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98325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

2、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 与 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答: 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

3、所与;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彻:通“撤”,撤除。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事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事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事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2)如何做到“孝”?请结

4、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节选自论语公冶长篇) 【注释】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长者叫侍。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愿无伐善,无施劳。 译文: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2)孔子在谈他的志向时,实际上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有人认为,这个理想的社会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郊游图”在本质上是相同

5、的。请你为这个观点阐述理由。(5分) 答: 5、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

6、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才华并不重要。 D、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 答: 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注释:汎:音,同泛,广泛的意思。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

7、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儒家为什么把德摆在比文更重要的位置?请谈谈你的认识。答: 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礼:在春秋

8、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这就突出地反映了“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凡事都要讲和谐。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

9、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8、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选自论语里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选自论语子张) 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

10、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 B、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不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C、孔子认为君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君子的错误如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他 D、在孔子的心中,君子是应该讲道德的,君子应该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 结合上面选段内容,你认为作为“君子”应该有怎样的人格? 答: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

11、手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孟子告子上) 【注】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盾,字孟。愿:羡慕。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文绣:古代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人们都有希望尊贵的心理,而且每个人自己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想到罢了。 B、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一个人要自尊自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贵的东西。 C、在孟子看来,厌恶膏粱文绣的生活,安贫乐道,修仁养义,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誉,才是真正可贵的。 D、选段引用诗经的话,意在说明拥有仁义道德和好名声就不用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和绣花衣裳。 (2)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答: 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