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考试要点归纳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14033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考试要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考试要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考试要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考试要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考试要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考试要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考试要点归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底知识考试要点归纳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劳动力市场现象 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二、 研究方法:a:实证研究方法 不以价值判断为根底,是什么b:标准研究方法 以价值判断为根底,应该是什么第二节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1. 劳动力:一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全部人口。 就业者+失业者2. 劳参率:反映人口参与社会劳动强度的指标,本身不是影响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的因素 3.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响程度l 供给富有弹性 Es1l 供给缺乏弹性 Es1l 供给无弹性Es

2、 =0l 供给有无限弹性Esl 供给需求弹性Es =1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 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 女性劳参率上升3. 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 22-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三经济周期和两种劳动参与假说1. 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2.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经济危机,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二级劳动力女性配偶为了补贴家用,寻找工作,也就是二级劳参率和失业率呈正向关系。3.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经济危机,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失业,二级劳动力女性看到情况不妙,更加不想找工作,也就是二级劳参率和失业率呈反向关系二、劳动

3、力需求类似劳动力供给1.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因而也称为“引致需求。2. 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不是考试重点四、劳动力市场均衡1. 本质属性: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2. 一般均衡:瓦尔拉3. 局部均衡:马歇尔4. 劳动力市场主体:企业和劳动者5.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l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l 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l 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 人口规模2. 人口年龄构造3. 人口城乡构造第三节 完全竞

4、争市场条件下工资水平与工资构造一、均衡价格论:马歇尔二、工资形式 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分别对应的工资形式为:地租、工资、利息、利润一根本工资1. 影响货币工资的三个因素l 货币工资率l 工作时间长度l 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2. 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3.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l 工资标准 X 实际工作时间l 计件工资率 X 合格产品数量l 计件单价 X 合格产品数量l 小时工资率 X 实际工作时间二福利1. 方式: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2. 特点:以劳动为根底,但不和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第四节 失业和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1. 就业l 就业主体

5、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到达法定最低就业年龄l 所参加的劳动是社会劳动l 为有偿劳动2. 总供给、总需求和均衡国民收入l 总供给=消费+储蓄l 总需求=消费+投资=消费+储蓄二、失业及其类型1. 摩擦性失业l 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l 是一种正常性失业 l 是一种岗位交换之间的失业 l 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l 说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 2. 技术性失业3. 季节性失业4. 构造性失业三、需求缺乏性失业1. 增长差距性失业2. 周期性失业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1. 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2. 平均持续失业期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3. 失业影

6、响l 造成家庭生活困难l 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l 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 1. 政府购置l 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效劳、公共工程工程以及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报酬2. 转移支付l 社保、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构造因素1. 最低劳动标准l 最低工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l 最低工资标准: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l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2. 最低社会保障3. 工会l 最根本的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展集体谈判,参与决定根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

7、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展监视(三)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 财政政策l 内容: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l 手段u 扩大政府购置、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扩张性财政政策u 减少政府购置、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升高税率。收缩性财政政策2. 货币政策l 内容:增减货币供给量,调节利率l 手段u 调节法定准备金率u 调整贴现率u 公开市场业务3. 收入政策l 作用u 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u 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u 有利于缩小不合理差距l 衡量指标u 洛伦茨曲线u 库兹涅茨比率u 人口众数组分布频率u 帕累托定律l 措施 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u 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作为企业增长工资的参照标准u 在物价和

8、工资增长过快、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的管制以至冻结。u 实施以税收为根底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的工资发放过渡行为。 第二章 劳动法一、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1. 特点l 稳定性,权威性,非唯一性,是总的法律标准2. 内容l 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原那么u 劳动法的首要原那么u 核心: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u 根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l 劳动关系民主化原那么u 平等协商u 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u 参加组织工会u 三方原那么l 物质帮助权原那么u 社会保险:社会性、强制性 互济性、补偿性二、劳动法律渊源1. 宪法中有关规定是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的依据2.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3.

9、 正式解释: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l 雇佣规那么l 劳动合同l 集体合同l 习惯法: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习 惯为前提l 法官法或者判例法三、劳动法体系一劳动法体系1. 促进就业法律制度2.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3. 劳动标准制度l 最低工资标准l 最长工作时间l 休息休假制度l 劳动平安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条件4. 职业培训制度5. 社保制度6.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 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8. 劳动法的监视检查制度二劳动法律体系1. 劳动关系法l 劳动合同法l 集体合同法l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那么制定法l 职工民主管理法l 劳动争议处理法2. 劳动标准法l 工作时间法l

10、工资法l 劳动平安卫生标准法3. 劳动保障法l 促进就业法l 职业培训法l 社会保险法l 劳动福利法4. 劳动监视检查法四、劳动法律关系1. 定义:劳动法律标准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 种类l 劳动合同关系l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u 劳动行政机关u 兼有劳动行政职能的其他行政机关u 经授权具有劳动行政职能的机构l 劳动效劳法律关系3. 特征l 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l 内容是权利和义务l 双务关系l 具有国家强制性五、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1. 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l 企业l 个体经济组织l 国家机关l 事业组织l 社会团体劳动者l 完全行为

11、劳动能力人l 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l 无劳动行为能力人2. 内容:主体依法承当的权利和义务3. 客体: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工作时间等 六、劳动法律事实1. 劳动法律行为l 主观行为l 合法不合法都算:合法、违约、行政、仲裁、司法行为l 合法行为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l 而且必须是双方行为2. 劳动法律事件l 客观行为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管理环境分析1. 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l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开展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策略。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表达。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

12、间的动态平衡l 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2. 经营环境的分析方法l 外部环境的调研u 获取口头信息u 获取书面信息u 专题性调研l 外部环境的预测3. 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l 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u 现有竞争对手的数目u 现有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u 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u 固定本钱的上下u 行业成长过剩l 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l 替代产品或效劳威胁分析l 顾客力量分析l 供给商力量分析4. 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l 政策法律环境l 经济环境l 技术环境l 社会文化环境二、企业分析1. 企业资源状况分析l 企业资源是企业拥有的有形和无形的资产l 物质资源l 人力资源l 财务资

13、源l 技术水平l 管理资源l 无形资产2. 企业能力分析l 根本活动: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效劳等根本活动。支持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根底设施等支持活动l 企业能力的分析方法包括:纵向分析、横向分析、财务分析l 企业能力评价标准,包括:效率分析、效果分析两种3. 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l 主要采用SWOT。即S企业内部优势;W企业内部劣势;O企业外部环境时机;T外部环境的威胁:SO增长型战略、WO扭转型战略、WT防御战略、ST多种经营战略4. 企业战略的选择l 企业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购并战略、内部创业战略、合资战略、开展战略单一产品或效劳开展战略、

14、横向开展战略、纵向开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拆产为股/分拆、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l 一般战略包括:低本钱战略领先原那么、全过程低本钱原那么、总本钱最低原那么、持久原那么、差异化战略(效益原那么、适当原那么、有效原那么)和重点战略着眼于在目标市场取得本钱优势、以及差异优势l 不同行业的战略衰退行业:领导地位、适宜定位、收获、迅速退出等战略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1. 企业战略的实施l 建立与实施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l 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l 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实施战略方案l 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的战略控制2. 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l 特点:战略系统是开放的、战略控制的标准是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效标准、废弃标准、战略规划既有稳定性也有变化性l 根本要素:战略评价标准、实际成效、绩效评价l 控制方法: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类第二节 企业方案与决策一、科学决策的要求和方法1. 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决策观念、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