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师德演讲稿四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57744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师德演讲稿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优秀师德演讲稿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优秀师德演讲稿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优秀师德演讲稿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优秀师德演讲稿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师德演讲稿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师德演讲稿四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师德演讲稿四篇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须要运用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优秀师德演讲稿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优秀师德演讲稿 篇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有一种奇妙的生物叫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叫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一种博大的情怀叫奉献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千百年来,多少人把老师比作春蚕,蜡烛,在他们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中,又有多少祖国的花朵成为九州华夏的栋梁之材!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汗水与泪水,或许老师那丝丝白发,斑斑皱纹是的见证。在我眼里,老师就是一朵花,一朵不娇艳却

2、有着超强磁场力的花,总是静静地奉献着自己。最美的花,不肯定要有华丽炫彩的外表,不肯定要有沁人心扉的香味,不肯定要有常开不谢的毅力;最美的花,总是开在最宁静的地方,那么的润物细无声,却又时时刻刻让你感受着他的存在,用他的磁场力影响着一波又一波的“赏花者”。武川县特校老师张漂亮、张秀丽姐妹,坚守岗位20多年,面对特别的孩子们,她们倾其全部、日夜操劳、身体透支了,疾病缠身,可她们依旧执着的坚守着,20多年来,这里已经走出了150多名学生,一个个聋哑儿童走出了无声世界,一个个智障儿童有了自理实力,一些残疾学生的作品在国际竞赛中获奖,3名学生考入了聋人高校。假如没有执着的志向信念,假如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3、,假如没有姐妹俩无私的爱,怎会有学生今日的成就?!只愿一生育桃李,不问辛苦为谁忙。我们身边奋斗在教化一线的多数个老师又何尝不是像他们一样,在清贫而执着的岁月中,在辛苦而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承诺。他们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一每天,一月月,一年年,红颜老去,青丝渐白,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静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学生饥渴的目光;他们不是歌颂家,却让学问唱出迷人的歌曲;他们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或许他讲课的每个细微环节随着时间的消逝会被学生渐忘,但他的热忱、志气、信念和慈祥会恒久保留在每个学生的心中。老师是辛苦的,可塑造灵魂的工作是宏大的;红烛的燃烧是短暂的,可她燃烧

4、自己,照亮别人的心却是永恒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老师用执着的志向信念播种,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耕耘,用扎实的学识辛苦浇灌,用博大而无私的仁爱静默滋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朵最漂亮的花,开在最宁静的地方。优秀师德演讲稿 篇2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一组塑像。师者手持书卷,神情庄肃,目光深 而平和;弟子则有列布四周,或诵习、或深思、或舌辩、或倾听,上有飞云朗日,下有青松古石。我的心中突然涌出一种 然莫御的感动,多么和谐的师生图,多么真实的师生情啊!夫子的德、才、勤、容真可谓万代之师也。中国5000多年悠悠历史长河中,不缺雄才伟略的君主,不缺流芳百世的贤臣,不少品德高洁

5、的隐士,但影响至今,将精神渗透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血液中、骨子里的却是一生身无长物、颠沛流离的夫子。这足使后代为师者共与荣 ,使我们这些在“师途”中行进的人对“师”的真谛有了更多的感悟。夫子是高悬晴空的皓月,是润泽田野的清源。但我宁愿将他看作一座山,不行逾越,却可攀援。夫子之德,德配天地;夫子之才, 古烁今, 子自难奢望。但夫子“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虽特别人可以做到,但绝非不行企及。师道在勤,“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师道在勤。人们自古便视“勤”为人之美德,因而便有“勤俭可持家”、“勤能补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的种种感叹。岂有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师”

6、者而不勤者?师道在勤。只有勤学、勤思、勤省,才能在知道少一点的人面前知道多一点,在迷茫的人面前沉稳一点;在如海的学问面前虚心一点,在强于自己的学生面前从容一点;才能在浅薄面前深刻一点,在浮器面前淡泊一点,在物质不富有时精神丰富一点。优秀师德演讲稿 篇3作为一名一般的老师,我认为:脚踏实地,干点实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用爱心铸就我们最神圣的职业这便是我对自己职业的承诺。初为人师时,从未想过老师行业是这样的,也不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以为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王”。在老老师们的指导下,当慢慢融入老师这个角色后,才明白我更须要的是一颗真心与挚爱。弹指一挥间,两年已过去。经过两年

7、为人师表的洗礼,虽说缺少了那种珠光宝气、名牌艳装的豪华。但我固守住了朴实,获得了一种老师特有的崇尚学问、甘为人梯的内在气质。没有爱的教化是贫乏的、空洞的。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铸造着不朽的辉煌!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不是吗?当心中满满地充溢了对孩子们的爱时,我们才能让工作发出最动人的色调。目前农村学生条件还比较落后,而他们又处在最佳成长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力争多方面关切、照看到学生。磕磕绊绊,代为包扎在所难免;午饭送点热水的小事也要想到;心理辅导,教化感化的事情我更要做好。针对一些问题学生,我主动了解其家庭背景,对

8、症下药,对于那些孤僻的孩子我尝试着用“情感教化法”交往了解;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我主动联系上社会义工群用经济和爱心帮助他们。时间静静地来,又静静地走了,我希望在我的努力下我和学生们留下的是情意,守住的是人间真情!而在我的心底深处惟愿他们健康欢乐,进步每一天!为了给学生们更好的教化,我要比别人更加勤学善思。初到学校时,我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我饱含激情走进课堂,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时,学生们却总是陷入一片寂静,纷纷茫然的看着我,即使点名提问,学生们也是三言两语,甚至一言不发。这可急坏了我,数学教学注意探究发觉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学生不会想,不敢说可怎么办?通过一次次谈心沟通,深化了解后,我发觉:

9、问题出在我们长时间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外学问匮乏等方面上。所以学生遇到问题,不会想,不愿说。为了变更这种局面,我主动向有阅历的老师们学习,运用教化学、心理学的理论学问分析相关问题,一次次改进、改善教化教学方法。学生们不会想,我就主动引导,多次提示,激励他们去想;学生们不敢发言,我就用眼神激励,适时点名。哪位学生有了进步,我会带动大家把微笑和掌声送给他,让他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从而能够主动思索,情愿回答。此外我还常给学生补充一些音像资料,励志故事,让他们贫瘠的心灵之土,渐渐肥沃起来。再上课时,学生们从之前的“老师,我不会”,改成现在的“老师,我会,我会!”。而当这些付出后,我感觉收获了很多。当最美女

10、老师张丽莉在紧急时刻,毅然自告奋勇时,她便把我们的职业内涵演绎的淋漓尽致。当那些最美乡村老师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几十年如一日,静默付出时,更是为我们彰显了老师的固有情操。也为我坚守老师岗位供应了动力。虽然老师这个职业,可能会注定我一生只能静默无闻,但我特别乐意,骄傲。即使它没有水晶的纯静,没有宝石的明丽,我也要用我的爱心让学生们,在我们铺就的平坦道路上奔向那光明的远方!优秀师德演讲稿 篇4敬重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师德教化之魂。有人曾经告知过我这样一句话:“想知道你是一个好老师吗?听听学生们怎么说吧!”这不是什么名人名言,这是我在一个学校的论坛上看到的,一位老师的真实

11、的感言。两年前,新浪网曾经对学生心中的杰出老师标准进行了调查,结果发觉,师德是学生评判的首要标准。更有学生坦诚地道出自己的观点,他们说:“我们心目中的杰出必需有高尚的师德,而不是世俗的胜利”。多么简洁而发人深思的言论!它充分说明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在乎老师的品德,更代表了对这个岗位上多数园丁的深切期望!所以我认为:老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化之魂。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化,振兴教化的希望在老师。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不慕浮华,经受住外面精彩世界的诱惑,安心本职工作;才能爱岗敬业,将自己的热忱和忠诚奉献给教化事业。前不久,有一位学者应邀请去讲课。课前,他向学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说

12、,现代社会最缺乏的是什么?”台下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成一片:“缺德!”各位,莫非这不值得我们思索吗,老师不仅仅担当着学问传播的重任,更肩负着社会道德净化的责任,这是我们不容推托的使命,也是我们走上讲台后就背负的天职!老师被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除了教学问,更重要的是教行为、教道德和教做人的道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透过老师,学生可以理解和驾驭人与人关系的总则和规范,陶冶情操和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萌发出酷爱人生的主动看法,形成良好的学风。老师严谨的治学看法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将对学生将来的立业产生深远影响。作为老师,不要埋怨学生是特性的“90

13、后”,而要探讨如何更好地教好他们、塑造他们,让他们成为有爱心、肯奉献、负责任的新一代。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发人深省:假如一个孩子生活在指责之中,他就学会了指责。假如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假如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惊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假如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羞涩。假如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