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47943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DP核算有些什么特点和存在缺陷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出来的以当年价或不变价核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传统GDP核算缺陷明显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动)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不能反映地下经济;GD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导弹、面包、防盗窗等);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生产法GDP=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之和支出法GDP=消费+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财产)+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出口一进口)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及其政策意义三部门均衡国

2、民收入决定模型Y=C+I+G(均衡条件)C=a+bYdYd=Y-TX+TRTX=0TR=0I=I0G=G0解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YE=(a+I0+G0)/1-b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所采用的税收和支出政策财政政策的分类:按内容划分:税收政策、政府支出政策和政府转移支出政策。按其对总需求的影响划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按作用机制划分: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发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总支出扩大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财政政策。其政策手段主要有: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和降低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导致总支出减少进而使国民收入减少的财政政策。其政策手段主要有:减少政府购买支出

3、、减少转移支出和提高税收在凯恩斯以前,西方国家采用的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健全财政思想。针对在资本主义国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凯恩斯提出了“补偿财政”的思想。就凯恩斯主义宏观财政政策的手段来看,政府可以采取干预经济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相机抉择法”;第二种是使用“自动稳定器”自发性财政政策:具有自动地实现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也称“内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各种福利的支出;农产品价格维持的实行;公司和个人的储蓄。乘数作用原理和作用条件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Hahn)在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

4、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乘数效应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投资乘数是指改变投资量会带来倍数于投资增量的国民收入的增量。四个假设条件:1,经济中存在生产力的闲置(失业、开工不足)2,价格水平不变(工资不变、物价不变)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无限4,由于总供给无限,均衡水平由总需求决定总需求分析法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y/J,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的变化,J表示支出的变化。例如,k=2,那么,每年的支出流量比如说投资持续增加,将导致每年国民收入

5、的流量增量为投资增量的一倍。支出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等。条件:首先,经济中存在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这样,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否则,国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总需求起不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应该指出,有时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这种资源的“瓶颈状态”使利用其他闲置资源不可能。其次,要假定投资和储蓄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将减弱。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第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

6、要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如果货币供给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增加时所增加的货币需求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的支持,会导致利率上升,则会抑制消费和投资。结合消费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扩大国内消费的制约因素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点在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以及娱乐教育方面。而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的消费结构已经被取代了。而以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的新消费结构正在形成。但更健康的消费结构由于受到消费观念、国家政策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制约,还没有完全形成,1、高低收入差距继续加大,出现了“有钱的不想买,想买的没有钱”的消费断层现象。2、养老、疾病、教育成为居民最大的预期支出

7、,制约了即期消费增长。3、良莠不齐的消费环境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4、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意愿明显趋弱。我国目前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在今后几年内仍然严峻。货币供给的基本原理7、货币需求的类型和决定因素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居民、企业等持有货币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它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等。与此相对应,货币需求也可以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包括两个方面,即L1和L2其中L1是指货币的交易需求(包括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他是和国民收入成正比的,也就是L1=kYL2是指货币的投机需求,他是和利率成反比的,也就是L2=-hr所以货币

8、需求L=kY-hr,也就是有国民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8、宏观财政政策的内涵和作用特点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财政政策的功能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具有四种功能:1导向功能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就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进而对个人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调节来引导国民经济的运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配合国民经济总体政策和各部门、各行业政策,提出明确的调节目标

9、。第二,财政政策不仅规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时通过利益机制,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2协调功能财政政策的协调功能是指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和调节能力,它可以协调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3控制功能财政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府通过调节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如对个人所得征收超额累进税,可以防止两极分化。4稳定功能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恒等于产出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其稳定功能主要体现为实施反周期操作。9、宏观货币政策的原理和作用特点货币政策及其作用所谓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

10、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控,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货币政策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达到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调节,使经济达到均衡。当总需求膨胀导致供求失衡时,可通过控制货币量达到对总需求的抑制;当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增力呛币供应量,提高社会总需求,使经济继续发展。同时,货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贷款利率的降低,可减少投资成本,刺激投资增长和生产扩大,从而增加社会总供给;反之,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促使贷款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社会总供给的增加。(2) 通过调

11、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无论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3) 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调节能够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低利率鼓励消费,高利率则有利于吸收储蓄。(4)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储蓄是投资的来源,但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依赖于一定的市场条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

12、投资成本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储蓄转化的比重,并通过金融市场有效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经常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流通量便会相应减少。所以在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反之,则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于通过货币乘数

13、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人们通常认为这一政策工具效果过于猛烈,它的调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因此,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都持谨慎态度。(2)再贴现政策它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作的政策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和再贴现的资格条件。再贴现率工具主要着眼于短期政策效应。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整货币供给总量。在传导机制上,商业银行需要以较高的代价才能获得中央银行的贷款,便会提高对客户的贴现率或提高放款利率,其结果就会使得信

14、用量收缩,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相反。中央银行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则着眼于长期的政策效用,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并改变资金流向。(3)公开市场业务它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价证券。随着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性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也趋向多元化,因而出现了一些供选择使用的新措施,这些措施被称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类: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1)直接信用控制它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

15、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具体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额与信用配额、信用条件限制,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2) 间接信用指导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货币政策的运作货币政策的运作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客观经济形势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使之达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并以此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通常,将货币政策的运作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1)紧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就会采

16、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2)松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如果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经济运转困难,资金短缺,设备闲置,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则会采取扩大货币供应的办法以增加总需求。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总需求过大,采取紧的货币政策。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政府还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松紧程度作科学合理的把握,还必须根据政策工具本身的利弊及实施条件和效果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1)利率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