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问候,也许是一次长谈.请你把最感动的那个时刻记录下来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

7、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等。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选择水的净化中沉淀、过滤、吸附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纯水和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3)初步形成过滤实验操作技能。2、过程与方法(1)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

8、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2)通过对教学情景的观赏和思考,初步学会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过滤的装置及操作过程,体验化学的“实验美”,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技能。为了落实了三维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法:四、教法:本课题的教学围绕着三条线展开:情景线,问题线,知识线。教师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充分应用各种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

9、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五、教学过程:流程图:呈现自然界浑浊的水,提出除去杂质的问题实验:明矾净水(沉淀)探究活动:过滤过滤装置与操作程序实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说明这些水仍非纯水。六、板书设计:水的净化一、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方法1、沉淀2、过滤(一贴二低三接触)3、吸附说课稿 篇3一、 说教材美丽的山城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十三册的第15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课讲了重庆这座山

10、城的美丽景色。通过对“山”“雾”“灯”这些景物的描写,表现其美丽的特点。课文一共分为五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重庆的位置。第二段,写山景。第三段写晨雾笼罩下的美景。第五段,姜作者的感叹。要求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用“美丽”“五颜六色”造句。初步认识迭次及其用法。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重庆美在何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1、让学生初步认识叠词的用法。2、本课的比喻句较多,学生在重点剧的理解上会有困难。3、有余学生的特殊性在朗读上有缺陷,所以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一难点。在教学时采用情景创设法,观察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了课件

11、,包括图片,还有字卡,小黑板。本课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字词教学,初步感知课文,分析地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安排分析地三、四、五自然段。二、 说过程(一) 导入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在导入时,创设情境,设疑。师“我们生活在一座美丽的城市,你知道吗?”答:“南京。”师:“同学们还去过那些城市?”学生自由说。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城市,齐读课题16.美丽的山城。”“你们知道美丽的山城指的是什么地方吗?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二) 初步感知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更加直观的感知课文,先让学生听老师读课文,再欣赏重庆景色的图片和短片,最后再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知大意,解决老师提出的

12、问题“美丽的山城指的是什么地方?”在自由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划出自然段。(三) 生字教学本课的生字只有3个“森”“浓”“户”,字形并不复杂,重点在字音上,“森”前鼻音,“浓”鼻音,“户”在词语里要读轻声。二类词只要求读准字音,讲解重点视情况而定进行纠正。(四) 分析课文由“美丽的山城指的是什么地方?”导入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学生主要掌握句型“在( )地方是( )。”“( )地方是( )。”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重庆的景色。由问题“为什么说重庆是山城?”导入第二自然段。通过欣赏图片,理解比喻句,知道把“公路条条,高楼层层”比作“积木”“森林”。学习观察顺序“远看”“近看”。知道结实山城的特点的句

13、子是“开门就见山,出门要爬坡。”概括这是写了重庆的山景。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设疑“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除了美丽的山景,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欣赏图片,自由说说,按学生所说的,分析课文中低三、四自然段的语句。重点理解比喻句和叠词。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较差,在理解比喻句时,联系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理解,感受重庆的美,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时,采用小组讨论法,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分组互相读,学生范读评价的方法,学生对量词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教学时,我只要求学生能够用“一*”的形式说出来,但是对于A类生要求他们能说出3个或3个以上的叠词。学生了解“一*”指的就

14、是数量1,“一*”指的就是数量很多。指导朗读,通过欣赏图片,短片,感悟体会重庆的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到最后一自然段“山城的景色可真美啊!”“真”重读,“可”拖长音。巩固练习时,主要正针对词和句的训练。三、 板书设计15美丽的山城山景晨景 (雾) 美丽夜景 (灯)以上是我对于这篇课文设计的板书。这是我对美丽的山城的说课内容,存在着不足之处,望老师能够抽空为我指点。说课稿 篇4一、课题及设计意图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得数是6的加法中班说课稿。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

15、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二、教学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三、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四、教法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幼教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