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8982268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学课程教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内容提要: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定义及其本质;货币的职能;领会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关系;了解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确人民币的性质和在流通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货币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起源理论、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形态的演变,理解其演变规律,并能运用货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一、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二、货币起源的本质三、为什么要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缺点五、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1 货币的产生 (1 学时)一、货币的定义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的形式

2、四、货币的度量五、货币的加权度量 1.2 货币制度 ( 1 学时)一、货币制度的内容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1.3我国的货币制度(2 学时)一、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二、我国社会主义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内容提要:掌握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并在掌握信用概念与形式的基础上,理解发展多种信用形式的必要性和意义;掌握信用工具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流通问题,掌握有价证券的理论价格公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 有价证券的理论价格公式。一、道德范畴的信用和经济范畴的信用的异同与关系二、弥补政府赤字的主要方法三、领会并计算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四

3、、债券与股票的异同五、金融工具的盈利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关系 2.1 信用概述( 1 学时)一、信用的含义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2.2 信用形式( 1 学时)一、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三、国家信用四、消费信用 2.3 信用工具( 1 学时)一、信用工具的特征二、短期信用工具三、长期信用工具 2.4 信用工具价格( 1 学时)一、证券价值评估及理论依据二、债券价值评估三、股票价值评估四、证券价格指数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内容提要:掌握利息与利率的基本概念和利率的主要种类,掌握利率的决定因素和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掌握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和改革措施。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能联

4、系实际探讨我国的利率调整问题和我国利率体制改革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利率的决定因素和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重点掌握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和改革措施。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三者关系二、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三、理解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五、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的内涵及其对比 3.1 利息、利率的概念及计量方法一、利息及利率的概念二、利息的计量方法 3.2 利率体系( 0.5 学时)一、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四、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3.3 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一、社会平均利润率二、资金供

5、求状况三、国家经济政策四、物价水平五、国际利率水平 3.4 利率功能一、利率与储蓄二、利率与投资三、利率与经济核算四、利率与通货膨胀五、利率与经济调节 3.5 利率管理体制一、利率管理体制的概念与类型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思路三、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3.6 利率理论一、马克思的利息和利率理论二、“古典”利率理论三、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四、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第四章金融机构内容提要:理解货币兑换业向银行转变的基本规律,掌握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有机构成,掌握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有机分工。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银行的性质与职能,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有

6、机分工。一、区分侠义与广义金融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三、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及其体系四、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五、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4.1 银行的产生一、中世纪银行业的萌芽二、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 4.2 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一、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二、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4.3 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一、中央银行二、商业银行三、专业银行四、其他金融机构 4.4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合并解放区银行,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银行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三、取消外国在华银行特权四、对民族资本金融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五、建立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 4.5 我国目前的金融

7、机构体系一、中国人民银行二、商业银行三、政策性银行四、其他金融机构第五章商业银行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经营原则、经营利润、管理理论、信用创造功能以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资本、负债、资产和附属业务,重点理解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重点和难点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重点掌握并理解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主要内容二、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内容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四、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与负债管理理论五、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基础和条件 5.1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概述一、商业银行的资本及负债业务

8、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5.2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利润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二、商业银行的利润 5.3 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二、负债管理理论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5.4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一、信用创造的基础和条件二、信用创造的过程三、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主要制约因素 5.5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一、银行业务的综合化二、银行业务的国际化三、银行业务的电子化与网络化第六章中央银行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了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性质、职能、主要业务,要求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并通过对必然性的理解认识和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了解中央银行的主要业

9、务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与难点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重点掌握中央银行职能。一、中央银行与一般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区别二、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四、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五、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6.1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三、我国的中央银行 6.2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6.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二、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四、中央银行清算业务 6.4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二、我过中央银行负债表的基本内容第七章货币供求

10、与均衡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及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货币需求的主要理论、货币供求均衡与失衡等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现代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实现机制,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需求的主要理论,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失衡的经济影响及其调节措施。一、现代信用货币供应渠道主要有哪些二、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三、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四、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内容五、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原理六、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决定因素的主要观点 7.1 货币供应一、二阶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二、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分析 7.2 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与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

11、比较 7.3 货币均衡一、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二、货币失衡的表现三、中央银行对货币供求失衡的调节第八章金融市场内容提要: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和各种金融资产交易行为的总和。金融市场具有聚集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和规避风险功能。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本章将对上述内容充分介绍并探讨金融监管的模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现代银行体制下的金融主体、交易对象及金融监管体制,重点掌握和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主要信用模式,深入掌握和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运作原理,以及金融监管的机制与措施。一、金融市场的构成及其功能二、现代金融市场的主要信用

12、模式及其特点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构成及其特点四、融通商业票据和真实商业票据的联系与区别五、深入领会并运用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交易 8.1 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二、金融市场的要素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8.2 金融市场的结构一、货币市场二、资本市场三、外汇市场四、黄金市场 8.3 金融市场创新一、金融期货市场二、金融期权市场三、互换交易市场四、票据发行便利市场五、远期利率协议市场 8.4 金融市场监管一、英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二、日本的金融监管模式三、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四、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第九章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内容提要: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包括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

13、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方面都进行了明显的变革。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给各国的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深远影响。本章主要阐述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及金融危机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现代经济与金融体制下的金融创新原因、方式与内涵,深入理解金融创新的创新内容与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理解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方面的深层次因素,为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金融逐步自由化改革提供国际经验借鉴,并探讨金融创新的途径与措施。一、金融创新的动因是什么二、金融业务创新包括哪些方面及其相应内涵三、金融制度创新包括哪些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四、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及其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五、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探讨 9.1 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的原因二、金融创新的内容 9.2 金融自由化一、金融自由化的内涵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 9.3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与金融危机二、对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反思第十章货币政策内容提要: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