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39007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8)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核不具有选择作用B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C有些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也可能以胞吐方式运出细胞D细胞外髙浓度的过氧化氢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答案】C【解析】核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A错误;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初步加工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进入高尔基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B错误;有些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也可能以胞吐方式运出细胞,C正确;过氧化氢

2、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D错误。2下列生物学相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得到单倍体植株的作用原理与秋水仙素相同B用红花细胞与叶肉细胞做质壁分离的实验,均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C向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应立即计数,以防止细胞沉到底部D重铬酸钾和澄清的石灰水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的作用相同【点睛】本题考查课本上的几个常考实验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理解相关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归纳和积累。3正常人体血浆中K+浓度低于红细胞内K+

3、浓度,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从02浓度高的血浆流入02浓度低的血浆,在其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K+和葡萄糖速率变化的影响分别是A吸收K+的速率不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变B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降低C吸收K+的速率升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髙D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高【答案】A【解析】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且需要消耗能量,但是由于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K+的速率无影响;而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

4、消耗能量,因此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无影响。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从题干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只要学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即可正确答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4某学科小组利用生长素,对某种植物根的生长影响作研究时,发现在浓度为a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由此可得到A浓度高于a时,抑制根的生长,根的生长速率为0B浓度等于a时,根的生长速率与蒸馏水处理组一致C只要浓度低于a,对根的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D生长素能够加速根部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从而促进生长【答案】B【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5、,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据此推知:对植物根的生长,既不起促进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a有两个,即低浓度和高浓度。可见,浓度高于a时,可能促进根的生长,也可能抑制根的生长,但根的生长速率不为0,A错误;浓度等于a时,根的生长速率与蒸馏水处理组一致,B正确;浓度低于a,对根的生长可能不起作用,也可能表现出促进作用,C错误;生长素能够促进根部细胞的伸长从而促进生长,D错误。【点睛】明确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内涵及其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曲线,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5各种杀伤细胞对被感染细胞进行攻击并导致其死亡,是通过诱导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例如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物

6、质Fas配体作为死亡信号,与靶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Fas蛋白结合,启动细胞内的凋亡程序致使靶细胞发生凋亡,导致细胞凋亡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统称为凋亡诱导因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as蛋白属于化学凋亡诱导因子BFas配体与死亡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靶细胞凋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基因突变导致Fas蛋白结构变化,靶细胞的凋亡过程会加快D对凋亡诱导因子敏感性增强是多种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答案】B【解析】Fas配体属于化学凋亡诱导因子,能够与靶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Fas蛋白特异性结合,A错误;Fas配体与死亡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靶细胞凋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基因突变导致Fas蛋

7、白结构变化,则Fas配体不能与该蛋白质结合,导致细胞凋亡减弱,C错误;对凋亡诱导因子不敏感性是多种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D错误。6已知某种植物果皮的有毛和无毛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让多个果皮有毛的亲本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无毛=7:1(不考虑越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致死情况)。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植物果皮的有毛对无毛为显性 BF1中d基因的频率为1/4C亲本的基因型有DD、Dd两种,且比例为1:1 DF1果皮有毛植株中DD:Dd=4:l【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多个果皮有毛的亲本自交,后代出现了无毛,说明有毛对无毛是显性性状,A正确;后代有毛:无毛=7

8、:1,说明亲本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1:1,则F1中d基因的频率为1/4,BC正确;F1果皮有毛植株中DD:Dd=5:2,D错误。7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造纸的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就是用“蜃”溶于水制得的。“蜃”的主要成分是ACaO BCa(OH)2 CCaCO3 DNa2CO3【答案】A【解析】煤饼烧蛎房成灰,这种灰称为“蜃”。牡蛎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在高温下分解得到生石灰,所以“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A正确,本题选A。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甲烷和甲苯互为同系物C乙烯通入溴的C

9、Cl4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D可以用NaOH溶液来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SiO2可溶于烧碱,烧碱可以用于玻璃雕花BCaO2能缓慢与水反应产生02,可用作水产养殖中的供氧剂C铝具有良好导热性,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DFeCl3溶液具有酸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答案】B【解析】A、玻璃雕花用HF,故A错误;B、CaO2能缓慢与水反应产生O2,发生CaO2+2H2O=Ca(OH)2+O2,可用作水产养殖中的供氧剂,故B正确;C、铝在常温下能被浓硫酸、浓硝酸钝化,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故C错误;D、FeCl3溶液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故D错误;故选

10、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反应,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角度去理解。易错点A,一般玻璃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玻璃表面亦一样。除氢氟酸外,玻璃与酸不反应。与强碱反应的速度较慢,所以仍可以用来盛强碱,玻璃雕花如用碱,速率太慢。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8g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B36g由35Cl和37Cl组成的氯气中所含质子数一定为17NAC25时,pH=12的氨水中所含OH-的数目为0.01NAD30 g由甲醛(HCHO)与乙酸混合的溶液中所含C-H键的数目为

11、2NA【答案】A【解析】A7.8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足量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 + 2H2O = 4NaOH + O2 ,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因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故A正确;B由35Cl和37Cl组成的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有3种:70、72、74,无法计算36g由35Cl和37Cl组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 25时,pH=12的氨水中所含OH-的数目,故C错误;D甲醛(HCHO)与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无法计算30g由甲醛(HCHO)与乙酸混合的溶液中甲醛和乙酸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所含C-H键的数目,故

12、D错误;故选A。1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有 SO42-B向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出现黑色沉淀H2S的酸性比H2SO4强C向0.1 molL-1AgN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 molL-1NaI溶液先有白色沉被生成。后变为黄色沉淀AgCl的溶度积比 AgI 大D在试管中取少量淀粉,加入稀硫酸后加热片刻,冷却后取澄清液滴入新制Cu(OH)2未见砖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未发生水解【答案】C【解析】若溶液中含有Ag+,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可以生成白色沉

13、淀AgCl,故A错误;H2S的酸性比H2SO4弱,故B错误;再滴加0.1 molL-1NaI溶液,白色沉被变为黄色沉淀,说明AgCl转化为AgI,所以AgCl的溶度积比AgI大,故C正确;在试管中取少量淀粉,加入稀硫酸后加热片刻,冷却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取澄清液滴入新制Cu(OH)2加热,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故D错误。点睛:淀粉加入硫酸水解,硫酸是催化剂,要检验是否水解为葡萄糖,需要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加热。1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呈等差递增。甲元素存在于所有有机化合物中、丙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相同。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描

14、述错误的是()A甲单质形成的多种新材料具有美好应用前景B乙和丙可形成阴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化合物C它们的最高化合价均与其族序数相同D丁元素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13常温下,向1 L 0.1 mol/L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入氨气已知常温下Kb(NH3H2O)=1.7610-5,使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1 molL-1 HR溶液的pH约为5BHR为弱酸,常温时Ka(HR)=1.010-7C当通入0.1 mol NH3时,溶液中c(R-)4+)D当c(HR) =c(R-)时,溶液呈中性【答案】C【解析】A由图中信息可知,当时

15、,pH=5,所以在常温下,HR的电离平衡常数Ka=,则0.1 molL-1 HR溶液中,c(H+),pH约为3,A不正确;BHR为弱酸,常温时Ka(HR)=1.010-5,B不正确;C当通入0.1 mol NH3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H4R溶液,R-和NH4+都能水解,由于KaKb,所以R-的水解程度更大,溶液中c(R-)c(NH4+),C正确;D当c(HR) =c(R-)时, 时,由图可知,此时溶液的pH=5,溶液呈酸性,D不正确。本题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轻核聚变反应方程中,X表示正电子B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掲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组成的C分别用红光和紫光照射金属钾表面均有光电子逸出,紫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动能 都比红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动能大D基态的个氢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