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填空名解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888274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学填空名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温病学填空名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温病学填空名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温病学填空名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温病学填空名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病学填空名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填空名解(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刘河间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有“三新”,即创新论、-、-,故后世有“伤寒宗 仲景,热病崇河间”的说法。2. 温病学发展历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3.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概括起来:源于-,发展于-,形成于明清。4.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有热病,有-5. 王孟英以“-”为经,以“-”为纬,编著了温热经纬一书。6. 吴又可认为:温疫的病因是-,感染途径是-,治疗上强调-(五)填空题1. 立新法,制新方2. 薛生白,王孟英3. 内经,伤寒论4. 湿温,热病5. 轩岐仲景之文,叶薛诸家之辨6. 疠气,从口鼻而入,以祛邪为第一要义(六)名词解释

2、题1. 温病学: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2. 疠气:又称戾气,是温疫的病因,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种致病因 素。(五)填空题1. 温病是温邪引起的以-为主症,具有-、-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2. 从温病的病理发展趋势和过程来看,多数是有表传里,-,-,由实致虚。3. 温病根据发病的早迟和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分为-和-两类。4. 温病的临床表现大多数起病-,来势-,传变-,变化-。5. 温病根据发病是否兼有湿邪可分为-和-两大类。6. 温病过程中易出现-、-,-、-、等险恶证候。7. 温邪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而不同于内伤杂病的病因,二是 具有

3、-而有别风寒性质外感病的病因。(五)填空题1. 发热,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2. 由浅入深,由轻到重3. 新感温病,伏气温病4. 急骤,较猛,较快,较多5. 温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6. 斑疹,动血,动风,闭窍7. 从外侵袭人体,温热性质(六)名词解释题1.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一类 急性外感热病。2. 瘟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3. 天行:指流行,也叫时气、时行。4. 新感温病:感受当令之罪,感而即发的温病。一般初起病发于表。5. 染易:泛指一切传染。6. 温毒:一指病因,即温毒病邪:二指病名,即由温毒病邪引起的具有温病特

4、点, 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肌肤斑疹特点的一类温病。7. 伏邪温病:凡感受外邪,过时而发,初起病发于里,里热证为主的温病。1. 温毒病邪致病,具有-、-的特点。2. 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变部位以肺为主、-、-3. 温邪具有从外感受、-、与季节相关、-、病变有别等特点。4. 湿热病邪致病,病位常以-为主,易困阻-,阻滞气机。5. 温病的感邪途径一般为从-而入或从-而入。6. 温热病邪致病,邪自里发,病初即见-;易耗伤阴液,后期多-阴伤。7. 风热病邪多从口鼻而入,首犯-:且病变过程中易劫灼阴津,以耗伤-阴津为主8. 疠气的致病特点是:-、-、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有特异的病部位。9

5、. 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伤人急速、径犯阳明:-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10. 新感温病包括风温、-、-、秋燥,伏气温病包括、-。-(五)填空题1. 攻窜流走、蕴结壅滞2. 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3. 性质属热、温邪之间相互转化4. 中焦牌胃、清阳5. 口鼻、皮毛6. 里热证、肝肾7. 肺卫、肺胃8. 致病力强、传染性强9. 易耗伤津气、易兼夹湿邪,郁刚气机10. 暑温、湿温、春温、伏暑(六)名词解释题1. 温邪:是指外邪中性质属热的一类病邪,是温病的致病因素。2. 暑热病邪:多发于夏季的一种致病温邪,具有炎热酷烈的特性,易侵犯阳明气 分或直入心包,易伤津耗气和兼夹湿邪。3. 温毒病邪:即温邪

6、中邪气蕴蓄不解导致有肿毒特征的一类致病因素。4. 天受:吴又可温疫论,指通过空气传播。5. 传染:吴又可温疫论,指通过接触传播。6. 疠气:又称疫疠之气,因其致病暴戾,亦称戾气,是指温邪中具有强烈的传染 性,并能引起播散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7伏寒化温:根据素问生气天论篇“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论述,认为 冬感寒邪,伏于体内,郁久化热而形成的温热性质的温邪。8燥热病邪:多发生与秋季的一种致病温邪,病变以肺为主,燥胜则干,易致津 液干燥,易从化火。1创立“卫气营血“辩证纲领的医家是-倡导“三焦”辩证纲领的医家是-2邪在下焦,包括-和-的病变。3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但发热、-、-、苔黄。4. 营分证

7、的辨证要点是:-、心烦、谵语、-。5. 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热夜甚、-、-、舌质深绛。7邪在上焦,病变部位包括-和-9叶天士说:“卫之后方言-,营之后方言-。”10身热夜甚提示邪在营分:心烦、谵语提示-:舌质红绛提示-11. 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12. 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13. 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14. 卫分证的病理特点是:-,-15. 吴鞠通认为,温病邪在上焦,死证有二:“一曰-者死;二曰-者死”。16. 吴物通认为,温病邪在中焦,死证有二:“一曰-者死:二曰-者死”。17. 阳明热结证的辨证要点是:-,-,苔焦燥,脉沉实有力。18. 湿热中阻证的辨证要点是:-,脘痞

8、,呕恶,-19. 邪陷心包证的辨证要点是:-、-、舌绛。20. 湿蒙心包证的辨证要点是:神志-,舌苔-21. 温病的辨证一般先用-确定病变浅深层次和发展趋势,再用-确定病变部位和 性质。(五)填空题1. 叶天士,吴鞠通2. 足厥阴肝,足少阴肾3. 不恶寒,口渴4. 身热夜甚,舌质红绛5. 斑疹密布,多部位急性出血6. 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7. 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9. 气,血10. 营热扰心,邪在营分11. 动血耗血,瘀热内阻12. 里热蒸迫,热炽津伤13. 营热阴伤,扰神窜络14. 邪郁卫表,肺气失宣15. 肺之化源绝,心神内闭,内闭外脱16. 阳明太实,土克水,秽浊塞窍17. 潮热,便秘1

9、8. 身热不扬,苔腻19. 神昏,肢厥20. 时清时寐,垢腻21.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1. 温病气血两燔,热毒郁结,发热的热型是-:温病湿热痰浊郁阻少阳,发热的 热型是-2. 阳明腑实证常见的热型是-:湿温初起,邪犯卫气,常见的热型为-3. 身热夜甚既可见于热入-,也可见于热入-。4. 温病辨汗出异常的意义在于:“测之以审-,-。5. 温病无汗是因-或-所致。6. 温病战汗是-,-的表现7. 战汗之后,若-,为邪随汗出,病情向愈;-者,多因正气亏虚不能托邪外达所 至8. 口渴欲饮是温病-的表现:-常为温病邪犯少阳,胆火内炽,津液受伤所致。9. -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指昏谵燥扰、狂乱

10、不安。10. 热厥的特点是:-11. 叶天士说:“斑疹皆是-之象”,并指出:“斑疹宜见不宜-12. 斑疹红如胭脂为-;斑疹色黑为-,病势严重。13. 斑疹黑而隐隐、四旁赤色,为-,可以救治:若黑而晦暗,则不仅-,而且正 气衰败,预后不良。14.晶瘩治当-,枯瘩治当-15. -苔为温病兼有胃中宿滞,夹秽浊郁伏:-苔为胃气衰败之象。16. 血分热毒极盛,其舌为-:温病后期,邪热渐退而胃阴衰亡,其舌为-:温病 后期肝肾阴竭,其舌为;舌纯绛鲜泽,为-的征象。17. 牙齿光燥如石,是-,-之象18. 齿缝流血伴齿龈肿痛为-所致;齿缝流血而无齿肿痛为-所致。19. 陆子贤说:“斑为-,疹为-20. 舌苔主

11、候-分病变;舌质主候-分病变。21. 温病的痉证即肝风内动,包括-和-(五)填空题1. 憎寒壮热(发热恶寒),寒热往来2. 日哺潮热,身热不扬3. 营分,血分4. 津液之存亡,气机之通塞5. 邪在卫分,邪郁肌表,闭塞腠理,邪在营血,劫烁营阴,津液不足,无作汗之源6. 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7. 脉静身凉,全身战栗而无汗出8. 热盛伤津,口苦而渴9. 昏瞒不语,神志如狂10. 热深厥亦深11. 邪气外露,见多12. 血热炽盛,火毒极盛13. 火郁于内,气血尚活,热毒锢结14. 清热祛湿,宣畅气机,养阴益气为主,佐以清泄湿热15. 白碱,白霉16. 杨梅舌,镜面舌,猪肝舌,热入心包17. 胃热

12、津伤,肾阴未竭18. 胃火冲激,肾阴耗伤,虚火上炎19. 阳明热毒,太阴风热20. 卫气,营血21. 热极生风,虚风内动(六)名词解释题1. 白碱苔:舌若白厚如碱状,为温病兼有目中宿滞,夹秽浊郁伏所致,多见于湿 热类温病。2. 白砂苔:舌苔白厚质地干硬如砂皮,为邪热迅速化燥入胃,若未及转黄而津液 被劫。3. 白霉苔:满舌生有松浮的白衣,或如霉状,或生糜点,主秽浊之气上犯,胃气 衰败,多见于温病后期。4. 镜而舌:舌绛光亮如镜,为温病后期,邪热渐退而胃阴衰亡之征象。5. 杨梅舌:舌紫起刺,状如杨梅,为血分热毒极盛,常为动血或动风之先兆。6. 猪肝舌:舌紫晦而干,色如猪肝,为肝肾阴竭,预后不良之象

13、。7. 斑疹:发于肌表的红色皮疹。其中斑点大成片,有触目之形,无碍手之质,压 之不褪色;疹小而琐碎,形如米,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疹退后常有皮肤脱屑8晶瘩:湿热类温病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形如粟米,内含浆液,白 色品莹,表而隆起。9枯瘩:湿热类温病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内无浆液,平塌凹陷,形 如糠皮。10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初摸皮肤不发热,久摸始感体温升高。11. 身热夜甚:发热入夜尤甚,灼热无汗。12. 战汗:温病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 的表现。1B.昏谵:神昏谵语的简称。神昏指冲志昏述,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 无伦次。神昏和

14、谵语往往并现,故昏谵 zhan1 并称。14. 昏聩: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述不语,属于神志异常最严重者。15. 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能应,或时有谵语。16. 热深厥深:是热厥的特点。即热邪越重,越深伏于内,手足逆冷的程度就越 重。其机理是由于热邪郁竭,阳气不能达于四肢,失温所致。(五)填空题1. 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有-、-2. 泄卫透表法的作用主要为-、-、-3. 主治湿温病初起,湿中蕴热,郁遏气机证的代表方剂是-4. 清解气热法是以-之品,解除-的一类治法。5. 祛湿解热法用于-类温病的治疗。6. 分利湿热法是用淡渗之品-,使湿热之邪从-而去的治法。7. 湿邪化燥,不可使

15、用-之品。8. 清营泄热法的功用是-9. 导滞通便法的作用是10. 通瘀破结法治证-,代表方剂为-11. 常用的息风法有-和-两种。12. 豁痰开窍法作用为-,代表方剂为-13. 清心开窍法作用为-,代表方剂为、-14. 根据阴液耗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滋阴生津法分为、-三种15. 温病常用的外治法,有-法、法、法等。16. 温病根据虚脱的不同类型,固脱救逆法分为-(五)填空题1、审病因性质,辨病机变化2、疏泄腠理,逐邪外出,泄热解表3. 三仁汤4. 清解气分热邪,气分热毒5. 湿热6. 利尿渗湿,小便7. 祛湿8. 清营养阴,轻透热邪外达9. 导泄湿热积滞,泻下肠中郁热10. 下焦瘀血蓄结,桃仁承气汤11. 凉肝息风,滋阴息风12. 宣通窍闭,促进神志清醒;菖蒲郁金汤13. 清泄心包痰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