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吉亚克油田动态监测方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481403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肯吉亚克油田动态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肯吉亚克油田动态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肯吉亚克油田动态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肯吉亚克油田动态监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肯吉亚克油田动态监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肯吉亚克油田动态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肯吉亚克油田动态监测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 年肯吉亚克油田动态监测方案2005 年 2月05 年扎那若尔油田动态监测方案肯基亚克油田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克纠宾斯克州南部。油田地表为起伏不平 的草原,地面海拔170m230m。油田以盐丘为界分为盐上和盐下两个油藏。其中盐上油田构造简单,为以孔谷阶 (P )盐丘为核心的近东西向短轴背斜,在下二叠统孔谷阶之上自下而上依次沉积的 1Kg 地层有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共 有9套含油层系,自下而上为上二叠统1套、下三叠统2套、下侏罗统1套、中侏罗 统3套、下白垩统2套。盐上油藏于1966年陆续投入开发,开发动用的主要层系为中侏罗统,截止 200

2、4 年12月底,油田年产油量X104t,累积产油X104t,采油速度0.31%,采出程度 12.4%,油田综合含水74。盐下油藏为一个大型鼻状构造,油藏1991年10月 23日经苏联国家储量委员会 批准C1地质储量11134.9万吨,可采储量2864万吨。截止2004年12月底,油田年 产油量84.77X104t,累积产油111.3X104t,采油速度0.91%,采出程度1.26%,油 田综合含水 1 %。盐上油藏一、油藏概况肯基亚克油田位于滨里海含盐盆地东缘的乌拉尔恩巴盐丘构造带上,区域构造 上属滨里海盆地与穆戈贾尔褶皱系的结合带。在盐上层的产层构造中,肯基亚克构造为一以孔谷阶(P )盐丘为

3、核心的近东西 1Kg向短轴背斜,以中侏罗统顶部计,隆起幅度约80m,规模约6.2kmX3.1km,北翼倾角 45,南翼倾角 810。根据构造形态、运动强度及差异,盐上组合可分为上、下两个大的构造层,两构 造层间呈角度不整合和地层不整合。上构造层:主要包括侏罗系和白垩系,特点是地层产状比较平缓,受盐丘构造的 影响相对较弱,断裂和角度不整合不很明显。在背斜轴部,盐上组合发育有2条略向南凸的近东西向纵断层,形成了一纵向地 堑,将背斜分为南、北两翼。南翼面积大,约10.46km2;北翼面积小,约6.48km2; 地堑面积约0.8km2,地堑下降幅度5060m。东南部发育有规模较小的正断层,形成 了高低

4、不一的小断块。断层向上延伸至白垩系底部,断距较小,一般约510m。下构造层:包括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构造较复杂,地层倾角较陡,与上覆地层 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厚度从构造顶部到低部位明显增大,在隆起顶部上二叠统下 三叠统严重剥蚀(图 1.2-2)。在盐丘顶部,由于严重的剥蚀作用,下三叠统几乎已完全被侵蚀殆尽;在盐丘翼 部,有相当厚的下三叠统和上二叠统被保存下来,但许多区域上二叠统的对比性很差。总体看肯基亚克油田盐上油藏属于受构造控制的、具有边底水油单一型孔隙介质 油藏。目前全油田共有采油井 口,注蒸汽井8 口、注热水井4 口,另有少量观察井, 待投产井和正在钻井。有老的注气开采区、注气后传注水开

5、采区和注蒸汽开采试验区 各一个,另外下步还要开展注聚合物开采试验。二、储层特征 目前扎肯基亚克盐上油田范围内二叠系孔谷阶卤盐层之上古生界至新生界的区 域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依次沉积的地层是: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 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最大厚度约为 3000m。表 1 肯基亚克盐上油藏地质层位地层时代主要岩性钻揭厚度 (m)界系统组新生 界第四系|泥岩、亚砂土、风成砂045Z*Z* Z*Z* Z* Z*Z* Z* Z*Z* Z* Z*上统(K)2喀姆班组灰绿色泥岩、泥质砂岩、底部为灰色、 铁锈色砂岩40 45圣多恩组暗绿-灰色泥岩夹灰色砂岩、底部为 薄层细砾岩(标志层)25

6、 40中白垩系阿尔必组陆相浅灰色细砂岩、下部为灰色泥 岩、粉砂岩80 165生下统(K)阿普蒂组暗灰色泥岩夹薄层灰色粉砂岩、底部 为砂岩30 70巴列姆组杂色泥岩夹粉砂岩、砂岩、底部为砂 岩(含油层)40 85戈杰里夫组泥岩、砂岩、粉砂岩夹泥灰岩30 63界Z*/ Zm/ /*Z*/ Zm/ /*Z*/ Zm/ /*Z*/ Zm/ /*Z*/ Zm/ /*Z*/ Zm/ /*Z*/ Zm/ /*侏罗系中统J)2Q IQ IIQ III陆相灰色、暗灰色 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100140下统(J)I粉砂岩、泥岩、底部为含砾砂岩10 50/*/ /*三叠系下统(T)1巴斯昆恰克组杂色泥质砂岩、杂色

7、薄互层泥质砂岩 底部为砾岩、粗砂岩(含油层)0 390维特鲁什组泥岩夹灰岩、白云岩、陆源砂岩、粉 砂岩、底部为砾岩层(含油层)/*/ /古生 界二叠系上统(P)2鞑靼组 卡赞组 乌菲姆组陆相和湖相一泻湖相灰褐、暗棕、红 色砂岩-粉砂岩-泥岩0 115下统(P)1孔谷阶薄层陆源一硫酸盐岩、卤盐层钻揭2137m 未穿二叠系(P):在肯基亚克油田分为下统和上统。下二叠统(P)1由独特的孔谷阶(PiKg)组成,上部为陆源硫酸盐岩,下部为卤盐。上二叠统(P )2分布在孔谷阶陆源硫酸盐岩层剥蚀面之上,由陆相、湖相泻湖相的乌菲姆组、 卡赞组和鞑靼组组成。主要岩性为泥岩、泥板岩、砂砾岩和砂岩,夹有碳酸盐岩和砾

8、 岩。三叠系(T):上三叠统(T3)和中三叠统(T2)缺失,现存的主要是下三叠统(Ti), 为陆源岩。下三叠统(Ti)以角度不整合超覆在上二叠统之上,可划分为维特鲁什组(TivJ 和巴斯昆恰克组(Tibs),最大钻揭厚度为390m。维特鲁什组(T1vt):主要岩性为灰一暗灰色砂岩、泥岩夹灰岩、白云岩,属典型 的泻湖大陆相沉积。其中,底部为砾岩层,它是三叠系的工业含油层。巴斯昆恰克组(Tibs):是三叠系上部的工业含油层。底部为厚度较小的砾岩和粗 砂岩,上部为泥岩、砂岩的薄互层沉积,偶见砾岩和泥质碳酸盐岩,属泻湖大陆相 沉积。侏罗系(J):主要由下侏罗统(Ji)和中侏罗统(J2)组成,上侏罗统(

9、J3)在 油田内剥蚀殆尽。下侏罗统(J ):为一套泥岩、砂岩组合,底部为胶结疏松的中砂岩,夹有25mm 的半磨圆度的细砾;上部为灰褐色层状泥岩和含有炭化植屑的粉砂岩。在测井曲线上,下侏罗统与中侏罗统的电性特征很相似,分布不稳定,厚度0 50m,因此未做进一步的层组划分。中侏罗统(J ):为一套胶结疏松的中细砂岩与粉砂岩、泥岩组合,是盐上油藏2的主要含油层系,钻揭厚度100140m,分为QI、QII、QIII等3个油层组。ron层是中侏罗统的主要含油层位,厚度较大,因此以往研究又将其细分为a、B、B、四个砂层。从沉积特征上看,QIIA、B、B层的砂岩和其间的泥岩很 不稳定,电性上很难将各层明确地

10、划分开来;相比而言,QII的层与A、5、B 层之间的的泥岩层比较稳定,电性上能够较好地与A、5、B层划分开。上侏罗统(J):由于在油田内已被剥蚀殆尽,因此未被划出。在戈杰里夫组底部3个别样品中发现的微古生物化石组合中不但有晚侏罗世的特征,而且还有凡兰吟期的 特征,这说明它们是一套再沉积层。白垩系(K):钻揭的主要是下白垩统(KQ和上白垩统(心)。下白垩统(K):可划分出戈杰里夫组(Kh)、巴列姆组(Kbr)、阿普蒂组(K1apt)1和阿尔必组(K1alb)o戈杰里夫组(K ):以深度侵蚀和角度不整合覆盖在中侏罗统之上,主要岩性为1h灰绿色海相泥岩,砂岩、粉砂岩和少量泥灰岩、灰岩呈薄互层分布于剖

11、面下部。巴列姆组(K ):分布于戈杰里夫组侵蚀面上,钻揭厚度4085m。主要岩性为 1br杂色泥岩,并夹有粉砂岩、砂岩,下部为含油性较好的砂岩。阿普蒂组(K ):不整合分布于分布于巴列姆组侵蚀面上,钻揭厚度3070m。1apt主要岩性为暗灰色泥岩,下部为灰绿色细砂岩。阿尔必组(K ):在油区内广泛分布,不整合分布于阿普蒂组侵蚀面之上,最大1alb钻揭厚度165m,为一套砂一泥岩剖面组合,下部主要为泥岩(灰色),向上含砂量增 大,主要为浅灰色砂岩。上白垩统(K):钻揭剖面中可划分为圣多恩组(虹)和喀姆班组(K2cp)。2喀姆班组(K2cp):分为上、下两个亚阶,钻揭厚度4045m。两个亚阶岩性相

12、同, 主要岩性为绿色灰色泥岩,底部为灰绿色、铁锈色砂岩。圣多恩组(K2s):分为上、下两个亚阶,岩性差别不大,主要岩性为暗绿一灰色 泥岩,碳酸盐含量较高,底部有一薄层小砾岩。三、04 年动态监测回顾1 、 04 年动态监测工作量统计2004 年 CNPC 哈萨克分公司针对油田动态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油田开发工 作重点,加大了监测力度,重点对注蒸汽试验区的注气情况、地层压力情况进行监测, 主要项目有:常规流、静压测监测、吸气剖面以及抽油机工矿测试等(见表 2)。表 2 2004 年肯基亚克盐上油田动态监测工作量统计项目年计划已经完成工作剩余工作完成百分比吸汽剖面测试13(补27)4040010

13、0高温注采测试40(20)60213935示功图测试6005406090静压0140/合 计7006159987.8604 年油田共完成各项作业 615 井次,完成年计划的 87.86%,其中吸气剖面测试 完成年度工作计划,但高温注采和施工图测试均距年计划有一定差异,下步应加强。2 、主要监测成果04 年的监测的监测工作主要是围绕注蒸汽试验区进行,通过各种监测可知:1)注气井井底流压成上升趋势,各井注汽流压的回升表明汽驱后油层压力得到 恢复,汽驱已开始具备受效的基础。2)隔热油管能够大幅度降低蒸汽在管柱中的热损耗;针对喇叭口一下的热量损 耗情况,建议油管尾端应尽量接近油层,压缩套管的裸露长度。

14、3)注气井吸气剖面反映受目的层内非均质程度较大的影响,层间存在矛盾,总 体呈上部吸汽比例比下部高。在A、B、B多层合注的井,A层吸汽最好,5层次之, B层吸汽最差。建议及早储备调整吸汽剖面和产出剖面的技术。4)观察井监测结果反映吸气层位温度明显上升,注入蒸汽使地层温度升高。5)气驱生产井生产动态反映气驱效果较明显,小井距效果好于大井距。四、05年动态监测方案部署05 年肯基亚克盐上油田的动态监测应进一步结合油田开发动态,围绕生产重点, 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为油田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1、05 年监测工作重点 2005年是油田持续发展的一年,针对目前油田发展的形式、方案规划和 04年油 田动态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保持油田动态监测的连续性、完善性和及时性及方 面确定 05 年的动态监测重点仍是以注气试验区为主,同时加强对机采井的压力、剖 面、抽油机工矿的监测:1)加强注蒸汽试验区的监测 蒸汽气驱试验今年进入关键的一年,应加大对试验区各类井的监测,全面录取各 项动态资料,为准确评价试验区的注气动态,气驱效果提供依据;2)加强注聚合物、过热蒸汽试验区监测 今年油田在注蒸汽试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展过热蒸汽和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