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三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415608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美术三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美术三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美术三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美术三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美术三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美术三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美术三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美术三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 ,主、副线密切关联 ,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 ,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2、(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三)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 ,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

3、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全册教学进度第一周魔幻的颜色万花筒第二周万花筒大人国与小人国第三周大人国与小人国第四周前前后后第五周天然的斑纹第六周校园里的花最受尊敬的人第七周今天我值日第八周有趣的鞋第九周团包手工第十周巧巧手第十一周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梦幻中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第十三周星空的联想第第十七周迷人的

4、动画片第十八周期末测评课题:魔幻的颜色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三原色。 2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 ,说出有两个原色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教学准备:学生:颜色、纸、笔等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教学重、难点: 1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2 、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 、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3 、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4 、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看产生了什么变化?5、出

5、示课题:魔幻的颜色活动三: 1 、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4、请学生再做练习。活动四:小结:橙=红+黄 绿 =蓝 +黄 紫=蓝+红活动五: 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活动六: 1、调 调、画 画 创造一幅美丽的画。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2、作品展示活动七: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教师小结。板书设计:教后感:课题:万花筒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

6、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教学重、难点: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2. 能否用 “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 ” 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活动一:玩一玩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

7、图案简单的画一下。活动二: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活动三: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 “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 ” 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活动四: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作业展示,评价。札记:第二节活动一: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

8、学生兴趣。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活动二: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学生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现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再想一下, 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交流:用扣子、小粘贴、橡皮、夹子、小花片 活动三: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活动四: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 ,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

9、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札记:课题:大 人 国与 小 人 国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准备:学生:玩具、纸、笔等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教学重、难点: 1 、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2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1 、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2 、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3 、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活动

10、二:1 、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小组讨论) 2、教师举例:雕塑汤匙桥衣夹等(电脑展示) 3 、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微缩景观等)活动三:请学生思考: 1 、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4 、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活动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活动五: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见。札记:第二课时活动一: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活动二:作品交流展示。教师从构图及色彩方面进行总结。活动三:游戏:大人和小人:每个同学将自己画

11、的人剪下来, 随意找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看看自己的是大人还是小人 ,再找另一位同学的进行比较,看看又变成大人还是小人了?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札记:课题:前前后后 课时: 2 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 ,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 能够运用 “近大远小 ”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 能否用 “近大远小 ” 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学准备: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12、。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 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活动一: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可别小瞧前前后后 ,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教师举例:1. 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活动二: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知道了 “近大远小 ” 的规 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

13、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在黑板上画升国旗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活动三: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 “近大远小 ” 的透视规律。学生作业,教师指导。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札记:第二节活动一:出示几件粘贴作品 ,请同学们比较:哪件运用了近大远小的规律 ,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

14、样的感受?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 哪里的应该小些。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总结: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近大远小的规律。活动二:小组讨论,从 “风景、 ”“静物 ”“场景 ”中任选一个主题 ,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近感觉。学生分组制作 ,教师指导。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 ,这样课后收拾比较方便。活动三: “前前后后 ”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

15、物体的前后关系。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 ,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札记:课题:天然的斑纹课时: 2 课时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教学目标: 1. 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 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式表现1-2 种不同的肌理。教学重、难点: 1. 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2. 能否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与同学共享。教学准备:教师:表现不同肌理的课件,一只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学生:提前搜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水粉色、毛笔、调色盘等。纸。第一节:活动一:请学生将手伸到教师带来的布袋子中随便摸一件东西 ,并凭触觉说说它表面的花纹是怎样的 ,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 ,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