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计划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例文(2篇).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567591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社会计划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例文(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班社会计划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例文(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班社会计划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例文(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班社会计划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例文(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班社会计划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例文(2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社会计划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例文(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社会计划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例文(2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社会计划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例文一、班况分析我班幼儿通过在园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位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基本上每位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做到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二、教学目标:1、以积极愉快的心情参加集体活动和游戏,能在活动中体验快乐,萌发爱集体的情感。2、了解自己的兴趣、愿望,体验和感激他人对自己的爱,愿意关爱弱小者,有爱心和同情心。3、愿意为他人和集体做事,初步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的习惯,有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能遵守一日生活中的基本规则,能简单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行为,学习同伴的优点。4、了解家乡的物产和名胜古迹,热爱自己的家乡。保护家乡的优美环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谦让和分享,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5、了解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周围成人的劳动,尊重劳动者,懂得爱惜劳动成果。6、遇到困难、挫折,尝试自己解决,初步养成勇敢、自信、合作等良好品质。三、具体措施:1、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感受节日活动的乐趣。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他人的爱,初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亲人和他人给予的关爱。3、积极鼓励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参加各种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理解同伴的心情,并愿意给予帮助。4、引导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养成耐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学习与同伴相互协商交流,积累有计划、有条理做事的经验。5、引导幼儿了解纸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节约用纸

3、的意义,在利用废旧纸张制作物品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乐趣。6、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帮助他人,愿意为班集体做事,感受集体生活的愉快。7、引导幼儿爱护班级和幼儿园的各种物品,爱护公共设施。8、引导幼儿认识家乡的风光和物产,了解家乡著名的风景名胜,热爱自己的家乡。9、在集体和自由交往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和同伴分享食品、玩具、图书及高兴的事,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10、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用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知道相互谦让会给大家带来好心情。四、具体进度安排表:第二周:长大一岁祝贺会(社会)第三周:夸妈妈(社会)第四周:微笑(社会)开心帽和生气包(社会)第五周:我的开心法宝(社会

4、)第六周:警察叔叔你真棒(社会)第七周:春天的田野(社会)第八周:我们的家乡(社会)第九周:家乡的桥(社会)第十周:家庭小记者(社会)第十一周:我居住的村庄(社会)第十二周:美丽的公园(综合)第十三周:鸟类大罢工(社会)第十四周:我们居住的地方(社会)第十五周:家乡的特产(社会)第十六周:过节喽(社会)第十七周:有趣的符号(社会)第十八周:逛商场,找特产(社会)第十九周:你喜欢夏天吗(综合)小班社会计划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例文(二)一、学生现状分析:三年级共分两个班。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

5、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二、指导思想: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

6、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三、教学目标: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2.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

7、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3、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

8、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四、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的学校四个主题。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五、教学措施: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

9、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

10、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

11、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