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896698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5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四川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四川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四川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四川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府新区“三纵一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元华路南延线第二绕城高速立交(黄龙溪互通)匝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天府新区“三纵一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元华路南延线第二绕城高速立交(黄龙溪互通)匝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倒虹吸、下穿通道、通信通道)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编制单位:中国五冶集团元华路南延线市政工程项目经理部编制日期: 二O一三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工程简介1一工程概述1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第三章 基坑降水排水、支护5一、降水排水方案设计51、降水排水方式52、排水沟及集水坑布置53、排水沟、积水坑结构5二、基坑支护工程5第四章 施工组织方案7一、施

2、工准备7二、基坑支护施工9第五章 质量控制措施15一、机构建制及项目组织形式15二、施工组织机构配备图16三、保证工程组织机构有效运转措施16四、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职责17五、质量检查保证体系及制度19六、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1七、基坑支护工程具体质量保证措施22第六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23一、平面布置原则23二、施工平面布置说明24第七章 工期及进度计划24一、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25二、工期保障说明及措施25第八章 劳动力安排计划26第九章 施工机械配置27第十章 材料供应计划28第十一章 基坑支护工程变形监测与信息化施工28第十二章 安全生产施工措施28一、安全生产总则29二、安全生产

3、管理目标29三、安全保证体系29四、安全保障组织机构30五、项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31六、安全生产措施34第十三章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40一、管理目标40二、组织保证40三、现场总平面管理41四、现场文明施工措施41五、施工现场的管理42六、综合治理方面43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43一、环境保护43二、环境卫生管理44三、防尘防噪及污水、废弃物处理措施44四、消防管理措施46附图:1、基坑支护图 2、喷锚设计施工图 元华路南延线项目第二绕城高速立交(黄龙溪互通)AK0+485、CKO+405倒虹吸、下穿二绕通道深基坑土石方挖运、基坑支护工程第一章 编制依据1、元华路南延线项目第二绕城高速立交

4、(黄龙溪互通)匝道倒虹吸、下穿通道施工图设计文件;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8;3、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4、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二章 工程简介一工程概述我公司承建元华路南延线第二绕城高速立交(黄龙溪互通)匝道AK0+485、CKO+405倒虹吸、LK0+668.051下穿通道桥、K111+240通信通道、K112+240通信通道,深基坑土石方挖运、基坑支护工程。竖井4座,

5、涵管长82.5m,下穿通道桥长64.77m。涵管基坑深度3.6m6m,竖井基坑深度13m15m,下穿通道基坑深度710m。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气象及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四川省双流县黄龙溪镇东岳村,双黄路旁交通方便。本次勘察地段场地地形高差较大。场地标高457.71469.06m,相对高差11.35m。现场周边二绕开挖、回填路基施工会造成场地变化。该工程所处地貌为三级地貌。、气象 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

6、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82%。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地形、地貌本次勘察的规划道路所在的地段地形起伏较大。部分地段根据道路设计标高看,施工

7、后将形成较大的开挖、填方区。2、2工程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成都地区大地构造体系的西部为华夏系龙门山构造带,其东部是新华夏系龙泉山构造带;处于两构造单元间的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抵龙门山脉、东达龙泉山,惯称成都坳陷。龙门山滑脱逆冲推复构造带:经青川、都江堰至二郎山,绵亘达500余公里,宽2540公里。这是一个经历了多次强烈变动的、规模巨大的、结构异常复杂的北东向构造带。龙泉山褶段带:展布于中江、龙泉驿、仁寿一带。长约200公里,宽15公里左右。为一系列压扭性的逆(掩)断层组成,呈北东走向,构造形态狭而长,现今时期断裂活动标志少。总体来说,成都地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断带约

8、20公里,西侧距龙门山褶断带约50公里,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2008年5月龙门山褶皱带发生8.0级强烈地震,对成都地区影响较小,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属于稳定区。地区属稳定场地。2、底层岩性在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和白垩系上、下统夹关组(K1-2j)。现详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杂色;有混凝土路面,砖瓦块、卵石混少量粘性土组成,松散,湿。人工杂填土厚度0.67m。(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粘土:灰黄、黄色;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硬塑,整个场地分布

9、,厚度为1.27.5m。粉质粘土:灰黄色,含铁质氧化结合物,硬塑为主,局部可塑,整个场地分布,厚度为0.54.5m。含粘土卵石:杂色,由岩浆岩及少量变质岩组成,一般粒径26cm,最大粒径8cm,卵石以中风化为主,卵石中混不等量粘性土,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含量约30%。整个场地分布,厚度为15m。(3)白垩系上、下统夹关组泥岩(K1-2j)泥岩:棕红、灰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部分岩体夹石英、云母和石膏等矿物质。根据其风华程度可分为如下两个亚层: 强风化泥岩:棕红、灰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状结构,薄层状构造。风华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岩芯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干钻可钻进。锤

10、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破碎,浸水后可掰开,属软岩。 中风化泥岩:棕红、灰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状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锤击声脆,属较软岩。干钻钻进困难。RQD为90%95%。本次勘察未揭穿。2.3 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勘察期间,场地周边鱼塘、沟渠等浸水。2、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场地地下水为埋藏于人工填土层中上层滞水及埋藏于含粘土卵石中的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场地上层滞水量较小,水位不稳定,其主要补给来源未大气降水和施工、生活等用水。含粘土卵石中的孔隙水,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区域地下水。含粘土卵石为主要含水层,通过地下径流、蒸发等方式排泄。含粘土卵石具有一定的渗透

11、性。基岩裂隙水主要储存于白垩系上、下统夹关组泥岩的强风化带中,局部地段赋存于中风化带裂隙、节理发育地段。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上层滞水和孔隙水;自上向下流经,排泄方式以渗透及蒸发为主。水量小、连通性差、难以形成自然稳定水体。由于水量极小,本次勘察未测得其水位。3、地下水位及年变化幅度本次勘察完成后,测得空隙水稳定水位7.2012.1m相应标高456.34459.75m。根据成都市区域地质资料及相邻场地的勘察成果分析,丰水期间场地空隙水水位标高461.50m左右。本次勘察期为平水期。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空隙潜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2.0m。2.4 场地周边情况元华路南延线第二绕城高速

12、立交(黄龙溪互通)匝道倒虹吸、下穿通道工程,立交所在区原地面起伏较小。但原地面或施工后形成的路基标高与倒虹吸、下穿通道底标高相差较大造成施工时形成深基坑施工。2.5地下障碍物匝道倒虹吸、下穿通道施工处设计图未显示有地下障碍物,经现场勘查探明施工区域内为农田和耕地无地下障碍物。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划分,拟建深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第三章 基坑降水排水、支护一、降水排水方案设计1、降水排水方式根据施工部位所挖探坑显示,施工部位有少量地下水。综合技术、经济及施工难易程度比较,基坑内降水、排水采用排水边沟、集水坑及水泵抽水想结合的方式。2、排水沟及集水坑布置排水沟设置在结构物

13、尺寸外周边11.5m之间,集水坑设置在局结构物尺寸外2.0m处。排水沟出口接集水坑,集水坑内放置抽水泵。排水沟、集水坑的布置详见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3、排水沟、积水坑结构排水沟结构:50cm50cmC20砼边沟,壁厚20cm,坡度3%积水坑:2m2m2M,15cm厚C20砼护壁水泵:10mh二、基坑支护工程从地质情况可以看出,构成边坡的土多为松散土,边坡属不稳定边坡,结构物两边为耕地和二绕路基,且A匝道倒虹吸右侧竖井和C匝道左侧竖井征地严重不足造成基坑开挖无天然开挖放坡条件,基坑边坡只有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才能确保基坑开挖及基坑内结构物施工的安全,减少土石方挖运工作量,不影响路基施工和路基成型

14、后的外观质量。根据场地现状,由于基坑开挖深度很深,所以对基坑安全程度的要求较高,需选择适合本工程的支护方案来保证基坑的安全使用。根据场地周围环境资料及地质勘察资料,并结合经济、工期等因素,同时本工程基础施工处于雨季期,为保证基坑的安全,对基坑支护采用喷锚支护方案。详见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一)设计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岩土锚杆(锚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998;成都市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办法(成建委发2009494号)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元华路南延线第二绕城高速立交(黄龙溪互通)施工图设计文件 (二) 基坑支护概述: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高程,结合成都地区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根据本工程具体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实际情况,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概述如下:1、K111+300.168下穿通道桥基坑支护该通道桥下穿二绕主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