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43644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建设共有精神家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建设共有精神家园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建设共有精神家园(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刘建庆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0902班 学号:U16892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五千年的砥砺,已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以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内涵,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关键词: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 精神家园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寄托和归宿,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的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目标和方向,可以为各族人民提供

2、良好的精神归宿。因此,如何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一、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就必须认清当前形势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转型过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之下,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因此我们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迎难而上。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构件和思想魂魄1、各民族文化构建了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3、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社会发育程度,形成了不同的人们共同体和不同文化特色。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在这个民族实体中,56个处于基层的民族共同组成了最高层的中华民族。同样的, 56个处于基层民族的文化共同组成了处于最高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因此,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不论处于哪种层次的民族文化都作为基本构件,构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2、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轴融合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由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构成的,而其中起主轴作用的不容置疑是汉文化。汉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充分吸纳了其他各民族文化的精髓,把各民族语言文字、经

4、济生活、文学艺术、衣作服饰、日常起居、音乐舞蹈、思想价值等等诸多方面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因子,融合到汉文化之中,使其不断丰富、不断繁荣、不断壮大。今天,汉文化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民族的范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和基本构架,成为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轴。从这个意义上, “汉字”、“汉语”之类的词,直接以“中文”称之,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精神是各民族文化的升华。精神家园的基本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一种各民族都认同的、代表精神家园建设和发展正确方向的、体现各民族蓬勃向上的思想品格、价值

5、取向和道德规范,是各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这些精神成果,经过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逐渐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观念、精神记忆,已经超越了地域和民族的范畴,成为牢固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代代传承,不为外来力量所打破、所改变,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凝炼和升华。各民族的这些精神成果,作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在表现出共有精神家园基本精神共性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已的特殊性(个性),使基本精神更加丰满,精神成果更加丰富。三、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重点在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共有家园,就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重点。在弘扬中华文化中,突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目标和方向,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