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价理论方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57161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估价理论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土地估价理论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土地估价理论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土地估价理论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土地估价理论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估价理论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估价理论方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估价理论方法 提醒:此总结知识要点都领会的话土地估价理论方法 土地估价理论方法至少在 分左右) (提醒:此总结知识要点都领会的话土地估价理论方法至少在 70 分左右) 第一章第一节 地价的概念 第一章第一节 地价的概念 土地价格: (从外延看:表现为所有权价格、使用权价格、抵押权价格等价格形式) 一、土地价格:地租的资本化。 我国土地价格:取得多年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一种代价,而不是土地所有权的价格。以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为 前提,多年地租现值总和,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二、地价的分类 1、按土地权利:所有权价格(土地征用价格) 、使用权价格、租赁权价格、抵押权价格等 2、按土地价

2、格形成方式:交易价格、理论地价、评估价格(交易底价、基准地价、课税价格) 3、按政府管理手段:申报地价、公告(示)地价(征收增值税和征用土地补偿依据) 。 4、按土地价格表示方法:土地总价格、单位面积地价、楼面地价等。 5、按存在形态:生地价格(完成土地审批未进行或部分基础设施开发) 、熟地价格(完成基础设施开发,具备建 设条件) 、毛地价格(完成基础设施开发未完成宗地拆迁平整) 、净地价格 6、按土地交易方式:拍卖价格(拍卖底价) 、招标价格(标底) 、协议价格、挂牌价格 7、按使用目的:买卖价格、租赁价格、抵押价格、课税价格、征地价格 三、地价的特点 1表示方式不同 2价格基础不同:土地价

3、格是土地权利和收益的购买价格。 3形成时间不同。 4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高低不由生产成本决定. 现实中土地的开发是有成本的,在土地价 格中应该得到体现。实质是地价的附加。 5地价主要由地产需求决定 6地价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个别性 7地价呈明显上升趋势,地价上升的速度高于一般商品价格的上升速度。由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土地具有稀 缺性, 且对土地的需求总是持续增加的; 其次, 由于整个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使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 导致利润有下降的趋势,从而使地价呈上升势态。 8市场结构不同:土地价格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 9折旧现象不同 我国土地价格主要类型: 四、我国土地价

4、格主要类型: 1、基准地价:反映城镇地价整体水平,政府宏观管理和控制标准。 2、标定地价:一般市场条件正常地价水平,政府具体管理的依据。 3、交易评估价:不同市场条件、不同交易形式下地价水平 4、成交地价。5、衍生地价:如土地出让、税收、资产核算等方面使用的地价。 第二节 土地价格影响因素 土地价格的影响 影响因素 一、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 (一)一般因素(影响价格的一般、普遍、共同的因素) 1行政因素:土地制度、往房制度、城市规划、地价政策、税收政策、交通管制和行政隶属变更等。 2人口因素:人口密度、人口素质、家庭人口构成。 3社会因素:政治安定状况、社会治安状况、房地产投机、城市化进程等。

5、4国际因素:国际经济状况、国际政治因素。 5经济因素:经济状况、储蓄和投资水平、财政收支与金融状况、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物价变动、利率水平。 (二)区域因素(土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地区的繁华程度、交通条件、基础和公用设施条件、环境质量(人文、自然) 、城市规划限制等。 (三)个别因素:面积、宽度、深度、形状、坡度、宗地基础设施条件、宗地临街状况、城市规划限制(宗地容积 率、建筑物高度、建筑密度、宗地用途) 、土地使用年限。 第三节 地租理论 一、地租的概念 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农业中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使用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2、资产阶级经济学:契约地

6、租(商业地租) 、经济地租(理论地租,即土地产品收入除去成本的剩余部分)两类。 3、广义地租:超额的工资、利息、利润和利用任何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4、狭义地租:仅指利用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本章重点) 二、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本章重点)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还有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等。 2、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1)级差地租:指租用较优土地 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它和土地等级相联系。分析级差地 较优土地 租的前提假设。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更肥沃、位置较好)和级差地租(追加投资) 。 3、绝对地租理

7、论: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获得的地租。产生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 4、垄断地租: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5、矿山地租:为取得采掘地下矿藏财富的权利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同样含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6、建筑地段地租:为获得建造各种建筑物所需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它以农业地租为基础,又与农 业地租有区别。 A 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均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剩余价值 B 垄断地租来源于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价值。 价值 三、地租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指导作用 1、绝对地租是土地价格存在的根源 2

8、、级差地租的存在是决定土地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 3、垄断地租是导致特殊地段土地价格高的主要原因 四、西方地租地价理论 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地价理论 (1)威廉配第的观点: 赋税论的地租概念,关于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对土地使用权总价值的独到见解。 (2)弗朗斯瓦魁奈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地租观表现为“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的概念及存在条件。 (3)亚当斯密的观点: 国富论中的地租概念,谷物地租决定其他耕地地租的思想,关于级差地租的观点。 (4)大卫李嘉图的观点: 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的地租概念,租金与地租的区分,李嘉图的地租实际上 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决定,

9、不同条件形成的三种级差地租(丰度地租、位置地 租、资本地租) 。 2、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地租地价理论 (1)法国的让巴蒂斯特萨伊的观点:理论基础是“生产三要素论” ,目的是想证明地租来自土地的作用,而 不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2)美国的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的观点:反映在 1815 年发表的关于地租之性质及其进步的研究中, 地租的概念,剩余部分产生的原因。 3、西方新古典主义城市地租理论 (1)新古典主义关于地租、地价论述的几个特点 (2)政策因素与地租和地价 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实质性规划政策和程序性规划政策)和城市基础设施政策 (3)地租模型阿兰索的地租模型首次引入区位平衡 突出贡献:空间

10、的考虑、区位平衡概念、城市地租计算的理论方法 通过基本公式、满意程度函数、买价曲线来分析家庭(企业)的区位平衡 土地市场取得平衡的条件以及平衡区位地价公式 重点公式自己总结:土地成本+利润 级差地租 利润+级差地租 土地成本+利润 绝对地租 利润 重点公式自己总结:土地成本 利润 级差地租总价格 土地成本 利润绝对地租 第四节 区位理论 1、土地区位的概念 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2、影响土地区位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繁华程度、交通状况或通达程度、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完备程度、人口密度等 (2)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坡度、土地承载力

11、、洪水淹没及排水状况、公园与绿地、环境质量等 (3)行政因素:城镇规划 3、农业区位论杜能自、林、谷、草、三、放 (1)杜能“孤立国”理论的前提 (2)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P 最大利润+T 运费=V 市场价格-E 生产成本=K(K 表示常数) (3)杜能圈:六种耕作制度(自由农作、林业、谷物轮作、草田轮作、三圃农作、放牧区) 3、工业区位理论韦伯 (1)基本假设 (2)关于运输成本定向工业区位的分析原料指数限制性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 (3)劳工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 (4)聚集与分散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分析 4、中心地理理论(城市区位论)克里斯塔勒 (1)假设条件:均质平原,城镇

12、中心提供物品供应 (2)六边形市场区 (3)市场等级序列 (4)中心地体系的基本模型:市场原则 K=3、交通原则 K=4、行政原则 K=7自足自给,封闭的系统 6、区位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作用 (1)区位是决定城市土地利用价值的重要因素 (2)区位是衡量地租、地价的主要标尺 第五节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1、含义:在技术和其他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在同一块地连续追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达到一定限度后,增加收 益就会递减的现象。2、重点:总报酬、平均报酬、边际报酬关系图 第六节 土地市场理论 1、 土地供给:自然供给数量固定不变,弹性0;经济供给有弹性。 。 2、 土地需求属于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 生产要素需

13、求 B 投资的土地需求 C 混合型土地需求 :A 第七节 土地估价的原则与方法 一、土地估价概念 二、土地估价原则: 前五个重点原则 (1)替代原则效用相同或大致相似 。市场比较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收益还原法。 (2)预期收益原则。剩余法、收益还原法。 (3)最有效使用原则。最有效使用应当以预测原则 变动原则 预测原则和变动原则 预测原则 变动原则为基础。 (4)报酬递增、递减原则。这一原则与最有效使用原则密切相关。 (5)需求与供给原则。供需原则以预期收益原则、变动原则和竞争原则为基础。 )需求与供给原则。 (6)贡献原则。通过土地及建筑物等构成因素的贡献来估价,它是收益递增递减原则的应

14、用,也是收益还原法 和剩余法估价的基础。 (7)变动原则。土地价格形成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 (8)竞争和超额利润原则。与供需原则、替代原则、最有效使用原则密切相关,是收益还原法估价的基础之一。 (9)协调原则。在土地估价时,应认真分析土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 (10)合法原则:合法产权、合法收益、合法处分 三、土地估价方法: 1、基本估价方法: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剩余法和成本逼近法。 2、应用估价法(大量估价法) :路线价估价法、标准宗地估价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等。 四、小结: A 基准地价评估思路:先评价土地使用价值进行分等定级基本一致归为同一类测算价格 B 判断是否最有效使用:最

15、有效使用方式的持续性最重要。 第一节 收益还原法概述 一、收益还原法(收益资本化法) (1)年纯收益不变,使用年期无限:P=a/r P-土地价格 a-土地纯收益 r-土地还原率 (2)年纯收益不变,使用年期有限:P= a/ r1-1/(1+ r)n n- 使用土地的年限或收益年期 (3)纯收益在若干年内有变化: (4)未来若干年后的土地价格已知的条件下的计算公式 (5)纯收益按等差级数递增或递减的土地价格计算公式 土地使用年期无限时: p=(a/r) +- (b/r2) b 为递增减的数额。 (6)纯收益按一定比率递增或递减时的土地价格计算公式 土地使用年期无限时: p=a/(r+s) 或 p

16、=a/(r-s) (7)纯收益、还原率有变化的土地价格计算公式: P= a1 /(1+ r1)+a 2/(1+ r1) (1+ r2)+ a3 /(1+ r1) (1+ r2)(1+ r n) 本公式实际上是收益还原法基本原理的公式化, 也就是收益还原法公式的最一般形式, 前面六类公式都是它 的特例。 二、收益还原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1)收益还原法的特点 A.以地租理论和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为理论依据。 B.以收益途径评估价格,求得的价格称为“收益价格” C.评估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土地的纯收益及还原率的准确程度 (2)收益还原法的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有收益或潜在收益的土地和建筑物, 或房地产的估价。 但对于没有收益的不动产的估价则大多不适用。 收益还原法缺点:稳定纯收益和适当还原率的求取比较困难。 第二节 收益还原法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一、估价程序: 1收集资料。 2测算总收益。 3确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