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33190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隐者不遇教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一、 教学目的: 1、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2、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法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不少古诗,你能把最喜欢的背诵给大家听吗?指名请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 2、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

2、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 贾岛 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我们的第九课推敲,写的就是贾岛的创作故事。3释题。 寻: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4. 明法。 今天,我想带领同学们换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搞清楚“话”和“画”的含义。) “话”诗句、语言文字(抽象思维)“画”画面、优美意境(形象思维)(二)指导学法 1抓字眼

3、、明诗意 要把“话”变成“画”,首先得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同桌讨论的方法,理解诗意。 松下问童子,童子:儿童,诗中指隐者的徒弟言师采药去。言:说,回答; 师:师傅(隐士) 只在此山中,只:就;此:这云深不知处。云深:云雾弥漫2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先逐词就诗句提出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松树下面?谁问童子?怎么问?问什么?童子什么样? (2)就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和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图书等进行想象。) (3)学生借

4、助投影片,根据想象描述画面。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指名逐句答,连起来说。3、悟诗情、咏诗句 (1)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 诗人虽然没没能寻到隐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隐者的生活那样有情趣,那样逍遥自在,怀才不遇的隐者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呢?他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诗人对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羡慕和神往之情。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通过抓字眼、明诗意,提问题、想诗境,悟诗情、咏诗句的方法,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出示)1抓字眼、明诗意 2提问题、想诗境 3、悟诗情、咏诗句 (四)迁移巩固,布置作业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贾岛 兴奋失望羡慕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