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02461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六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一、教学目的1、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理论和功能,以正确认识人际关系的价值。2、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解读人际密码。3、了解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与人际问题的调适方法。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16-S18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人际关系的理论、功能和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技巧与人际问题的调适方 法。教学难点:人际问题的调试方法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夏翠翠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六、教学过程(一)S16:人际关系概述1. 案例引入宿舍那点事521宿舍有4名成员:佳琪、晶晶、木兰和小奇

2、。佳琪的这3位室友各有特点:晶晶 是幸运的宠儿,可谓才貌双全,骨子里的优越感无形中与人拉开了距离;木兰是文学青 年一枚,人如其名,沉静大气;小奇则性格直率,为人热情,爱八卦。开学初话剧社要招新,佳琪、晶晶、木兰、小奇都报名了,面试环节让大家即兴表演一个桥段,佳琪的感性和投入让她很快入戏,当场被录取;而木兰因为其出色的文笔 被选到编剧部。不巧的是因录取名额有限,最后只能在晶晶和小奇中选一位留下,竟然 还让两人写一段自我陈述来说明为什么录用自己。自以为成功在握的晶晶竟然落选了。 每次大家在宿舍谈论话剧社的事情,晶晶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慢慢好像形成了一种默契, 有晶晶在时,话剧社的话题就成为禁忌。有一

3、天晶晶从外面回来,快走到门口就听见大 家聊得很热闹,可是自己推门进去后,大家的谈话却戛然而止,好像有意回避自己似的, 不知道她们在背后会怎么想自己呢。从此,晶晶早出晚归,尽量少在宿舍呆。慢慢地, 晶晶成了大家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一天晶晶在图书馆上网,无意闯到“人际交往”主题 的百度贴吧,看到了这样一篇“求助帖一一换还是不换”,引发了她对于自己的思考。换还是不换?我想也许我是那种天生就不合群的人,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因此朋友很少。 进入大学我决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我曾经很努力地要融入大家。开始我觉得还不错,觉 得朋友就是要互相信任,因此我什么话都和室友分享,什么事情都和大家一起去做。可 是渐渐我

4、发现大家和我疏远了,她们有事也不叫上我,既然这样我也尽量躲着大家吧。 现在每当去教室上课时,其他人总是成群在一起,上体育课、去食堂、去逛街的时候也 是,我总是形只影单。想到这些我心里有些沮丧,虽然我不喜欢热闹,但我也害怕孤单。 我很想换宿舍。我担心的问题是:(1)新寝室的人不欢迎我,我去了可能还是会被孤 立;(2)如果我搬过去了,那将会和现在寝室的人彻底不和;(3)如果发生前面两种 情况,那我会非常尴尬难堪,被现在寝室的人看笑话。我好怕,现在才大一,这种日子 才刚开始。请各位网友帮帮我,我该怎么办呢?跟帖1:找老师谈谈?好难办。跟帖2:其实吧,有些东西真的是自己感受得到、别人并不知道的,比如孤

5、独感, 你孤独不孤独只有你自己感受得到。跟帖3:只看了一句话就不想看下去了。想问一下楼主,现在的寝室被孤立,去另 一个寝室不被欢迎咱是不是应该在咱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解决这种情况的办法,咱 是不是应该从根抓起?如果斩草不除根,以后会不会到任何一个寝室都会被孤立,都不 会受欢迎?教师注意根据案例总结,孤独或许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主题,但对亲密的渴望、 心理归属感和情感的满足也是我们的本性需要。2. 什么是人际关系(1) 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所形成行为而发展起 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四个层面分为人际关系作

6、为个体心理过程的微观层面,是指个体的人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人际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层面,反映着人们对于社会交往的需要。人际关系作为信息传播的层面,是一种“沟通”或“人际传播”的构成过程。人际关系作为文化的精神层面,它从深层次反映了人的文化沉淀。(2) 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 匿名性,匿名性可以带来安全感,相对于现实中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人们更乐于向网 络上遇到的陌生人进行自我暴露。 平等性,虚拟的网络交往中,个体可以突破现实中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的局限,在交往 心态上都是平等的,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性。 多元性,大学生网上交往的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多样性。 依赖性,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轻松很多,使得90后

7、、00后大学生很容易对网络人际交往产生依赖性,可能对现实的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总结:虚拟网络交往很大程度上扩展了人们的交往范畴,人们也通过这样的网 络人际交往获得了更丰富和复杂的感情。这显然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建构,理想的 人际交往状态是现实人际交往和虚拟人际交往模式互补。3.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社会心理学家欧文阿特曼和达尔马斯泰勒等人提出了社会渗透理论(socialpenetration theory)来解释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他们认为人际交往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 交往的广度,即交往或交换的范围;二是交往的深度,即交往的亲密水平。阿特曼等认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经

8、过四个阶段: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1) 定向阶段人们对交往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在这个阶段,人们只有很表层的自我表露。(2) 情感探索阶段如果在定向阶段双方有好感,产生了继续交往的兴趣,那么就可能有进一步的自我表露, 这时,双方有一定程度的情感介入,但是还不会涉及私密性的领域。双方的交往还会受到角 色规范、社会礼仪等方面的制约,比较正式。(3)情感交流阶段如果在情感探索阶段双方能够谈得来,建立了基本的信任感,就可能发展到情感交流的 阶段,彼此有比较深的情感介入,会谈论一些相对私人性的问题,这时,双方的关系已经超 越了正式规范的限制,比较放松,比较自由,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率

9、相告,没有多少拘 束。(4)稳定交往阶段情感交流如果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顺利进行,人们就有可能进入更加密切的阶段,双方成 为亲密朋友,可以分享各自的生活空间、情感、财物等,自我表露更深更广,相互关心也更 多。课堂思考佳琪的人际舒适圈今天的心理学课堂上,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舒适圈的理论,并让大家思考自己的人际 舒适圈有多大,并给大家留了课外作业一一画出你的人际舒适圈,并和身边的同学分享 与交流。521宿舍的4位同学都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佳琪画完了自己的人际舒适圈,圈里 是她很熟悉的人,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有自己的好朋友,还有现在宿舍的同学。看到这 些名字,她感到很亲切很温暖,但似乎自己的圈子还是很单一。自己

10、的人际舒适圈可不 可以更大一些呢?朋友能带来心灵上的亲密感,可以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得以丰富。不是 有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吗?大学不正是这样的广交朋友磨炼自己的好时期吗?晶 晶的名字自然地跳到佳琪的脑海中。其实刚进这个宿舍的时候自己是最先认识晶晶的, 晶晶身上的那种自信和上进自己还是很欣赏的,话剧社招新的事情也许是她的自尊心太 强了。晶晶这一段时间似乎都在躲着大家,大家毕竟要在一个宿舍过4年呢,这种状况 能改善吗?还是和木兰、小文她们聊聊吧。与此同时,晶晶在图书馆也陷入了思考。一个人固然有一个人的精彩,可是自己何尝不知道 “一份痛苦,两人承担,是半份痛苦;一份快乐,两人分享,是两份快乐”的道理

11、呢?舒适圈: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人的个人能力的体现,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 是一个不断打破自己的人际舒适圈的过程。舒适圈,意思是所有人都活在一个无形的界线里, 其中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总而言之,在界线内的我们感 到很舒服。反之,当走出界线时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界线内。这个界 线内的部分就是一个“舒适圈”。思考内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舒服圈”在哪里?4、人际关系的主要功能(1) 满足本能的安全感强调本能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人类天生就有

12、与别人共处,与 别人交往的需要,也只有在与别人的正常交往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形成亲密的人际 关系,人才会有安全感。扩展阅读:恒河猴实验人际交往对人类的健康发展不仅具有深刻的生物学意义,而且还具有心理学意义。 动物学家哈罗(H.Harlow&M.Harlow,1966)曾做过一项恒河猴的有趣研究,研究者将 小猴与猴妈妈分开,而让它与一个用金属制成的和一个用绒布制成的假妈妈一起生活。金属猴妈妈能为小猴提供食物,绒布猿妈妈不能提供食物。结果,在165天的实验过程 中.小猴同金属妈妈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有显著差异。小猴在绒布妈妈身旁的时 间平均每天达到16小时以上,它总是设法呆在绒布妈妈身旁,

13、与其拥抱、亲昵或在绒布 妈妈的怀里睡觉。相反小猴每天在金属妈妈身旁呆的时间只有1.5个小时,而这期间还 包括吃奶的时间在内。课堂提问:恒河猴实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教师讲解:动物之间的依附行为或交往行为取决于机体寻求温暖、舒适的本能需要,温暖和 舒适能为机体提供安全感。(2)克服孤独建立亲密感处于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开始寻求一种特殊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发展他的亲密感,并 在情感方面得到成长,亲密感发展的结果一般是结婚,或是对另一人的爱的承诺,在这一阶 段不能形成良好的亲密感的人,就会面临孤独感。埃里克森认为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 险。知识点:自我同一性

14、,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证明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 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统一风格”的自我。简单理解大 概就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5、PAC人际沟通分析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Parent (父母)、Adult (成人)、Child(儿童)状态。不同的情境下,我们与人沟通会通过面部表情、说话音调、语句结构、姿态行为等表现出不同的侧面,有时候某一状态会成为控制我们人格的主体,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父母、成人或儿童的人格特点。批评的父母Critical Parent 宽松.不负责任成人Adull自

15、由的儿童莲缩诗人型、不现实(1)“父母”状态我们从父母或其他人那里拷贝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 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批评的父母(CP):常常会表现出教育、批评、教训、控制的一面养育的父母(NP):常常会表现出温暖、关怀、安慰、鼓励的一面(2)“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3) “儿童”状态当一个人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等就会表现得像孩子 一样冲动。顺从的儿童状态:听话、服从、讨好、友爱,内心常常充满自责、担心、焦虑和自罪自由的儿童状态:活泼、冲动、天真、自发行动、贪玩、富于表情、爱憎分明等总结:从人际沟通分析理论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人们各自的“三我”之间 的交往。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刺激一成人反应。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能在恰当的时间 和地点使用恰当的自我状态的人。课堂练习:不同人际关系中的我运用沟通分析理论分析自身的人际关系,请你思考“三个我”分别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占据多大的百分比?父母我成人我儿童我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恋爱关系讨论与分享: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二) S17:人际关系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