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长庆中学陇东中学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80259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庆阳长庆中学陇东中学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肃省庆阳长庆中学陇东中学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肃省庆阳长庆中学陇东中学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肃省庆阳长庆中学陇东中学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肃省庆阳长庆中学陇东中学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庆阳长庆中学陇东中学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庆阳长庆中学陇东中学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庆阳长庆中学陇东中学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第卷一.以下历史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优选项。将你认为最优的选项代号填涂到答题卡上,共52分。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分封制度的崩溃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解析】依据“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结合所学可知,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中诸侯墓出现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故D项正确;宗法制度注重血缘关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

2、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不准确,应排除。2.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示意图中无法体现,项错误;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体现了分封制,项正确;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项正确;依据图示中文字信息“周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可知,这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制,项正确。因此符合题意的正确项为,故正确答案为

3、C选项。3.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可知,最终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太子虽然天生痴愚,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没有更换,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无论选择嫡长子还是贤子,都体现了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这不能使晋武帝确立最终的继承人;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

4、是晋武帝最终依据嫡长子继承制确立继承人,不是禅让制的尚贤原则;C选项不是选立继承人的依据。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A. 丞相制度B. 郡县制度C. 皇帝制度D. 监察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了皇帝制度。西汉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度,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汉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度,不是丞相制

5、度、郡县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鸦片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中法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所以材料中叙述的情况最早应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外国商船就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C选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外国商船就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D选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船还不能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6.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C. “天朝上国”观念被迫发生变化D.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夷”是旧时对外国或外国人的一种蔑称,依据材料中“自不得提书夷字”等信息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使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

7、生变化。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天津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改变“夷夏”的称呼不能说当时中国“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选项错误,这体现的是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压迫,清政府对西方列强更多的是畏惧心理,不是崇拜心理;D选项错误,当时中国刚刚被打开国门,西方文化影响尚未广泛。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7.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 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C. 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D. 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

8、本原因【答案】C【解析】“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意在强调不是整个民族在与日本战争,说明了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尚未充分觉醒,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是仍然有力反抗的,清政府也并未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选项A、B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制度落后才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8.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称眼,点种包谷。”这种现象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 千耦其耕B. 石器锄耕C. 铁犁牛耕D. 刀耕火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包谷

9、。”可知,这指的是种地的时候,用刀把树木砍伐了,并且焚烧,用竹子打眼耕种,体现了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又称迁徙农业,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千耦其耘指的是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出现于西周时期;B选项错误,石器锄耕的标志是耒耜的发明和使用,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 讲究因地制宜C. 强调自给自足D. 注重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土地、肥料、节气,反映的是注重精耕细作的生

10、产特征,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根据节气安排生产仅能反映“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不能完整地概括题意;B选项错误,讲究因地制宜仅能反映“尽地力之教”、“地力常新壮”,不能完整地概括题意;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自给自足的特征。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0.“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A. 合作经营B. 集体劳作C. 重农抑商D. 自给自足【答案】D【解析】材料大致意思是: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

11、服来源于桑麻。蔬菜果类是园子里生产的;鸡猪等畜类是圈养的。至于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燃料和照明所用灯烛,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所以,能守住家业的人,即使不出门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井而已。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D正确。点睛: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主要承担者。1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 佛教的广泛传播C. 小

12、农经济占主导地位D. 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铁犁牛耕,牛在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得到了人民的喜爱,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人民对牛有特殊感情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无关;B选项错误,佛教在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同时佛教忌杀生和吃荤,与猪还是牛无关;D选项错误,人民对牛有特殊感情与愚民政策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做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何时开始设置?又在何时淡出历史舞台?A. 秦朝明朝B. 元朝明朝C. 秦朝宋朝D. 秦朝清朝【答案】A【解析】【详解】

13、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时设置丞相,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明朝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丞相。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元朝时期丞相制度早已设立;C选项错误,宋朝时期丞相制度尚未废除;D选项错误,清朝时期丞相制度早已废除。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3.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它的民主思想,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思想的源头。”这里的“它”指的是A. 古雅典B. 古斯巴达C. 古巴比伦D. 古罗马【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雅典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民主政治体制,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古斯巴达实

14、行的是贵族寡头独裁统治制度;C选项错误,古巴比伦王国实行的是君权与神权相结合的君主专制制度;D选项错误,古罗马实行的是奴隶主贵族专制。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A. 青铜B. 铁C. 黄金D. 钢【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夏商周是青铜时代,铸鼎的材料主要是青铜,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铁在西周晚期出现,不是铸鼎的材料。C选项错误,黄金不是铸鼎的材料;D选项错误,钢在夏朝不存在,不是铸鼎的材料。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5.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

15、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形态是()A. 官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民营手工业D. 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可知,我国古代把工匠的住处安排在官府,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依附于官府,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中国古代手工业形态是官营手工业,并非家庭手工业;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营手工业;D选项的内容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与材料不符,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6.张生在街口听完说书后,又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据此判断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A. 秦朝B. 西汉C. 宋朝D. 唐朝【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张生生活的年代严格的市坊界限被打破,居住区和商业区相结合,结合所学可知,市坊界限的打破是在宋朝,因此C选项正确。宋朝之前市坊界限未被打破,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