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youyou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647页。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学中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 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德育目标: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模式:“尝试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口算:12+24 36-6 42+1432+16 15+25 35-10(介绍加减法的由
3、来:在五百年前,有一位德国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个竖,成为“”,他用这个符号表示增加的意思;他又在加号上去掉一个竖,成为“”,表示减少兄弟两个就诞生了)不仅如此,数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加法算式(出示加法算式)2+2= 2+2+2+2= 2+2+2+2+2+2+2= 3+3+3+3+3+3+3+3+3+3=2个2相加 4个2相加 7个2相加 10个3相加让学生读一读,感觉麻烦,引导简单读法:初步感受几个几相加,理解这样的加法叫做加数相同的加法。2、引入主题图,学习新课。 师:其实在生活中,这种计算相同加数的现象处处存在,现在我们就去游乐场找找看吧。二、自主探究:(一)认识生活中加数
4、相同的现象。1.引导观察主题图,让学生说说看到的信息。2.学习例1,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要求能根据问题先说一说所需的信息)(1)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理解:就是求5个3相加,让学生写出加法算式:3+3+3+3+3=15(2)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理解就是求4个6相加,学生独立写出加法算式:6+6+6+6=24(3)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7个2相加,学生独立写出加法算式:2+2+2+2+2+2+2=14师:过山车太好玩啦,小朋友们都喜欢坐,于是游乐场把座位增加到能了50排座位,每排座位坐2人。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游乐场算一算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吗?是求几个几相加,加法算式怎么写?老师抛出难题
5、,使学生感觉用加法计算比较麻烦,那如何解决呢?让学生自己看书小组交流合作看看2+2+2+2+2+2+2=14是如何写出乘法算式的,小组发言。(介绍乘法算式的写法。把加号改成乘号“”,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把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3.仿照2+2+2+2+2+2+2=14改写成乘法27=14的方法,把(1)(2)改写成乘法算式。介绍乘号的由来:乘号“”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最早使用的。1631年(距今三百多年),因为乘法是根据加法转变而来的,所以他把“”转一个角度,变成了“”,因此乘号很像加号,写得不好就分不清啦,同学们可要注意哦。4.感受乘法的简便性。让学生把复习题里的相同加数的加法改
6、写成乘法,2+2= 写成乘法算式是 22 读成 2乘22+2+2+2= 写成乘法算式是 24读成 2乘4 2+2+2+2+2+2= 写成乘法算式是 26 读成 2乘65.拓展深化。50个 2相加呢?写成乘法算式是 250 或者 502,因为得数都是 100。所以都可以写。归纳乘法的意义:把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有什么好处?可以把写得很长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很短的乘法算式。师:那么 2+2 写成 22,有简便吗,看不出。短的看不出,长的算式有简便的意思。2+3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不能,因为 2+3表示 把 2和 3合起来的意思。不是表示几个几的意思。6.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加法能用乘法计算?判断下面的算式能否用乘法计算(课件10):三巩固练习:智力大比拼1.课堂尝试练习。(课件1214)2.课堂学习检测。(课件15、16)3.看卡片说算式。教师出示看片,学生看加法说乘法,看乘法说加法算式及表示意义。4.拓展练习。(1)找一找生活中那些问题能用乘法解决。(课件18)(2)+.+,这样100个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