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99721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诗经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诗经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诗经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诗经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读后感(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共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诗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诗经读后感1国风周南汝坟先秦:佚名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本诗写的是一对夫妻因国家发生战事而许久分别,好不简单团聚却又要分开。从侧面表现出当时的社会动乱,造成民不聊生的悲苦局面。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坚韧本性。诗的第一节写:一位妇女,顺着汝水的堤岸砍柴。日复一日,直到把堤岸上能砍的枝条都砍了,仍旧没看到自己的“君子”,也就是自己的

2、丈夫。那么“君子”去哪里了?给人们留了悬疑。其次节讲这名妇女砍完汝水岸堤上的乔木和灌木枝条后,又起先砍这些木本植物新长出的枝条一一“肄”时,最终看到了自己的君子。此时,女子心中长叹:他没有用死亡或背叛遗弃我!这种煎熬对一名长期孤独如“调饥”且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女人,是何等苦痛!然而刚回来的丈夫却告知她,自己还要走:王室一一也就是国家,犹如拖着燃烧的尾巴之鲂鱼,自己就是从军匹夫。面对动荡的时局,长期的战乱使得女子百般不愿让“君子”再度离开,却又无法从自己的角度挽留,只能弱弱地说:“就算国家有威难但是你就在家中离父母总归近点吧。”诗中女子借助父母期望丈夫就在家中的说法,完全体现了她内心的渴望和恐惊

3、。然而在“王室如燬”的周朝末年,这样的悲伤何止千万,以至于后来周朝轰然而灭。只是苦了百姓。文:锦梦素心诗经读后感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早在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就已经收录了311首。诗歌总能给人以没的享受,有利于陶冶情操。诗经是最古老、最经典的诗歌之一。我第一次相识它还是我在一次看杂志时,文章中写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千古佳句让我印象极深。最近,我又通过语文课本再一次相识了一下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4、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宛在水中心女子是副什么模样,或许怎么也走不近,看不清她的容颜,但她总令人憧憬,让男子甘愿克服重重险阻也要去追寻,或许这就是爱情的魔力。路途艰险,怎样才能够到达彼岸,对心中的女子表达爱意。隔岸观花,可以想像得很美。或许,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吧。水草的深处氤氲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让我们遐想万分。蒹葭,诗经里最令人心动与伤心的草,离爱情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萦回在梦里,却是灵魂不能轻易到达尽善尽美的境界。诗经的主要是爱情诗,他让我们充分了解到古人的爱情。诗经其实是很有意思,它简单读,它就似乎在眼前,而不是高高在上、高山仰止的经典。诗经读后感3离别总是诗

5、歌里最伤感的主题,尤其是男儿被迫搁置儿女情长,为国出征,这样的离别更填一层悲壮之情。还记得周南汝坟里,那个苦苦思念着在外服役的丈夫的女子吗?男儿在外为“王室”奔命,她在家里却食无味、寝不眠,日思夜想。这首击鼓则以出征在外的丈夫的视角,与之遥相呼应。他用不乏愁怨的口吻,叙述了随军出征中的慌乱与危急,回忆起出征前与爱人分别的场面来。他紧握着姑娘的手,对她立下誓言:倘如我能回来,肯定与你白头到老,生则同居,死则同穴,今生今世,永不分别!嗯,用现在话说就是:等打完这仗我就回老家结婚可能全部的flag,立得越坚决就太简单倒吧。所以他只能哀思疾呼:距离太远,会面太难;分别太久,我怕一不当心就再也回不去了,

6、难以履行我的誓言。我们读历史,往往只能看得到王侯将相之间的斗争与和平。但在历史的聚光灯找不到的地方,却有多数不为人知却感人肺腑的悲欢离合。或许我们从史书寥寥几行的记载里,看到的只是贵族操纵斗争时的纵横捭阖,可这些民间流传下来的诗歌,却从一个个小人物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段不一样的历史,告知我们,他们不是作为故事的衬托、甚至仅仅作为统计输赢结果时的浩大数字的一个小分子,而是有血有肉、有情且至深的真实的存在过。或许,与李白的那首喜闻乐见的半夜吴歌对比来读,更能体会这种斗争中离别带给一般家庭的困难情感: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诗经读后感4第一次读到“窈

7、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就被他短小精致的诗句所吸引.不禁被它那清爽、高雅、和谐、神奇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一首首清爽而高雅的诗,讲解并描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呈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奇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隐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知我什么或许是历史,或许是故事,或许是将来,或许是别的什么.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才智,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妙的词汇,美妙的事物,美妙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好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

8、拥有一个漂亮而高尚的灵魂.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实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安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剧烈,如此的真实;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和善,如此的虔诚.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专心静静地倾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喊.诗经读后感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古人穿衣装扮的规定非常严格,必需按不同社会阶层的要求而穿着。汉代以前,商人不得穿丝绸,只能穿葛麻。战国

9、时期的吕不韦因为是商人而备受卑视,所以投机政界,以变更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而读书人的地位始终很高,可以穿着当时很优雅名贵的青色衣服。因此,诗中“青衿”指代书生,后成为文人贤士的雅称。子衿的作者应当是一女子。有一些日子没见到心仪的人,心里有些担忧。女子走上城头,想借着登高,看看是否你能看到他的身影。然而,眼前千帆过尽,总不见心中的青青子衿。为什么还没有来?女子心里一遍遍嘀咕,一次次踮起脚来张望,一点着急,一点固执,一点失落,一点嗔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女子的相思之深跃然纸上。假如说思念是有颜色的话,那肯定也是青色的。毛传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或许在古代女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

10、关于青衿书生知己的梦幻。也难怪,从古至今流传的爱情故事中,男主角几乎都是书生。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西厢记中的张生、桃花扇中的侯方域,等等。子衿中的女子是这样的思慕、等待、张望着“青衿”,一往情深深几许,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深闺孤独人。常言道,痴男怨女,为何女子要怨,想来也是那痴情的男子迟迟不愿交付真情。君不见,夕阳西下,还有女子的翘首期盼。诗经读后感6“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豌豆我采了又采,即使采完了,又会长出来的,要不是因为猃犹的原因,我不会长期镇守在边疆地区,而是回到家乡。这是采薇第一章也许的说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史永久

11、,搜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诗经也许有3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从民间和皇室上收集并编制而成的。之所以称为诗经是因为汉武帝把诗、书、礼、易、春秋化为五经的原因,就是大家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诗经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风,风在诗经里面包括了15个地方,也就是15国风。比如说我们所熟识的兼葭,就是秦风类型;其次部分是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较简单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鸣之什里面的,那么大雅呢?晦涩难懂,须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础的人才能领悟;第三部分是颂,颂主要用来赞美国家的或是实行祭祀仪式上用的。采薇是一首镇守边疆的士兵返乡的诗。讲解并描述的是一个士兵以采豌豆为开头来抒发相思之情。

12、这首诗经专家考证创作于西周时期,不过,惋惜作者不详,因为先秦时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六年级语文书中采薇的节选,被誉为诗经中写的最出名的诗句之一。写出了出征和回乡中的景物和情怀。被许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乐景写哀情,又以哀景写乐情的典范。对比了出征前的杨柳依依和现在的大雪纷飞,来说明自己离家之久,思念之深。常常读诗带给我许多不同的感受,也许思念家乡和怀念亲人是我们中国人永不褪色的记忆吧!诗经读后感7这是一首赞美舞师的诗歌。“简”好像是模拟鼓声的,类似于现在的“锵”。“锵锵锵锵”,鼓声雷动,舞师们踩着鼓点入场,在中午时分,于公侯的庭院之上起先了“万舞

13、”表演。这群舞师,身材极其威猛高大。他们先表演武舞,手执干戚,动作雄武威猛;然后又表演文舞,手里拿着籥(三孔笛)和翟(野鸡长尾),意气风发。表演完毕后,大贵族下令赐给他们酒,以表酬慰。最终一段比较有意思了。前面都是在描述舞蹈,最终却用了一个“山有榛,隰有苓”的句式起兴。在诗里,这个句式一般是隐喻男女之爱的。谁和谁的男女之爱呢?后文说道,是某人思慕西方美人。结合前文,探讨者们基本认定,说的是观看了舞蹈的女子。万舞,是周代的公侯贵族们祭祀之时表演的舞蹈,也许脱胎于氏族部落时期的祭祀舞。它是礼乐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万舞的表演分武舞和文舞两部分,也许武舞是很能彰显男子气概的,文舞又能演绎出上流社会的风

14、华雅致,因此也许观看舞蹈的女性会不由自主引发情思。我觉得最终这一段,也许是想通过对观看的女子们心动的描写,侧面进一步衬托出舞蹈本身的魅力。前三段从舞蹈起先到结束,虽然有很精彩的形容,但最终假如收尾于“公言锡爵”,好像意犹未尽,有点虎头蛇尾,气氛好不简单烘上去了就戛然而止了。那么既然气氛烘到位了,怎么结尾才能把这种舞蹈带给欣赏者的心灵震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呢?用女子对舞者的倾慕吧!就像现在观看了爱豆演唱会的女粉丝疯狂地呼喊“我要给你生猴子”是一特性质的诗经读后感8国风召南鹊巢先秦:佚名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

15、两成之。这是一首婚礼上唱贺的喜歌。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盛大而奢华的婚礼:百两御之百两将之百两成之。男家派百辆车马迎娶,女家派百辆车马送亲,众来宾用百辆车马见证他们结合。或许在这里的百两只是个虚指之数,但仍旧能完备体现出这场婚礼的隆重。可是问题的重点再于这场婚礼的男女主子公是谁?鹊和鸠究竟指的是什么人?什么身份?一种说明是:鹊为男方,盖好了房子,迎娶鸠这位女人住进来,居之方之盈之,证明这个雀巢是鸠最好的归宿。这也告知我们婚嫁中男方需得打算供鸠居住的房子。另一种说明是:鹊并不指男方,而是指男方的原配夫人。鹊辛辛苦苦经营的巢,被鸠这个后进门的妾或平妻占据,而且是用一场空前浩大的婚礼来宣告鸠的成功。不论那种说明,都不能否认这首诗是婚礼进行曲的存在。本诗从御之将之成之的依次,逐一排列,叙述了这场婚礼是如何被众人见证,如何神圣不行推翻。假如是前者,无疑表达的是一种喜悦和祝愿。假如是后者,则体现了一位妻子眼睁睁看他娶别人、眼睁睁看他入了洞房门的怨愤和无望,用多数人热闹来衬托一个人的悲伤。本诗运用了以点代面的手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