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光学多道测量光谱实验预习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464355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用光学多道测量光谱实验预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使用光学多道测量光谱实验预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使用光学多道测量光谱实验预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使用光学多道测量光谱实验预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使用光学多道测量光谱实验预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使用光学多道测量光谱实验预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光学多道测量光谱实验预习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用光学多道测量光谱实验预习报告摘要光多道探测器(OMA)是一个能够同时对多个检测通道完成光电转换,实现 光谱并行检测的探测器。光学多道利用现代的光电技术一CCD来实现对光谱的接 收、测量和处理。本文简单的阐述了光学多道仪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前景,仪器的 结构原理,以及实验的定标等基本问题。关键词光学多道仪;光谱仪;吸收光谱正文光谱分析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医药、 生物、地质、冶金和考古等部门。常见的光谱有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散射光谱。 涉及的波段从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到微波和射频波段。本实验通过 测量发光二极管发射光谱,使大家了解发光二极管的主要光学特性和

2、光谱测量的 基本方法。光学多通道分析器是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精密 仪器,能够更为精确的进行光谱测量。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较为复杂,但由于使 用了计算机技术而使得操作过程非常方便。本实验通过对汞灯定标和测量发光二 极管的光谱从而达到了解光学多通道分析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光谱测量与分析的 重要性,并掌握操作方法的目的。一、历史背景1. 光谱仪的发展光谱起源于17世纪,1666年物理学家牛顿第一次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 他在暗室中引入一束太阳光,让它通过棱镜,在棱镜后面的自屏上,看到了红、 橙、黄、绿、兰、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分散在不同位置上一一即形成一道彩虹。 这种现象叫作光谱。这

3、个实验就是光谱的起源,自牛顿以后,一直没有引起人们 的注意。到1802年英国化学家沃拉斯顿发现太阳光谱不是一道完美无缺的彩虹, 而是被一些黑线所割裂。1814年德国光学仪器专家夫琅和费研究太阳光谱中的黑斑的相对位置时, 把那些主要黑线绘出光谱图。1826年泰尔博特研究钠盐、钾盐在酒精灯上光谱时指出,发射光谱是化学 分析的基础、钾盐的红色光谱和钠盐的黄色光谱都是这个元素的特性。到1859年克希霍夫和本生为了研究金属的光谱自己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完善 的分光装置,这个装置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光谱仪器,研究火焰、电火花中 各种金属的谱线,从而建立了光谱分析的初步基础。从1860年到1907年之间、用火

4、焰和电火花放电发现碱金属元素铯Cs、 1861年又发现钏Rb和铊Tl,1868年又发现钢In和氦He1869年又发现氮N。18751907年又相继发现镓Ga,钾K,铥Tm,错Pr,针 Pe,钐Sm,钇y,镥Lu等。1882年,罗兰发明了凹面光栅,即是把划痕直接刻在凹球面上。凹面光栅 实际上是光学仪器成象系统元件的合为一体的高效元件,它解决了当时棱镜光谱 仪所遇到的不可克服的困难。凹面光栅的问世不仅简化了光谱仪器的结构,而且 还提高了它的性能。波耳的理论在光谱分析中起了作用,其对光谱的激发过程、 光谱线强度等提出比较满意的解释。从测定光谱线的绝对强度转到测量谱线的相 对强度的应用,使光谱分析方法

5、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创造基础。从而使光 谱分析方法逐渐走出实验室,在工业部门中应用了。1928年以后,由于光谱分析成了工业的分析方法,光谱仪器得到迅速的发 展,一方面改善激发光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光谱仪器本身性能。最早的光源是火焰激发光谱;后来又发展应用简单的电弧和电火花为激发光源, 在上世纪的三十、四十年代改进采用控制的电弧和电火花为激发光源,提高了光 谱分析的稳定性。工业生产的发晨,光谱学的进步,促使光学仪器进一步得到改 善,而后者又反作用于前者,促进了光谱学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六十年代光电直读光谱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始迅速发展,1964年 ARL公司展示一套数字计算和控

6、制读出系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 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小型化及微处理机的出现和普及,成本降低等原因、于上 世纪的七十年代光谱仪器几乎100%地采用计算机控制,这不仅提高了分析精度 和速度,而且对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实现自动化控制。解放后,我国的光谱仪器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得到飞跃的发展,且具有一 定的规模,与世界先进技术竞争中求生存,社会商品竞赛中得到发展。1958年开始试制光谱仪,生产了我国第一台中型石英摄谱仪,大型摄谱仪, 单色仪等。中科院光机所开始研究刻制光栅,59年上海光学仪器厂,63年北京 光学仪器厂开始研究刻制光栅,63年研制光刻成功。1966-1968年北京

7、光学仪器厂和上海光学仪器厂先后研制成功中型平面光 栅摄谱仪和一米平面光栅摄谱仪及光电直读头。19711972年由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研究成功国内第一台WZG200平面 光栅光量计,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历史。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铸造行业开始引进光电直读光谱仪作为熔炼过程中化学 成份控制的分析手段,并逐步取代了我国传统的湿法化学分析法,至今已发展到 中小企业也逐步采用光谱法配合作炉前分析。国外引进的铸造生产线已配备了专 用的光谱分析设备,作为成套设备进入中国,这是铸造行业对质量控制要求越来 越严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光电光谱分析本身的优点决定了这一技术自1945 年问世以来,历时五十六年

8、而经久不衰之缘故。2. 原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历史(1) 第一阶段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早在1802年,伍朗斯顿(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 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1817年,弗劳霍费(J.Fraunhofer)在研究太 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由于当时尚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 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弗劳霍费线。1859年,克希荷夫(G.Kirchhoff)与本生 (R.Bunson)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光通过 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根据钠发射线与暗线在光谱中位 置相同这一事实,断定太阳连续

9、光谱中的暗线,正是太阳外围大气圈中的钠原子 对太阳光谱中的钠辐射吸收的结果。(2)第二阶段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从1955年开始的。这一年澳大利 亚的瓦尔西(A.Walsh)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Hilger, Varian Techtron 及Perkin-Elmer公司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发展了瓦尔西的设计 思想。到了 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3)第三阶段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1959年,苏联里沃夫发表了电热原子化技术的第一篇论文

10、。电热原子吸收光 谱法的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2-10-14g,使原子吸收光谱法向前发展了一步。近 年来,塞曼效应和自吸效应扣除背景技术的发展,使在很高的的背景下亦可顺利 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基体改进技术的应用、平台及探针技术的应用以及在此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稳定温度平台石墨炉技术(STPF)的应用,可以对许多复杂组成的 试样有效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4)第四阶段原子吸收分析仪器的发展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其它 科学技术进步,为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近年 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象管、二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

11、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 了新的前景。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 化程度,改善了测定准确度,使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用 技术(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流动注射-原子吸收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色谱 -原子吸收联用,不仅在解决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面,而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 的复杂混合物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用途,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3.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点与不足(1)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ppb级,石墨 炉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10-10-10-14g。(2)分析精度好。火

12、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中等和高含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差可 1%,其准确度已接近于经典化学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分析精度一般约为 3-5%。(3)分析速度快。原子吸收光谱仪在35分钟内,能连续测定50个试样中的 6种元素。(4)应用范围广。可测定的元素达70多个,不仅可以测定金属元素,也可以 用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非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合物。(5)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6)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不足之处是多元素同时测定尚有困难,有相当一些元 素的测定灵敏度还不能令人满意。4. 发展前景传统的光谱测量技术由于受到光谱分辨率、灵敏度、时间、分析速度的限制, 已经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激光

13、科学技术特别是 可调谐激光技术的发展,新型光谱探测元件及探测技术的发展,光电二极管自校 准技术和微弱光谱信息的接收技术和处理技术以及微处理机的应用,使光谱测量 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摄谱仪、 光电分光光度计等光谱仪已逐渐被光学多道分析仪OMA(Optical Multi-channel Analyzer)所取代。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其它 科学技术进步,为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近年 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象管、二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 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

14、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 了新的前景。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 化程度,改善了测定准确度,使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用 技术(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流动注射-原子吸收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色谱 -原子吸收联用,不仅在解决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面,而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 的复杂混合物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用途,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二、平面光栅的分光原理光学多通道分析器原理为平行光束入射到平面光栅G (光栅平面的方位可由 精密机械调节)时,将发生衍射,衍射时有光栅方程:d sin 9 = k 人,k = 0, 1, 土 2式中d是光栅

15、常数,入是入射光波长,k是衍射级次,0为衍射角。由光栅方 程可知,当光栅常数d一定时,不同波长的同一级主最大,除零级外均不重合, 并且按波长的大小,自零级开始向左右两侧,由短波向长波散开。每一波长的主 最大,在光栅的衍射图样中都是很细、很锐的亮线。由dsin0 =kA可知,级次间距对应d cos 9腥=人,A9 =X /(d cos 9 ),当角度 0较小的时,角度间隔A0最小,当角度0增加时,角度间隔A0增加。所以 光谱排列并非按角度0线性分布。当角度0较小时可以简化为线性,即可采用 线性定标,更进一步可以从级数展开的角度采用2次、3次、或4次定标。三、实验仪器简介实验使用的是WGD-8型光

16、学多通道分析器,由光栅单色仪、CCD接收单元、 扫描系统、电子放大器、A/D采集单元及计算机组成(结构见下图)。它集光学、 精密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可用于分析300nm-900nm范围内的光 谱。CCD传感器是WGD-8型光学多通道分析器数据采集部分的核心,也是整个系 统的关键所在,它的作用是将衍射光谱转换成电信号。图1 WGD-8型光学多通道分析器原理图CCD全称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是一种以电荷量表示光 量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电荷量的新型器件。它具有自扫描、光谱范围宽、动态 范围大、体积小、功耗低、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自1970年问世以 来,发展迅速、应用广泛。CCD线列已用于光谱仪,将它置于光谱仪的光谱面, 一次曝光就可获得整个光谱,并且易于与计算机连接。面阵CCD已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