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中学)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41882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中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上半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真题及答案2016年上半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数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至县(VW7(C)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过程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说明(A)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B遗产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D遗传素质决定论人发展的最终结果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A素质教育理论B马克思关于人的

2、全面发展理论C创新教育理论D生活教育理论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做完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C)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B)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小学三,三至高中|C小学五,逐至高中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

3、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D)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形课程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锚”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锚”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B)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9、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检测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D)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10、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

4、爰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D)A个人休养法C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情感陶冶法11、初二(1”班小王同学在黑扳上画了个漫画,并写上“班长是班主任的小跟班”。班主任冯老师看了,发现漫画真画出了自己的特征,认为他有绘画天赋。于是请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和班刊绘画编辑,并安排班长协助他。在班长的帮助下,小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克服了散漫的毛病,后来还圆了他考取美术专业的大学梦。冯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C)A疏导原则B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长善救失愿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12、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

5、,而小华则“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A)A注意广度日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D注意转移13、小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一题多解。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B)A聚合思维日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具体思维14、中学生随着身心的迅速发展,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渴望自己的行为像成人,不愿意被当孩子看待。这说明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B)A平衡性Bk独立性C闭锁性D动荡性15、小亮在解决物理习题时,能够把各种解法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C)A启发式日推理式C算法式D归纳式16、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

6、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根据阿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张的目标导向处于(C)A惩罚服从取向日相对功利职向C寻求认可取向D社会契约取向17、小黄在学习时关注的是知识的内容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分数和奖励。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C)A成绩趋近日成绩回避C掌握趋近D摹握回避18、中学生小孙近期心理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一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遥不可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D)A获得勤奋感日克服内疚感C避免孤独感DK建立同一性19、孟老师近期工作比较消极,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态度麻木,缺乏应有的尊重。依据职业倦怠的特征,孟老师的这些表现属于(A)

7、A情感枯揭B却个性化C成就感低D知识枯揭20、中学生小华和几个同学为了参加全省航模大寨,组成了航模小组,他们为了在大赛中表现出色,达成了共识,牺牲各自的一些课余休息时间,放弃各自的一些爱好,以规范自己的参寨行为。这种情况下,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C)A教师促成B群体促成C任务促成D自我促成21,晓玲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向教师讲话,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求教。偶有一次,她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耐心解答了问题,并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经过多次这样的教学交往,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杨老师改变晓珍行为的方法属于(A)A强化法B自控法C脱敏法D放松法二、辨析题22、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

8、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答案:错,在确定教育目的的时候人的身心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制约点,我们在确定教育目的的时候要考虑到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求和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洎经济的要。这三个因素共同制约着我们的教育目的。2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答案:这句话是片面的。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

9、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24、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答案:错误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别称,短时记忆指的是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题干中说短时记忆能保持持久是不对的。25、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答案:这句话是片面的。学习活动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学习过程,智力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中等程度

10、的相关,智力影响着人掌握知识的深浅、速度和灵活性。但是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收到智力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良好的环境,学校教育,还有主观能动性等因素都在共同的作用于我们人的学习成绩,所以这句话太片面。二、简单题26、为什么教肓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答案: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

11、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吾种因素一27、筒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答案: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泊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谜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28、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答案: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请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

12、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所请低级心理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包括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所请高级心理机能是以“语言”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个体只有在掌握了人类经检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吾种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意志等。2、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答案:1.准确的示笆与讲解1)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以及何时给予示范很重要;2)通过讲解突出重点、言语讲解要简洁概括、鼓励学生发出声音进行语言描述;3)示范与讲解结合4 .必要而适

13、当的练习练习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一般来讲,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操作活动速度会加快,准确性提高。而且,操作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较快,之后逐渐减慢。但也存在成绩进步先慢后快或在练习中一直均勾发展的情况。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般在练习中期出现,通常被认为是由于学习方法固定化、学习任务复杂化、学习动机减弱、兴趣降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原因造成的。如果学生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及现状,并采职一些改进学习方法的措

14、施,消除消极因素的干扰,就能顺利渡过“高原期”,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5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觉系统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6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这些有关肌肉活动的各种感知觉等与视觉、听觉有所不同,如果不经过训练,它们很难为个体明确地意识到,并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四、材料分析题30、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

15、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焉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右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问题: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祈。答案:1、张老师采用了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谈话法指的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答、通过问答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材料中的张老师运用了启发谈话法,通过像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比如“萝卜在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