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幸福观及其教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53769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幸福观及其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绿色幸福观及其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绿色幸福观及其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绿色幸福观及其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绿色幸福观及其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幸福观及其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幸福观及其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幸福观及其教育摘要:近年来,我国民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文化素质普遍提升,对于精神生 活的追求层次也随之提高。但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给我国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 也使得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幸福观在我国国人心中潜滋暗长。对物 质财富的不断占有、对个人成名的不断追逐、对自然资源的不断索取成为很多人 心中默认的生活理念。这种空缺了人的精神追求的幸福观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日 益恶化,而且也使人不断承受生命意义的缺失和人性异化的痛苦。基于此,一种既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符合人性要求的绿色幸福观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应运而生。 绿色幸福观是伴随人类实践能力提升基础上出现的生态需要而产生的,具有社会

2、 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显然,绿色幸福观教育符合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幸福观生态环境绿色幸福观思想政治教育一、绿色幸福观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从十二大到十五大一直强调的主旋律,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随着我党执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胡锦涛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新的理念,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报告,这是我们 党关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21 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而 且是生态文明时代。她不仅要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 功能退化、环

3、境问题日趋严峻的现实与危机,而且面临着人类发展方式、生存方 式、幸福方式的重大抉择。如果说生态文化是 21 世纪人类的新文化,那么人类 的绿色发展、绿色生存和绿色幸福则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的应然选择。亚里士多 德曾指出:“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毫无疑问,幸福是人类的共同 追求。一般而言幸福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价值取向,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的发展 方向、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因此,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 伟大实践中,研究和培育人们的绿色幸福观。具有极其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传统工业文明幸福观含义及其片面性 所谓幸福观,是指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幸福

4、效 果等问题所持态度的理念系统,是人生价值的终极目标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 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追求进步,追求幸福的历史。 纵观西方伦理思想史,有关幸福观的理论形态大致可以概括为 6 种。即理念幸福 观、享乐幸福观、自然主义幸福观、宗教幸福观、劳动致福观和马克思主义幸福 观。这些幸福观理论,反映了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从不同的立场 出发,对幸福观进行的研究与探索。既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又有学者个人的愿 景和追求。人类幸福观的形成与嬗变受着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 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原始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往往混为一体,在生产力极其低下 的情况下,人类

5、不得不敬畏自然,融化于自然界,这就使得原始人的幸福观呈现 显出原始自然性和简单朦胧性的特征。进入到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有所提高,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伦理知识有所进展,宗教理念开始渗入人类的精神世界。农 业文明时代的幸福观表现出阶级性、宗教性、物质性和德、善、福的一致性。工 业革命后的几百年,人类进入到了运用科技“改造”“控制”自然界的时代,在 “人类中心主义“旗帜指引下,人类以自然界的“征服者”自居,以惊人的速度 创造物质财富,并以同样的速度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自然资源。工业文明时代的 幸福观呈现的特征为黑色性(破坏环境、污染环境)、浪费性(破坏生态、资源 浪费)和多元性。人类要摆脱困境,走向和

6、谐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时代,就必须 与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发展模式、生活方式以及黑色性、浪费性幸福观分手决裂。 生态文明时代决定 21 世纪人类的幸福观是绿色幸福观。2、绿色幸福观含义内涵 所谓绿色幸福观,是指在生态文明时代,在坚持科学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 宏观背景下,人们所持有的绿色幸福目标、绿色幸福动机、绿色幸福手段、绿色 幸福标准和绿色幸福效果等理念系统的总称。1 概念的科学界定和明确的适用范围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要系统深入地研究绿 色幸福观教育,首先必须对绿色幸福观进行准确的把握。在此,要对生态、环境及 自然的概念有个清晰地区分,进而对绿色幸福观、绿色幸福观教育要给予明确的 界定。(1

7、)、生态、自然、环境 生态、自然、环境三者意思相近,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大差距。科学地 分析三者之间的差别,可可以明晰我们用生态幸福观而不用自然幸福观,亦或者是 环境幸福观的原因。我们首先来分析不选择环境、自然这两个概念的原因。环境 是与人紧密相联系的概念。环境学是研巧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各要素化及相互之 间的关系,是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如何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科学。环境,乃 是环人之境。人们通常所称的环境是人类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周围世界的环境。 与生态概念相近的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即是地理环境。自然环 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必须保持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平衡。而往

8、 往人们在理解自然环境的时候将其理解为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对象,对之以物的 解释。因此,作为客体的环境相对于人这一主体而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静态,而不 能表现出人的实践的过程。所以,若用它作为幸福观的界定则不能凸显人的主体 实践性。基于以上对于绿色幸福观的分析,本文中将绿色的幸福界定为:人们通过认识和改 造自然的实践,在获得自然科学认知、生态情感体验、道德意志品性、生态审美 境界和健康生活理念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幸福。这种幸福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在 认识自然过程中好奇必和求知欲的满足,在亲近自然生态过程中获得身心愉悦的 体验,在维护自然生态中获得德性品质的提升,在改造自然生态中提升生态审美的 境界,

9、在保护自然生态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绿色幸福观是人们对生态的幸 福所持有的价值观点和总的看法。(2)绿色幸福观特征 时代性。人类文明在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迎来了生态文明 的时代。公众的生态环保素质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公众的绿色幸福观是生态文 明时代人类的应然选择。人文性。绿色幸福观的人文价值取向在于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对社会 负责、对生态环境负责、对子孙万代负责,为人类的一切活动指引方向,坚持走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之路。伦理性。一般而言,公众的行为是受其伦理价值观所支配的,人类对幸福的认识 和追求具有明显的时代伦理特征。从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

10、 从1972 年的人类环境宣言到1992 年的21 世纪议程,国际社会、各国政 府、理论学术界就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有了历程碑意义的认识!构建资源 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生态伦理已成为 21 世纪的先 进伦理和主流伦理之一,在生态伦理支配下的幸福观,毫无疑问是绿色幸福观。 法治性。众所周知,绿色教育始于21 世纪 60 年代,盛行于全球的许多国家,诸 如芬兰、德国、日本等国的公众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准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幸福 观。但是,仍然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其幸福观也表现 出工业文明的时代特征。面对迫在眉睫的生态环境危机,只能通过完善和强化国 际国

11、内的生态环保法律和标准的规范性,促使公众依法构建绿色幸福观。否则, 其行为将受到法律的约束或制裁。在依法治国的社会里!绿色幸福观的构建,引 导和实施!法治的功能必不可少。二、绿色幸福观教育意义及重要性1、绿色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性 从时代潮流层面上看,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自 20 世纪 中叶以后,人类开始了新觉醒、新的反思和新的社会实践。从卡逊的寂静的春 天到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观”;从 1972 年的人类环境宣言.到 1992 年 的21 世纪议程;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 论,21 世纪是知识经济与生态文明融合的时代,新的世界文明呼唤着人类新的 幸

12、福观绿色幸福观。 从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上看,虽然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 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 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问题的 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一般而言,幸福的客观性是幸福主 观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人类的幸福只有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保证幸福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人类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 喝不到干净的水,吃不到安全的食品,生存都成为问题,谈何幸福呢?由此可见, 构建人类的绿色幸福观,有利于逐渐使人类的幸福目标、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和 幸

13、福效果都注入生态环保的理念,以致从人类终极目标层面影响、改变人类的生 存方式和幸福方式。 就现阶段而言!国家提出了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中央 和地方政府正在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促进这一 目标的实现。我们认为,研究并在公众中宣传和培育绿色幸福观,具有特殊重要 的现实意义。首先,绿色幸福观与绿色发展、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核心理念具有一致性、互动性。其次,公众树立绿色幸福观、将会直接 影响和改变公众的消费方式和生存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资源节约行为、环 境保护行为将逐渐转变为公众的自觉行为。第三,构建绿色幸福观,将有利于政 府利

14、用绿色幸福指数量化和谐社会,量化节约型社会,量化环境友好型社会。2、绿色幸福观的教育内容1、唯物辩证的生态认知观教育 科学的生态认知是人们获得生态幸福的前提 ,如何正确认识人作为自然物的存在 发展如何正确地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的关系就成为公民绿色幸 福观教育的首要内容。那么,要形成生态幸福观,需要树立怎祥科学的生态认知观 呢?绿色幸福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基础,因而,科学认知观 的教育首先是要对公民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只有帮助公民 形成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帮助他们进一步落实到休闲和消费的生态实践中, 进而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当人们学会用

15、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和发展的眼 光来看世界万物时,就会逃离自我纠结、困惑、痛苦的泥痒。正如罗素所言,幸 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却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由于对自我的厌 恶所产生的痛苦,会给生活的本质灭顶么灾。因此 ,破除对自我的过度关注,树 立一种全面的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身也的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认知观, 对于自我幸福的实现至关重要。唯物辩证的生态认知观教育是绿色幸福观教育的 前提和基础。2、适度的绿色消费观教育 法国社会思想大师让鲍德里亚认为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消费控制生活各方面的 时代,这样消费的进化经历由纯粹而简单的财富,到由互相联系的物质所组成的 系统,i而到对行为和实践的

16、完全控制。由于消费生活己经成为引领各方面生活的 重要内容,消费观念也成为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消费观念的健康与否成 为影响人们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此同时,消费观的生态与否也会对自然资源 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绿色消费观是绿色幸福观的重要内容,绿色消费观教 育对于绿色幸福观的建立尤为重要。绿色消费观的特征为适度性和可持续性3、和谐的绿色审美观教育 绿色审美教育是对传统审美教育的超越,绿色审美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方式,是绿 色幸福观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山东大学的罗祖文教授认为,在目标内容上,绿色 审美教育致为于培养人的绿色审美意识和绿色审美理想 ,引导人类进入一个自然 化会与人自身和谐协调、普遍共生的审美生存状态。 绿色审美与自然审美在 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荣关系的生成中具有共通之处。在认同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体 化的生态性基础上,既肯定自然事物对人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又肯定人对于终极意 义的追寻所赋予现实自然的超越性品质。生态的自然审美是以对自然美的发现、 欣赏、感悟为中介的一种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