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技巧-马昕(共7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37379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技巧-马昕(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技巧-马昕(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技巧-马昕(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技巧-马昕(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技巧-马昕(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技巧-马昕(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技巧-马昕(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说阅读的六大题型 情节题 情节概括、情节原因分析、情节作用 人物题 人物性格特征、人物情感心理、人物作用、主要人物判断 环境题 环境描写特征、环境描写作用 语句题 技巧题 主旨题 小说主题、标题寓意n概括小说情节的方法根据时间或地点的变化。每次这样的变化,意味着情节出现了新的发展。根据情节线索。包括明线、暗线。 线索每次出现,意味着情节出现了新的发展。根据人物。一是以主要人物的行为为线索分层概括;二是关注不同人物的出场次序,新人物的出场往往意味着情节出现了新的发展。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4分)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

2、。(事件发展脉络)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死。n分析情节原因的方法在文中找:综合考虑该情节之前与之后的其他情节,将文中信息与题干情节建立起因果联系在文外找:通读全文后,在对整体情节综合把握的基础上,从情理上推测 第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战事如拖到六月,死伤士兵的腐烂会让他不忍直视;打了,无论胜败,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解决。 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

3、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是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n分析情节作用的方法 线索性情节作用题解题方法结构上贯穿全篇,体现小说的整体性。情节上前后呼应,制造出跌宕起伏的效果,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表现某种递进性的变化,使某一人物或事物的特征逐层展开,使小说脉络更加清晰。表现某种发展性的变化,使某一事件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表现某种差异性的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表现某种反差性的变化,

4、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表现某种共同特征,突出了小说主题。 开端性情节作用题解题方法以主人公或其他重要人物的出场为小说开端,对人物的集中描写会塑造出该人物的典型形象。以紧张场景、悬念或怪异现象为小说开端,可以制造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小说开端的共同作用是:为后文作铺垫。 过渡性情节作用题解题方法以插叙为小说过渡,可以回忆过去,与现实形成反差。以集中的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为小说过渡,可以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故事气氛,塑造人物形象。小说过渡的共同作用是:交代上下文其他情节的发生原因,为上文作补充,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的情节或人物。 结局性情节作用题解题方法如在结局出现具有颠覆性的突转式情

5、节,会产生戏剧性效果,使情节更为曲折,也可制造出余韵悠长、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如果在上文有相应的伏笔,则可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在结局使人物形象发生微妙变化,则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进一步渲染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如在结局出现了新的环境或场景,则可使环境更具典型性,更加丰富。如果此环境优美,则在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与回味的余地。如在结局呼应了小说主题,则可深化主旨,使主题更加丰富。n概括人物特征的方法n根据身份信息。例如职业、年龄、性别、特殊经历等,可以充当答案中的中心语。 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6、形象?请作简要概括。吴秋明是一个细心、 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的形象。 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6分)新型的农村青年形象: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头脑灵活,新潮时尚,善于接受新知,能敏锐捕捉商机。n根据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都能表现人物的性格。但要注意区分稳定的性格与瞬息万变的情绪,应答前者。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

7、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n文中直接交代人物的性格特点。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勤劳(1分);朴实(憨厚老实、善良)(1分);上进(有生活目标、有追求、有上进心)(1分);真诚自然(不卖好讨俏)(1分)。n根据情节。此人有什么样的行为,往往意味着具备某种相应的品格,例如勇斗歹徒意味着该人物具有勇敢、正义等品质。n根据矛盾冲突。 “圆形人物”具有性格上的矛盾冲突,往往呈现为正反对立性格的统一。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有点固执,但不失本

8、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6分)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传统女性。母亲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试新生活的内在倾向。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的自觉和勇气。n分析人物情感心理的方法微观情绪主要通过描写手法来表现。要答出人物当时的情绪状态,以及造成此种情绪的原因。 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

9、气愤与不满;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每答出一点给2分)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2分)有些微观情绪是复杂而矛盾的,要答出情绪中的矛盾点。 请依据画线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因达子要帮忙,小格内心有所触动,可是由于自尊要强,犹豫后还是决意自己翻地。有些微观情绪的复杂性表现在小说语言中,要仔细分析相关语句的逻辑层次。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

10、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之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分析:“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宏观情感的分析,要借助情节、人物或主题为线索来完成。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我”从农民夫妇对“我”父母般的关爱中感到了温暖,同时产生了对自己身世和处境的伤感之情;看到农民夫妇一家的恩爱、和谐,“我”产生了羡慕之情;“未婚妻”的幸福,引发了“我”对亲情、爱情的期待和渴望。n分析人物作用的方法推动

11、情节发展串联情节脉络衬托其他人物勾连所有人物揭示小说主题方便讲述故事(第一人称“我”)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n判断主要人物的方法看小说中该人物所占篇幅看小说中该人物是否贯穿全篇看小说中该人物是否串联出其他人物和情节看小说中是否对该人物进行集中的正面刻画看小说中该人物的形象是否足够鲜明看小说中有没有其他人物在衬托该人物的形象看该人物身上是否承载着小说的主题n概括环境描写的特色时空:自然环

12、境立足于时间与空间这两个基本信息。顺序:环境描写中往往写到很多主体,叙述的顺序就构成该描写语段的特点。视角:环境描写中的主体是在何种视角下观察的,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的景观。所谓视角,包括俯视、仰视、近看、远看等。感官:从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描写环境,这构成环境描写的特点。一般的环境描写都会有视觉这方面,因此单从视觉来描述不算有特点,应多关注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感受:指环境给人(包括作者和文中人物)带来何种感受。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

13、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n概括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交代时空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象征人物形象暗示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交代故事背景暗示人物身份、性格与处境,为人物的特征提供环境依据揭示小说主题n分析语句含意的方法简单的信息转化:形象变抽象 解释画线处的含意。(2分)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马骁驭对吴秋明敞开了心扉,把吴秋明放进了自己的心里。关注语句的逻辑层次与人物主体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

14、,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古城人不理解陈皮匠的选择。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 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表现了霍夫曼复杂的人性。n与情节有关的技巧欧亨利笔法文章的结尾既是出乎意料的却又是在情理之中合乎逻辑而令人信服的。由于欧亨利认为在生活中充满意料不到的事情,所以他的小说大多这样结尾。因为欧亨利在这方面的尝试尤其出色,所以文学界也把这样的结尾方法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 欧亨利笔法”,试做简

15、要分析。(4分)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线索小说线索的类型以物为明线,以情感或心理变化为暗线以主要人物为明线,以次要人物为暗线小说线索的作用串联人物和情节,强化戏剧效果线索自身的特点,便于表达特定内容,也能留下空白和想象空间多条线索交织,使情节更为紧凑,突出了人物形象繁简繁写的用意营造氛围为下文作铺垫集中塑造人物形象减慢情节节奏简写的用意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加快情节节奏n与人物和环境有关的技巧衬托衬托的类型侧面烘托:借助旁人的行为,来表现某一人物的特征反面对比:借助反面人物的行为,来表现正面人物的特征衬托题的答题方法以人物为主体,抓住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人物描写的类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