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172183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完成时间:9月24日上午 【一周学习内容回顾】(10分钟)1、老舍(18991966),原名 ,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 、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 、等,短篇小说二马离婚月牙儿等,散文集我热爱新北京老舍散文选等。2、老舍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3、乡土情结一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4乡土情结文中一连用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四个比

2、喻写游子,有何作用?【典题变式】(5分钟)1、(2004年上海春季高考卷第15题)想北平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本文既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感情之深,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B作者在文中把北平比作摇篮,说明北平在作者眼中是个安全的归宿。 C老舍的作品市民气息浓郁,北京味足,有幽默感,本文也不例外。 D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中关于果子的内容,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外来果品的不屑。 E本文结尾很有特点,既干净利落地了断了全文,又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3选词填空。 (1)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

3、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 (空闲空白)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2)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 (消受享受)一点清福吧。 【错题重练】(10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眷恋(jun)连缀(zhu)辜负()雨雪霏霏(fi) B巍峨(wi) 欷歔(x) 翘首(qio) 安然无恙(yn) C悠邈(mio) 低徊(hu) 谪居(zhi) 小人所腓(fi) D发轫(rn) 寥落(lio) 搭讪(xin) 忐忑不安(t)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绝纶离乡被井苍茫费尽心机 B静谧糜使归聘焦燥萍飘四方 C悠藐悲欢离和惠赐繁华酥

4、骨D潦倒概莫能外筏船粉身碎骨 3、想北平一文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4作者为什么把乡思称为“情结”?结合第二段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巩固练习】(15分钟)一、 注音廿七 什刹海 安土重迁 湍流 黏合 绮窗 田塍 侘傺 酒阑灯灺 翘首 菜圃 铩羽而归 桑梓 烙印 发轫 三匝 幽邈 忐忑不安 搭讪 标识 博闻强识 济济一堂 假公济私 落枕 角逐 粗犷 甲壳 地壳 和稀泥 怙恶不悛 二、 成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羽毛球队全体队员应用拼搏,铩羽而归,夺得了汤姆斯杯。B、由于家乡雨水不足,土地贫瘠,经过全村人的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要安土重迁到另一地方。C、香港各界

5、人士对大陆都表示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迹。D、虽然敌人被打败了,但我们知道,我们不会甘心失败,功败垂成,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三、 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导致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二是因为美元的过量发行导致的美元的泛滥和全球流动性过剩。B、美国航天局发表声明表示,由于连接“发现”号航天飞机及其外部燃料箱的液态氢传输管发生泄漏,原定于11日晚发射的“发现”号改为3月15日发射。C、据中国民航局网站消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旅客乘机可随身携带液态物品和打火机、火柴等火种,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紧急通知暂缓执行。D、计

6、划于2010年全面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拥有2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继北美、欧盟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四、名句默写(1) ,寒梅着花未?(2) ,不敢问来人。(3)只应守寂寞, 。(4) 国家兴亡 , 。(5) , 何以为家 ?(6) ,岂因祸福避趋之 。(7) 未老莫还乡, 。(8)男儿何不带吴钩, 。五、乡土情结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读本研读】(40分钟)(一)阅读必修一读本第78页方令儒的家,完成1-3题1、 在文章的第一节

7、中作者说自己一直处在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的负担之中,请同学们说说这个问题是什么。 2、 这个问题困扰了作者很长时间,是怎样在今夜豁然开朗的呢? 3、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给出答案? (二)阅读读本第94页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完成4-7题4、在“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一句中,作者把 比作 ;作用是 5、作者笔下的榕树写得愈美, 也就更加浓烈。对榕树的怀念,也就是对 和 的思念。老祖母聂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 的品性,使人难以忘怀,对榕树的怀念也就是对 的关切。6、文章写了两颗老榕树,为何详写其中的 “驼背”这一棵? 7、前三段在结构上有何

8、作用?(三)阅读读本第103页就是那一只蟋蟀,回答8-11题8.这两节诗都以“就是那一只蟋蟀”开头,这样的反复有什么效果?9.第一节多侧面、多角度地回忆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贯穿始终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10.请说说第二节诗抒写的内容及抒发的感情。11.诗中的“月饼”“桂花”这些词有什么深刻含义?【自主纠偏】(10分钟)【疑难反馈】(1分钟)上交疑难题号【新知预习】(30分钟)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逃遁 熠熠闪光 静谧 别墅 惦念 贫瘠 悲怆 烙印 迁徙 抛锚 按捺不住 颠簸崔颢 温馨 召唤 烟垢 骨骸 瘸腿打夯 悄无声息 树杈二、 预习课文我心归去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每篇课文各读两遍,并理清

9、文章思路1、朗读我心归去,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并思考作者“我心归去”的原因2、前方摄影散文文体知识:摄影散文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这种文体兼具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散文可以不受影像的限制,展开联想。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朗读课文,思考:离家和归家之间的关系4、 自由朗读今生今世的证据,寻找每段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家园”含义。本周优秀作文欣赏:舞台天气渐渐转凉了,时间如白驹过隙般,一年又要转瞬即逝。母亲也在一天天老去,她一天天不知疲倦地在母爱的舞台上表演,虽然台下只有我

10、一个人。那是一个雨夜,风大雨也大,我下了晚自习回家,在公交车上,我一直在想,我没带雨伞,待会儿下车要惨了。不知过了多久,车到站了,我出了车门,正准备狂奔之际,突然冲过来一个人,我一惊,原来是妈妈妈。母亲先用她手中的伞给我撑着,再打开带来的伞,然后催我快走。我和母亲并排走着,我俩都没有说话,只是低头快走。我扭过头去,看着母亲,我突然发现母亲的两鬓出现了白发,这几根白发在这黑色的夜暮下显得格外显眼。所谓悲白色留不住年华,母亲为我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我的心揪了起来,喊了一声:“妈。”却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母亲看了我一眼,并没有说什么,继续向前走着。我望着母亲,曾经的一点一滴此时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犹

11、记得去年冬天,母亲早上叫我迟了,害了我迟到。母亲自责不已,以后每天必很早就起来,春夏秋冬,我以后再没有迟到过。我曾对母亲说,让她多保重身体,以后可以迟一点起来没关系的,但她却只是笑笑,说:“这是我的责任。”母亲此时也是这样,冒着大雨来送伞。我对她说:“妈,以后你可以不送伞来的,我跑回去就可以了。”母亲笑了一下,我发现她脸上满是水,也不知是汗。说:“这怎么行,这是我的责任,就像演员,戏没结束,怎可以下台呢?雨更大了,家就在前面。母亲这番话又使我想到了她心中的那个舞台,她每天都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母爱。我知道回去后,她必然会忙着给我做饭,然后辅导我功课,接着再给我铺床,直到我睡下了,她才再去休息。

12、我每天都看着母亲重复着这一台戏。推开家门,我突然发现母亲浑身已湿得差不多了,仔细看,才发现母亲的伞上有一个大口子,雨全都漏了进来,此时,我的眼睛已看不清东西了,是雨还是泪?我已分辩不清,只记得大喊了一个字:妈!母爱的舞台上承载了很多,母亲每时每刻地在上面表演,无论精彩与否,让我们不时为母亲去鼓掌吧!评:这篇作文为一篇典型的学生考场记叙文,所选的题材几乎是所有同学都已写过的,但小作者的聪明或者说巧妙在于他能把旧的、老的甚至是俗的题材很好的和题目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写到“母亲也在一天天老去,她一天天不知疲倦地在母爱的舞台上表演,虽然台下只有我一个人。”做到开篇点题,以及文章倒数第四

13、段母亲的话语-“这是我的责任,就像演员,戏没结束,怎可以下台呢?”包括最后一段对文章的总结都能紧扣主题来行文,正是因为小作者的匠心所在,从而能使本来可能俗套的文章写成考场上较为优秀的作品来。舞台 小红是个热爱跳舞的农村女孩。从小,她就喜欢在大人们面前展现自我,那些朴实的人们总是告诉她:你跳得真棒! 她很开心,梦想着有一天能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面前跳舞,收获无数的鲜花与掌声。她很羡慕城里的孩子,那些孩子过着王子、公主般的生活,而她 正巧,爸妈要进城打工,便也把她带去了。她就要和城里的孩子一起生活了。这天晚上,她一夜没睡,很兴奋 刚走进教室,一群陌生的同学便用厌恶的眼神打量着她,从头到脚。不用说,这个农村来的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