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远程教育——让中国农村妇女跟上世界的脚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607684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远程教育——让中国农村妇女跟上世界的脚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远程教育——让中国农村妇女跟上世界的脚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远程教育——让中国农村妇女跟上世界的脚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业远程教育——让中国农村妇女跟上世界的脚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业远程教育——让中国农村妇女跟上世界的脚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远程教育——让中国农村妇女跟上世界的脚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远程教育——让中国农村妇女跟上世界的脚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远程教育让中国农村妇女跟上世界的脚步曾一春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正以世界领先的速度发展,人民的科学教育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正稳步实行。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8亿多生活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的一半是广大农村妇女。中国农村妇女的受教育限度、科学文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偏远地区的乡村妇女和女童这一弱势人群的受教育问题和生产生活能力问题,需要予以特殊的关注。因此,提高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水平,改善乡村妇女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地位,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一、远程教育在农村妇女培训中的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妇女教育事业,农村妇女的文

2、化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8-64岁妇女文盲率由99年的30.%下降到的11.%,年轻妇女的文盲率下降到了4.9%,妇女上中学的比率由3%提高到了57,女性在中档专业学校的比例1995年以来均超过了50%,高等学校在校女学生的比例超过40%。农村妇女文化限度与其妈妈一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众所周知,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的受教育限度较低,广大农民缺少良好的学习条件,也难以快捷地接受到新的农业科学生产技术和知识。一般说,农村妇女的学习条件更差某些,她们既要参与农业生产,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还受到老式观念的束缚,有诸多女童半途辍学参与生产劳动,很显然,

3、她们更需要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协助。登记表白,妇女的文化限度和收入水平平均要低于男性。妇女文盲率比男性高9.6%,1999年农村妇女人均收入为236RM Y,只占男性的9%。199-198年人均受教育水平及文盲率 1990年 195年 199年人均受教育水平(年) 女 5.46 06 男 7. 7.8 8.0 成人文盲率(%) 221 6.8 15.8 女 31.93 24.05 26 男 2. 88 90总的说,中国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教育资源短缺,经济基本单薄,社会观念落后,乡村妇女受教育机会受到制约。发展远程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培训存在着的师资短缺、教材局限性、信息服务手段少等问题。通

4、过建立远程教育网络体系,运用图书、广播电视、V光盘、卫星广播等多种教育手段,能使教育较快普及到偏远山乡和农民家庭。远程教育具有诸多优势。其一,教育成本低,非常适合开展农民教育的需要。据调查,广播电视教育的成本只是正规教育的十分之一。其二,有助于教育资源共享,远程教育手段可以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师和教育技术专家制作最优秀的广播电视教学“软件”,使各地教学机构和学生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运用率。其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远程教学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四,施教面广,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覆盖全国直至偏远地区,使学生享有同样的教学资源,缓和教学资源的不平衡的矛盾,提高教

5、育质量。因此,远程教育的开展,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了以便、经济、有效的学习机会。中国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十分注重农业远程教育,把发展远程教育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结识到这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卫星电视教育和其她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优先安排,予以扶持”。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都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电化教育,推广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抓好卫星电视接受和播放网点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农业部发了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十五”规划文献,对全国农业部门的支持农业远程教育提出

6、了规定。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实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可以大范畴、大面积地开展多种层次的农民科技培训,以便、快捷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同步,农广校的教学成本仅为一般中专学校的10%,妇女学员学得起;学员不离乡、不离岗,在不影响生产和工作的前提下学习知识和技术,便于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教学节目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便农村妇女学习。二、农广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的培训体系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远程学校。成立0近年来,为中国农业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更新,做出了卓越的奉献。农广校为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

7、提供了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受到广大农村妇女的欢迎和爱慕。1.农广校的基本状况中央农广校是由农业部、教育部等18个部委构成的联合办学一所远程教育学校,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副部长兼任校长。农广校是由1所中央校,3所省级农业(农垦、林业)广播电视学校,3所地(市)级分校,2408所县级分校,200个乡(镇)中专教学班构成5级办学体系。农广校体系实行统一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由中央农广校负责教学培训组织和编写制作教材,省、市校负责本辖区内的培训组织工作,县校及乡镇教学班负责具体的教学任务。全体系共有专、兼职办学人员.6万人。开展以中专学历为主,同步开展绿色证书,实用技术培训,联办大专教育和中专后继续教育等多

8、种形式的教育,满足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2农广校的办学形式中央农广校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手段相结合进行教学,以远程教学为主,运用文字材料、广播、电视、录音带、录像带、CD光盘、网络课件、卫星直播等多种传播手段,面对面辅导与媒体教学相结合,老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开展多种传播形式相结合的远程教育。课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CV)、中国教育电视台(CEV)播出。学员运用课本、收音机和录音机进行学习,也可通过录像带、VCD在家收看。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浮现,现代教育技术为远程教育带来了新的手段。农广校正式开通了“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学员可以在家里通过上因特网学习课程。建

9、立了卫星传播网,在全国建立了5多种卫星小站,北京建立了直播教室,主讲教师在直播教室授课,分布在50多种卫星小站的学员能同步收看。3获得的成果截至,办学共招收中档专业学员1万,毕业163万;单多科结业15万;招收绿色证书学员40万;联办大专招生28万人;实用技术培训1亿多人次。各类毕业人才增进了农业基本队伍建设。目前,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中有30是农广校学员,乡村级干部中0%以上是农广校的学员,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农民,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三、农广校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方面所做的工作、积极谋求政府支持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是全国各族各界妇女的社会群众团队,是国家支持的维护妇女权益的非政府组织,发

10、挥维护妇女利益,增进男女平等的作用,是农广校的联合办学单位之一。妇联在“学文化、学技术、比学成绩、比奉献”活动中,依托农广校对农村妇女进行教育和培训,为农村妇女的素质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国家筹划生育委员会(简称计生委)是中国部委级政府部门,负责中国人口发展战略和筹划生育工作的政策、管理、科学研究、宣教和技术服务工作,也是农广校的联合办学单位。在农广校每年一度的领导小组会上,共同研究农广校在妇女工作和人口素质提高的措施。筹划生育工作重要是面向妇女的工作,把筹划生育与生殖健康以及消除贫困、普及教育、提高妇女地位、完善社会保障、发展卫生事业等方面的努力相结合,不仅增进了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也为稳定世

11、界人口做出了奉献。农广校在国家计生委的支持下开设了“筹划生育”专业,教育和培训以妇女为主的各级筹划生育服务人员。农广校积极与其他部门磋商,为农村妇女争取优惠政策。如:与本地政府部门沟通,对妇女学员学习费用予以合适补贴,为妇女提供实习场合,毕业后优先推荐工作;与妇联部门联合调研,拟定适合妇女的特色专业;与人事部门协商,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妇女学员证书加盖人事部门公章等。2、为农村妇女提供多层次的教育途径农广校开办以来,累积招收女学员占到近3%。我们从加拿大引进了绿色证书制度,建立了乡村妇女的职业培训制度,按照产业化岗位规范的规定设立课程,调动农村妇女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积极性,培训农村妇女近0

12、0万人,有10多万人获得了绿色证书。30多万名农村妇女被聘为农村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推广科技项目近2万项。据调查,与未培训妇女相比,获证妇女能实现增收3以上。1999年开始农广校全面启动和实行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和乡村妇女培训工程,以培养乡村妇女的创业精神和意识,更新就业观念为目的,着力提高其科技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技能,培养一批农业生产的乡村妇女技术骨干。通过种种实用技术培训,涌现出许多依托科技发展生产的妇女带头人,许多妇女获得经济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与全国妇联共同开展了“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筹划”,对农村妇女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培训。到,全国共有000

13、多万农村妇女参与了这项活动,以妇女为主体的科技示范户超过了100万户。此外,还对100万贫困地区妇女进行文化、生产技术培训。配合妇联的“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工作,以提高妇女素质,开发妇女智力、增强妇女生产技能为重点,环绕本地推广的先进科技成果和农业应用技术,对妇女开展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培训。全国有万妇女脱盲;近亿名农村妇女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数百万妇女参与了农广校的学习。为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与推广,“九五”期间,全国妇联和农业部又联合开展了“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的推广培训活动,有20万妇女技术骨干接受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她们带头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广大妇女群众中去,

14、提高了科学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率。组织妇女参与“桑蚕工程”、“鹅鸭工程”、“菜篮子工程”、“林果工程”、“温饱工程”等多种农业工程的建设,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为增进国内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奉献。“十五”期间,全国妇联拟与农业部环绕“科教兴农”、农业构造调节等战略,制定“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筹划,保证五年内每年完毕培训农村妇女0万的目的。3、开发选择适合农村妇女的课程农广校近年来环绕妇女的特点,结合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了适合农村妇女的专业,编制了一批贴近农村妇女需求的新教材。如:开设了与都市服务业相配套的家政服务专业,开设了“农村家政

15、学”、“科学育儿”、“家庭护理”、“家居保洁”、“家庭营养与烹饪”、“美容美发”等课程,为农村妇女提供新的就业渠道,增进农村妇女劳动力向都市转移;针对妇女自身生理健康特点,开设了筹划生育技术、生殖保健、育儿学等,从整体上提高乡村妇女的素质。根据发呈现代农业的需要,加大农业新技术和市场营销、信息网络、WTO等新知识的培训力度。此外开展秘书、推销员、计算机操作员等职业培训,使她们获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协助其就业。四、农广校在妇女培训教育中的实践经验1、配合政府及非政府妇女组织进行妇女培训工作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各级政府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农广校在近年的办学历程中,努力配合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和计生委部门,以及各级妇联面向妇女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真正为农村妇女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制定出台农村妇女培训的优惠政策,组织招生和培训时,对两性一视同仁,不歧视妇女学员。在教学实行过程中,注意开设针对农村妇女的专业和课程。妇联在实行各类妇女教育培训筹划时注意充足发挥农广校培训体系的作用。2、结合妇女特点进行妇女培训工作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农业生产越来越多地由留在家里的女性承当。农广校根据乡村妇女的文化知识水平、技能水平,选择开设农业生产专业,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