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486599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猴子下山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榆中县高崖小学 黄旭明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本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五幅插图,如同连环画一般使小猴的动作、形象更加直观化。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有意注意还未成熟,维持时间短,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

2、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训练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2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3.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圈圈画画,感受文章构段形式。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难点:从

3、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图文结合的情景教学法。(2)多媒体演示法。(3)读思结合的品读感悟法。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文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我采用图片激趣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孩子在轻松的谈话

4、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刚开始,我会问,谁能有礼貌地跟小猴子打个招呼?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小猴子的距离,重点强调“猴子”的“子”要读轻声。接着相机板书课题。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猴子,你觉得它今天心情怎么样?对了,它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它要下山去啦!我们也一起去,好吗?相机板书“下山”,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用一句话过渡下一个环节:这只小猴在下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 (二)圈圈画画,感受故事大意首先播放课文视频,让学生找出小猴子下山到过哪些地方?接着通过圈圈画画小猴子下山干什么?它下山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

5、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第个问题。最后请各组代表一边看课件,一边回答第个问题。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启迪思考:课文二、三、四段与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吗?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归纳出第二、三、四段在写法上与第一段一样,都用了一个“小猴子( ),走到( ),看见( ),就( )。”的句式来写的。这时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段。最后教师小结:课文的前四段写法一样,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问:这只小猴子追到兔子了吗?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引入学习最后一段。这一段的学习中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明白小猴子最终是一无所获,并让学生找出说明小猴子此时心情难受,却没有办法的一个词?(

6、“只好”)学生找对后,再启迪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后再由老师点评、鼓励。 (三)读文感悟,明确路线 首先指名学生分段接读全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带着问题从文中寻找并提取明显信息。然后师生交流,板画山的路线图,引导学生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猴子、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等图片贴到路线图上,并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等带“子”的轻声读法。 通过回顾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等词,让孩子们积累又()又()的词语。最后引导学生读第五自然段,问小猴子为什么空

7、着手回家?这一环节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回顾,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下一课体会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不专一的态度做铺垫。 (四)创设情境,表演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发言:刚才我们较好地学习了课文,小朋友们想不想扮演这只小猴子,来表演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吗?通过儿歌,让学生表演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演情况。 (五)展开联想,延伸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活动过程是:老师问: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在路上它会想些什么呢?也可以提出“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的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另外教师还可

8、以让学生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不仅照应了新课开头的引入,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有想像力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富有弹性,有利于开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我的板书设计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以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为线索,重点板书动词。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对故事的复述。板书如下: 猴子图下山掰 玉米图 摘 桃子图 摘 西瓜图 追 兔子图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蹦蹦跳跳 扛 扔 捧 扔 抱 扔 跑 空手而归教学反思:本课的我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做的不足的地方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缺乏有效指导,在展示阶段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缺乏对教材的研读,备课时没有吃透教材,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过渡中衔接不自然。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如果在讲的过程中,教师投入激情的话,学生会更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