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518831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技术交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交底单位编 号工程名称隧道沉降观测日 期隧道沉降观测一、沉降观测的目的及内容 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2、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检查。3、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隧道的进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 m布设一个断面。2、隧道内一般地段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

2、确定,级围岩段原则上不设变形观测点,必要时每800m设一处变形观测断面,级围岩每400m、级围岩每300m、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3、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处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4、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注浆或其他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5、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6、施工降水范围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7、路隧分界点处,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8、隧底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观

3、测点的埋深参照“图1”进行。图1 隧道变形观测点设置参考图9、长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10、在隧道双口掘进的隧道,由两个工作面相向施工贯通里程处两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11、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 m 处。12、隧道内沉降变形观测点埋设要求,详见“西成客专施隧参101-60图”。 三、沉降评估1、观测资料整理(1)采用统一的沉降观测记录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2)根据观测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详见“西成客专施隧参101-60图”。2、分析评估前应收集下列资料(1)隧

4、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2)隧道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等相关设计资料。(3)隧道开挖地质描述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级围岩地段基底承载力检测情况、施工监控量测资料、衬砌施工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4)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3、评估分析方法和评估标准(1)隧道内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应根据有关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资料及交接检验和复检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2)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沉降造成的路基与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3)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4)隧道基础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砟轨

5、道。(5)隧道基础的沉降预测评估方法执行铁建设(2006)158号文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四、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隧道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五、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观测点埋设见图2设置。图2隧道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 2、无砟轨道铺设时隧道测点的转移技术要求,隧道的观测标设在两侧边墙处,在仰拱施工完成至底板施工期间,因观测标位置较高,难以实施观测,需要将观测标转移至下部仰拱便于观测处,待仰拱填充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将观测标转移至原观测点位置,转移的观测标必须

6、设置在原断面里程上,采用相同编号,不另行编号,并继续观测至铺设无砟轨道。六、观测技术要求1、隧道沉降观测从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观测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2、隧道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1mm。3、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据下表3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表3隧道沉降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 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仰拱施工完成至无砟轨道铺设前3个月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 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3个月01个月1次/周13个月1次/2周4、隧道洞内沉降观测路线,贯通前洞口基准点布置不少于两侧,当洞内布设基准点有困难时,可直接利用两个洞口基准点形成附和水准观测路线,工作基点联测间距可以大于200米,但必须保证观测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达到规定要求。本交底自下发之日起,请各队及时埋设观测标并观测,在施工过程中有变更,按变更时候的里程埋设观测标。如有不明之处及时和工程部联系。交底人签收日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