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代“关中侯印”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感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898439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汉代“关中侯印”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感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汉代“关中侯印”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感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汉代“关中侯印”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感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汉代“关中侯印”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感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汉代“关中侯印”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感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汉代“关中侯印”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感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汉代“关中侯印”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感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汉代“关中侯印”的文化价值和审 美感受引言印章缘起是作为一种取信之物,战国时期已经有先秦古玺,铸造精美细 致;秦时已经发展出多种形状的秦篆印章,官印私印活跃起来;到了汉代印章发展进入兴盛时期,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私印逐渐丰富起来,印钮形制多样尽显汉代工匠巧思,上多书以楷书。方寸之印承载着中华雕 版印刷文化,同时也是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的结合。一、“关中侯印”概述“关中侯印”高2.1厘米,印台约厚0.9厘米,边长2.4厘米,重118克; 篆书阴文“关中侯印”四字方折有力,刀法成熟。整体印章为金质,金属质 地硬,耐磨,保存时间较久远。“关中侯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龟 形印钮,下部分是正

2、方形印面。19世纪80年代在南京直渎山出土,现藏 于河南省博物馆。印之宗汉,选择这方印章的原因是我对东汉末年文化十 分感兴趣,并且希望更多的通过印章了解背后的汉代官制和文化底蕴。这是一枚典型的官印,用作封赏时的荣誉象征。通过三国志魏书武帝 纪裴注引魏书中的一段话,“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 级,皆金印紫绶。”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名义上的官职,没有实际权力, 也许是一种身份代表。这枚官印的另外一个价值还在于魏王设定关中侯印 为金质的制度在当时并没有真正实行,基本用铜质或铜质鎏金代替。在看 小说三国演义的时候讲到关云长挂印封金,通过这枚印章,我们也可 以一掠当年英雄风云。看其外观,最有吸引力的

3、就是龟钮部分。最初,印钮的作用是为了方便携 带,穿系绳索,挂在衣物上;后来衍生出了官员身份品级的实物标志功 能。根据汉制,官员印钮只有王侯及一千石以上官员才可使用龟钮。东汉 应劭在汉官仪中写到:“诸侯王,黄金玺,橐驼钮。列侯乃至丞相、 太尉与三公、前后左右将军,黄金印,龟钮。”礼记中记载四灵为 龙、凤、麟、龟;龟能兆凶吉,预示未来发展变化,是代表长寿和吉祥的 灵兽。“关中侯印”龟钮,乌龟昂首爬在金印上,龟甲圆滑,背部条形花纹 清晰可见,甲边缘有圆形花纹,口微张,四爪有利的钳在地上。和西汉时 期的龟钮印章相比之下整体制作较为粗糙,不拘细节。细细品味印面文字,时过境迁还是能很清晰的看到印面朱白文篆

4、刻。朱白 文,“分朱布白”,起于西汉兴于东汉,根据笔画多少确定朱白原则。“关中 侯印”四字“田”字形填满印面为白文篆书,字体大小一致,有一些自然的笔 画伸缩变化,例如“中”子,中间笔画缩短,着重表现横向线条,这样纵观 协调疏朗。汉印的成熟一方面是篆刻技术的发展,篆刻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汉代蓬勃兴 起,整个印面的排布,笔画调度都要适当。书法艺术和镌刻相融合交织在 一起就发展出了篆刻艺术形式。镌刻,不同于普通雕刻,所刻内容较为正 式。秦统一文字,小篆成为官方正式字体,不仅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而 且还促进了秦篆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之后汉代碑刻艺术发展。从说文解字角 度来看,篆字是刻在玉上的雕刻形式,竹木原料

5、的通行使得篆字由王字偏 旁改为竹字偏旁。篆书和隶书取长补短,笔画更加硬朗,笔画之间没有连 接,相互断开,这一特点方便印章的反刻。更加精确的来讲,这枚汉代官印是缪篆字体,平正匀称;字体紧密、连绵 不断带给人绸缪的感觉。缪篆是汉印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王莽时期发展起 来,与古文、奇字、小篆、佐书、鸟虫列为六书之一。具体表现为很强的 方正性、略显粗放,在田字、日字格内,很适合汉印多位正方形的特点。 与小篆的圆形弧线转折相对比,缪篆多为方折,转折力度较大;其次,缪 篆将斜笔改正,力图横平竖直,方正统一;再其次,由“关中侯印”可以看 出缪篆笔画粗细一致,笔画之间等间距,无论是笔画较繁复的“关”字“侯” 字,

6、还是仅有四笔画的“中”字,笔画之间间距是一致的,十分的规矩;第 四,整四个字,充满印文,没有角边,繁简都充满田字分空间,给人以充 盈的感觉。就篆刻来说,融合隶化字体横平竖直、直角转折简化了篆刻工 艺难度。二、印章的印刷史价值,对于促进雕版印刷术形成的意义印章大抵上以青铜、金、银等金属材料或玉石、象牙等非金属材料制作。由于 金属的质地较为坚硬和熔点较高的特性,一般用铸造或镌刻两种方法镌刻。首先,和刻章相同,雕版印刷刻版过程中应用到的是反刻技术。反刻技术的成 熟,推动力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木质印章的出现为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也奠定 了印版基础,雕版印刷印版大多以木质为主,采用梨枣坚实木材雕刻而成。后汉

7、书礼仪志中桃印条提到,“仲夏之月.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 书文如法,以施门户。”唐代初学记中也谈到:“道士当刻枣心作印,方四 寸也。”其二,雕版印刷术形成于唐朝,魏晋之后大版面的木质印章与佛像木印的出 现,促使印章压印技术向雕版印刷技术过渡。木质印章,尤其是大块木质印 章,与雕版印刷印版的刊刻方法完全相同,都采用反刻技术。根据刊刻后的字 体是否突出于版面,反刻又可分为阳文反刻与阴文反刻。木质印章多采用阳文 反刻,也可以采用阴文反刻。雕版印刷虽然以阳文反刻为主,但在书籍印版中 也有采用阴文反刻作为注释的做法。其三,由于金属和木材、石料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印墨的种类也不尽相同。 其中以木质印章

8、与雕版印刷用的印版使用的印墨浓度和质量大致相同。东汉蔡 伦改进造纸术之后,为印章和雕版印刷提供了相同的承印物。刻章、刷墨、覆 纸、刷印,印章和雕版印刷的印刷过程相同。印章是印版在上,承印物在下; 而雕版印刷是将纸等承印物覆盖在涂有印墨的印版上然后在承印物的背面施加 一定的压力使油墨转移。雕版印刷术是印章和拓石的统一。墨碑拓印,先将薄纸浸湿,敷在石碑上面, 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入字口,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 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最后把纸揭下来,完成一张黑底白字的拓片。这种 复制文字的方法和雕版印刷术相近,得到白底黑字。三、印章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贡献及当代的艺术价值艺

9、术史上将印章与书法、绘画、诗歌齐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印章作为一种 历史文化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一,印章外形轮廓多样,印面形式不尽相同,字与字空间结构和谐统一印章的选材多样,有梨枣木材,各种金属、石料;印面上的字体有繁有简,控 制笔画稠密、稀疏以及粗细;印面形式,除由字体方圆决定外,字间排列要气 韵流动、浑然一体,为体现印章本身传达意义的需要,这是中国文化中统一思 想,如同中国画中的天地留白,形成整体统一、稳定匀称的结构。和以东汉的 王国官印一琅琊相印章为例,印章整体上部分银龟钮威严厚重,体积大小与下 半部印台大致相当。龟钮、银环级和方印台圆方相互协调,体现官印方中有 圆

10、、圆中有方,寓意公平公正、团结和谐。今天故宫博物院的院徽,上托玉 璧,下连“宫”字形,构成天圆地方,蕴含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宇宙观。第二,印章给人以动静相合、呼之欲出之感,东方美学重视意象,印人在制作印章的过程中,融入个人思想感情,借物抒 情。白文印,配以细红朱文,白文于其中占据大幅面积。印章艺术的浮雕、镂 空的虚实特点,清人冯承辉在印学管见中有这样的描述:“印有朱白,法天 地也,故文曰阴阳。”朱红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颜色,印章的红色是一种暖色 调,给人热情洋溢、大气浑厚的感觉;而红色印章在文件、作品上,和墨色正 文相比更加醒目、易见。在整体的印章设计中,形意结合,独特的红色增强视 觉冲击力,增强

11、文字立体感、整体震撼力。第三,中国印章文化发展出演变出独特的印章石文化今天的具有个人收藏价值的印章采用的大多都是石料质地,一代又一代的印章 篆刻家区分优劣,评选出四大印章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 和内蒙古巴林石;其中,又以寿山石为“石帝”,列举榜首。印章材料选择体现 着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情感表达对载体。体现着小小的方寸 之间,承载了厚重的中华文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中展示的“三家分晋”时期的 一块名叫“孙成”的朱文印,“孙”字由左倒三角形右正三角形组成,变化丰富;而 两个汉字之间的空白地方疏疏朗朗,展现出道家文化的“有无相生”观点。印面 刀法可分为冲刀和切刀,也叫单

12、刀法和双刀法;单刀法即为一笔成型,一笔定 画,双刀法更为自由,可以自由修饰。通过雕刻的不同样式,同时也传递出了 篆刻家的个人心态。第四,印章,一种绘画表现力,传递出的凭信意味延续至今,成为一种中华文 化名片基于凭信作用,印章多应用于正式文件、场合之中来增加取信力。传统印章在 传情达意方面已经上升到形神层面,蕴含着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对 于传统的优秀文化要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挥传统文化内在含义价值, 来满足今天宣传新的文化特色需要。现在的很多艺术设计中都会运用到印章元 素,在店面招牌、徽章设计中多有运用;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徽标可见一斑。2008年北京奥运会徽章设计采用“朱白文”近似椭圆形的中国印,“京”字为 主体部分,形象化为一个奔跑着的运动员。金石印徽章展现出中国对于奥利匹 克精神的诚信、践行承诺和对世界各国的诚挚欢迎。参考文献:黄栋法.论汉朝文化对秦朝文化的继承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第23卷第4期2010年7月陈钝之汉隶的搭接方式J.中国美术报,2020年10月12日第013版张亚杰我国古代印章及其社会功用简述J.2020年2月下第6期李玲河南博物馆藏汉代封泥印章J.2009(02)阮宗华印章篆刻艺术欣赏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叶涛中国篆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J,中学生天地:初中综合版(A),2016年第9期40-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