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02685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美读直至背诵课文。2、整体把握在课文内容。3、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过程与办法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情景引领,把握两个问题切入,背景交代,主题呈现,拓展延伸。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和社会的渴望及对现实的否认,引领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今天。教学重点、难点:1、集中研讨桃花源内的美景及人的生活状况。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教学办法:朗读、体验感受、 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教学伎俩: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人说,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2、陶渊明的生活充斥坎坷磨难,可是他笔下的桃花源却美丽得神秘,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它。二、学生美读课文,调动情感,引领思绪。三、美图展示,学生齐读,调动想象思维:桃花源给了你怎样的印象1、文中哪段文字是对桃花源自然风光的描绘请展开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描绘一番(强调不能是翻译)。用什么词加以形容(生找出后读)教师点拨:进入桃花源,渔人惊呆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平坦而开阔的土地,香花野草遍覆其上,房屋整齐有致,美丽的池塘有鱼儿欢悦,恣意地畅游,是桑林竹树间鸟儿啁啾而鸣,尽情欢唱,田间的的小路悠远绵长纵横交错,村落间鸡犬声彼此相闻(预设:花瓣纷飞、绿水潺潺、嫩草柔柔、桑郁郁、竹森森小路悠悠)这是一幅宁

3、静的、淡远的、美丽的、优美的、祥和的、古朴的田园风景画。生齐读。2、这样美的去处,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如何呢跳读:看桃花源的人是一番怎样的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学生叙述。教师点拨:男男女女往来耕作,乐其业;老老少少无忧无虑,安其居。人们过着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且自得其乐。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其间以问梳理第二段内容:为什么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你认为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叹些什么渔人与桃源人的的对话是怎样的为什么叮嘱渔人“缺乏为外人道也3、这样美丽祥和的社会之所在

4、,今天通常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世外桃源。请解释。4、既然是梦想的世界,又如何理解作者的有意虚构,用意何在哪些语句,文段有所流露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盛,民风淳朴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得自由高兴,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这在当时不可能存在,由开头的“忽逢“遂迷“未果及后来渔人的寻而未得暗示桃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种种描写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外表写其隐蔽,实质以其虚幻的,不可能的暗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的幸福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叙述了广阔人民的意愿和心声。四、背景交代:本文大约写成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作者57岁时。当时的统治

5、者内部互相倾轧,战乱频繁,加之统治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和压榨,给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的惨象,陶渊明对此深有感触,对当朝者的不满加深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又无能为力,只能逃遁,选择远离。只好借助文字抒怀。五、我眼里的陶泽令。由于他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死的彻悟,由于他的博闻强识和丰盛的人生阅历,他清傲慢骨,不媚流俗,他不愿在腐白的官场蝇营狗苟,不愿与浊世同流合污,他炒了俗世,救赎自己,选择做一介自由的农夫,投身于自在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早在?爱莲说中,我便钦慕他作为隐士的特立独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又艳羡他悠闲自适的那份惬意。他爱菊还嗜酒,他说“我醉欲眠卿且去,又让我懂了他的率真与自然* 后世的人们尊崇他:孟浩然、李白、杜甫赞美他的诗句呈现* ?桃花源诗呈现六、小结:走出这个亦真亦幻的世外桃源,我不得拜服作者的醉翁别意,他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的生活和生活的时代,而我要说的是热爱生活,珍惜今天。七、作业:1、背诵全文。2、背诵陶渊明其他诗作。3、日记记录收获。八、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景之美 优美宁静祥和和平自由幸福 世外桃源人之美 热情好客 ,民风淳朴 。 人之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