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75566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绍兴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绍兴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绍兴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绍兴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绍兴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绍兴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二一一年七月目 录一、发展基础与背景1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 (二)“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4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5 (一)指导思想5 (二)基本原则5 (三)发展目标7三、重点任务8 (一)加强科技攻关,着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8 (二)强化共享机制,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11 (三)内育外引并举,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12(四)鼓励科技创业,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4 (五)注重科技惠民,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16 (六)抓实试点示范,着力创建知识产权强市19四、保障措施21(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营造有利于

2、科技创新 的良好环境21(二)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强化投入增长的保障机制22(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高素质的科技 人才队伍23绍兴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和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突破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与背景(一)“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创业创新、走在前列

3、”的战略部署,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绍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点,大力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绩。 1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市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均跃居全省第3位,已连续次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并成为全省地级城市中首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所辖县(市、区)全部成为省科技强县(市、区),新昌县、诸暨市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4%,比2005年提高0.71个百分点;全市财政科技投入提高到9.55亿

4、元,比2005年提高近7亿元。2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五年中全市新上国家级科技项目707项,省级项目736项(不含新产品计划),累计获得国家和省科技项目经费支持7.2亿元。通过实施科技攻关,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有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150项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全市认定国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33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各类科技企业2000多家,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73家,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达到62家,企业日益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3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全市认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60家

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5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12.5%提高到2010年的17.0%。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绍兴县柯桥经济开发区、嵊州经济开发区增挂省级高新园区牌子,全市省级以上高新区总数达到5家。绍兴纺织装备产业基地、上虞照明电器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增加到7个。4科技创新创业条件得到改善。全市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其中12家为“十一五”期间新建,包括国家级1家、省级6家,孵化场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新“毕业”企业157家。新建现代纺织、环保装备、精细化

6、工、轴承、珍珠、领带等6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微特电机、住宅产业等9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10个市级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了一批重点产业的科技进步。5政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全面提升,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十一五”期间全市由企业为主共建的创新载体达到110家,政府层面也与大院名校合作共建了中纺院江南分院、北大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绍兴研究院、江南大学绍兴研究院、南加州大学媒体通信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浙江大学等四所大学在我市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转移转化

7、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各级科技部门立项支持的科技合作成果超过350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6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市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双双突破万件,跃居全省第3位,“十一五”期间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365.5%和519.6%。绍兴市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诸暨市成为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并首批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嵊州市、上虞市、绍兴县相继开展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全市培育国家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15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21家。过去五年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事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

8、坚实基础。(二)“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当前世界科技正孕育着新的重大变革和突破,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科技发展日益呈现出支撑、引领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世界主要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入,把发展战略技术及新产业作为实现跨越的重要突破口。我国科技发展以提高科技综合实力为主要目标,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进自主创新;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和提高经济竞争力为主要任务,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领、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内许多先进城市都把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规划建设“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科技和人才资源的竞争十分激烈。绍兴

9、经济具有明显的块状经济特征,纺织、机械、化工、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具有规模、市场等优势,但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我市依靠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任务尤为紧迫。目前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省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科技资源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科技投入仍然不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滞后。这已成为制约我市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我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未来五年,我

10、市必须把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通过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总体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抓住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契机,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财政和全社会科技投入,加强政产学研合作,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着力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实现经

11、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大的科技动力。(二)基本原则1坚持整体布局、重点突破。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绍兴实际,围绕全面提升我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安排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全市与市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应用为导向,突出产业科技创新,把重点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作为主攻方向,着力突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2坚持支撑发展、服务民生。完善、落实科技创新政策,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引导支持以企业为重点的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使我市经济步入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大力促进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发

12、展的有机结合,实现科技创新工作从技术突破的单一目标向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目标转变。强化科技惠民意识,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服务业的科技进步,更加重视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促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3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和战略管理职能,完善政府引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效地推进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4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针对我市经济社会领域存在

13、的关键技术难题,综合运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限制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各类创新资源配置。大力推进科技开放,积极支持与国内外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加强多种形式的技术、人才交流和合作。(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5年,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投入、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科技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前列,规划建设“科技城”,努力把绍兴打造成为科技进步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重点实施“6155”科技创新工程,五年内全市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600亿元,突破1

14、00项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创新型企业500家,专利授权量达到5万件。2具体目标科技投入目标:到2015年,全市全社会科技投入超过145亿元,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市本级和县(市)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比例分别达5%和4%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市R&D经费支出比例达90%以上。科技企业目标:到2015年,全市新增创新型企业500家以上,其中省级20家以上、国家级3家以上;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00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15%以上。科技平台目标:到2015年,全市累计建成2

15、0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市级以上公共科技创新平台,5家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级政府与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20家;新建重点实验室、科研实习基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0家以上,新增行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4个左右;争创国家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3家。科技人员目标:到2015年,全市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其中企业科技人员达到8万人;R&D人员达到3.5万人年。科技产出目标: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一番,达到2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32%左右;年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650件和470件以上。三、重点任务(一)加强科技攻关,着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我市“6+4”产业布局,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的中试、产业化研究。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兴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