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C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刍议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989205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QC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SQC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SQC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SQC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SQC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刍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QC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QC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刍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QC 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刍议广州颐和实验小学是一所小区配套的全日制小学。学校 以“培养名师、造就名人、创建名校”为办学宗旨,坚持“养 成习惯、夯实基础、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坚持“科研立 校、质量强校、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深入开展课堂教学 改革和创新教育实验。七年来,学校承担了教育部国家“十 一五”有效教学行动与策略课题和国家“十二五”新课 程高效课堂下教师队伍梯队建设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在中 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分科实验、稳步推 进、确保成效”的实验原则,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全 面开展新课程“课堂高效教与学”实验。成功创建了以“三 十二五”课堂结构为特征的“SQC问题

2、导学”型课堂学习模 式,回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价值本位,转变了学生依赖 于教师的被动性学习局面,学生整体成绩迅速提高,后进生 的提高尤其明显。“轻负高效”的优质教育效果,受到教育 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省、市、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 导、专家的高度评价。“SQC 问题导学”概况问题的提出学校以“培养名师、造就名人、创建名校” 为办学宗旨,坚持“养成习惯、夯实基础、发展个性”的教 育理念和“科研立校、质量强校、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 深入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实验。为探索学生自主 学习的课堂价值,学校创建了以“三十二五”课堂结构为特 征的“SQC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

3、课改实验的目标内容通过课改实验研究,探索新的课程 理念下更加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把学习 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 的发展;通过课改实验研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 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开展课改实验,培养学生形成敢于 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课改实施流程其一,核心理念。“SQC问题导学”型课堂 学习模式的核心理念包含“目标自学(S)”“问题建构(Q)” 和“合作研习(C)”三项内容。“目标自学”即在目标引领 下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会终身学习;“问题建构”,即在 问题导学下使学生开展自主建

4、构学习、合作建构学习、对话 建构学习、体验建构学习,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型; “合作研”,即在合作学习机制下使学生、小组、师生开 展研究性学习、研讨性学习和巩固性学习。其二,多元课型。 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和谐成长,本模式中的课型不再是单 一课型,而是走向了多元课型,建立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型 体系。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流程。其三,师生行动。“SQC 问题导学”型模式要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和 学生学习行为尽可能体现各自的六个要素。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努力做到“结构自学、汇报分享、生成问题、合作探究、 对话展示、训练延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结 构设计、目标导学、整合问题

5、、智慧引导、拓展指导、综合 评价”。其四,学习工具。本模式所提倡和使用的学习工具 有:“目标导学单”“智慧学习簿”“问题解决单”“问题拓展 单”和“单元知识告之单”,各学科教师可根据学生年段自 行调整。其五,发展目标。“SQC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 力图培养会爱、会学、会创的未来社会精英。重点关注未来 社会发展所需的三种能力,即情感发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和创业创新能力。学校是小学阶段教育,因此,面向学生未 来发展、未来成就的角度确定本目标,这也是学校颐和教育 的目标。课改模式创建的策略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广大师生的艰苦努力和智慧劳动。“SQC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策略: 以教师转型和发展为

6、突破口,全面实施“ 1536”行动计划。 第一,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实施“1”号行动计划,实现教 师教学行为的转型。学校选取了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为教师课改提供了可操 作的“抓手”。第二,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落实“5” 大措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第三,以提高教学 效率为目标,实施教学“3”环节行动,促进师生课前、课 中、课后的教与学行为的转型。第四,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为目的,实施“6”项改革创新。一是启用“智慧学习簿”, 鼓励学生在结构化预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二是构建“三十二五”的课堂结构,即将 40分钟课 堂改革为三个

7、10 分钟和两个5分钟,克服学生课堂学习疲 劳现象。三是建立“阶段知识告知制”,教师将单元知识进 行归纳整理,提前告知家长,让家长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 坚强后盾。四是开展课外有效阅读,按照不同年级提出不同 的要求,定期检查、交流和评比。五是实施“阶段性知识过 关制”,转化学困生。六是实施“课改工资制度”,全面调动 教师课改实验的积极性,对推动学校课改起到了重要作用。“SQC 问题导学”发展之路“SQC 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主要由核心理念、多 元课型、师生行动、学习工具、发展目标五个要素组成。其 主要特点:一是从“教师导学”境界,走向“问题导学”境 界;二是从单一课型走向多元课型;三是从关注

8、教的常规走 向学的行为规范;四是由关注课内教学走向课前、课中和课 后的全程学习。尤其是在“问题导学”视野下突出“目标自 学”“问题建构”“合作研”等核心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六 大课型中。在课堂学习模式的创建过程中,以教师转型和发 展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以下行动计划: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本校实施“3”环节创新行动, 促进师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与学的行为转型。在具体操 作过程中,关注课前、课中和课后 3个环节学习。创新3个 环节操作内容。教师课前行动: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 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教材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 设,以“目标导学单”为工具,对学生自学提出指导。学生 课前行动:要求学

9、生在课前对文本知识结构化预习,对教材 内容尽可能做出结构化分析和问题预设,利用“工具”引导 学生自学,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学笔记本” 呈现学习过程。师生课中行动:在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知识结 构化学习中,围绕“问题”这一线索,在学习的环节中加以 评价,保证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 以评价为手段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革课堂结构, 将传统的 40 分钟的课堂变为 30 分钟的自学分享、合作研习、 师生评价;中间穿插两个 5分钟的“轻松一刻”的活动。“三 十二五”的课堂结构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尽情地获取 知识,享受学习的快乐。 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本 校

10、实施“4”项创新工程,缩小学生差异。一是实施“学困 生转化”工程。根据学校生源差的特点,对学困生采取阶段 性评价过关制度,保证所有学困生阶段性脱困。二是建立“知 识告知制”,构建新课程的学生、教师、家长“学、导、督” 责任制。“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学习前置,很多的学习 任务不仅是在课堂,更多是在家庭或课外。家庭的成员、信 息资料等一切都可能是学生学习提高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一 广泛的资源,有助于学生综合成绩的提高。三是开展“课外 有效阅读”工程。学校把课外的有效阅读作为“问题导学” 型课堂学习模式的延续,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广 泛性的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后的阅读与课前的 自学

11、相得益彰。四是实施“课改工资”制度。工资向课改倾 斜,奖金向绩效倾斜,有效地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 极性,保证了“高效课堂”实验的顺利进行。“SQC 问题导学”硕果累累 七年的课改实验,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活跃了、 学生进步了、教师提升了、家长满意了、学校发展了。课堂活跃,效率提高了首先,课堂变成了学堂。师生互 动、生生互动,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生机勃勃。其次, 课堂容量明显增大。以语文学科为例,原来一篇精读课文要 用2-3课时,现在1-2课时就能学完;略读课文 1课时基本 能学一篇带一篇。这样一学期的教学时间省下三分之一,学 生用来拓展阅读和积累。第三,“三十二五”课堂结构的科

12、学化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解决了学习疲劳和专注 力不集中的问题,学生们学得轻松,课堂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差进优出,学生进步第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 的变化。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养成“自我学习、探讨研”的 习惯,改变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依赖性”“被动性”的学习 局面和厌学的社会现象。第二,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学生在课前自学中能够正确运用“工具”和已学知识,解决 课程目标中的问题,在广泛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提高了收集信 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三,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显著增 强。课堂改革给了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学 生学会了表达、倾听、质疑。第四,班级学生整体成绩得到 了大幅提升。

13、学校自课改以来,连续四届毕业班成绩获得区 “四连冠”,90% 以上毕业生被市、区重点中学录取。教学相长,教师受益第一,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大幅度 提高。第二,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明显提高。第三,学校教师 的教育观念、幸福指数、科研意识等各方面获得了提升与发 展。孩子成长,家长满意第一,家长与学校的课改步伐一致 了。通过每个单元的“知识告之单”,让家长更加全面地了 解学生学习的内容,做到家校密切配合。家长由“担心”变 成了“放心”。第二,课改让学生学习轻松了,家长的压力 变小了。学生所有知识在校当堂掌握,训练在课堂进行,没 有家庭作业,不集体补课,不需请家教。第三,学生成绩显 著提高,满足了家长“望子

14、成龙”的需求,得到了社会的认 同。2012 年 6 月,颐和实验小学面向 3-6年级实验班,发放 教学现状家长满意度问卷 334 张,占全校人数的 50% ,回收318 张,调查汇总统计表显示满意度达 95% 。“SQC 问题导学”回首思索学校“SQC问题导学”课堂学习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 尝试利用“问题”作为优化课堂因素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创 造才能和学习的动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总结起来, 主要有下述三点思考:其一,“SQC问题导学”不仅关注课堂, 而且深入课前(自学)课后(有效阅读),形成了一个全程 学习的过程。但学生家庭境况差异

15、较大,怎样帮助解决学习 能力较低、学习资源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SQC问题导学” 型学习有待深入探讨。其二,“SQC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 式,不留家庭作业,不集体补课,不需请家教的轻负高效得 到家长拥护。但学生升入初中后难以适应“教本课堂”问题 有待深化。其三,学校是“国有民办”学校,教师有流动。 一位新教师从转型到适应,从掌握到成熟,需要约一个学年, 这对学校持续推动课改带来一定影响。学校的课改成果多次受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 教师发展基金会、基础教育司、课程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市、 区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广州日报新快报 信息时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以及 新浪网、广东新闻

16、网、广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 多次对学校予以报道。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广东教育大 观2011 年广东教育年鉴广东教育六十年广东教育 强省之路2014 年中国教育年鉴中国名校神州人 民教育等书刊多次介绍学校课改经验。“SQC问题导学”模 式先后获得“白云区十大课改模式”“广州市基础教育成果 奖”“广东省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奖项。 课改成果在省内外得到广泛推广。七年来,学校先后接待了 深圳南山区、佛山市、西安市、银川市、昆明市、重庆市开 县等地区的教委考察团,山东济南、浙江温岭、福建福州、 甘南自治州等地区的教育考察团,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班及新 加坡工商学校、澳大利亚教育考察团等前来学校参观交流。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这条道 路漫长崎岖。全校师生坚信在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国 教育科学研究院众多专家指导下,在当地教育局领导对课改 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这条新课改之路 定会越走越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