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可研报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40722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建设可研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城镇建设可研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城镇建设可研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城镇建设可研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城镇建设可研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建设可研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建设可研报(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丹凤县留仙坪乡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丹凤县留仙坪乡小城镇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丹凤县留仙坪乡人民政府三、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范围以留仙坪乡政府所在地留仙坪村为中心,向北包括涧子村、界牌村,向南延伸至虎头村,呈南北走向,分布于老君河两岸。规划以中心村为重点,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心区域带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道路建设 在老君河以东,南起乡政府南300米供电站,向北穿越留仙坪村,北至涧子村董王沟口,建设3000米水泥路一条。2、老君河便民桥建设(三座) 在涧子村、留仙坪村、虎头村各建跨河平板水泥桥一座,共三座。3、供水工程在界

2、牌村东沟选址建自来水厂一个,日供水能力500立方米。排水工程沿街道埋设排污管道600米,采取雨水、污水合流制。5、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在留仙坪村乡政府所在地南侧建设农村集贸市场一处,占地900平方米。 四、建设年限项目建设从2010年1月起,至2010年12月,建设期为1年。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1、中发(2000)1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管理办法3、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4、丹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5、丹凤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觉定6、地方道路、乡镇供水建设项目投

3、资概算标准7、丹凤县留仙坪乡政府提供的有关资料六、投资估算丹凤县留仙坪小城镇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571.8万元,其中,中心街道路工程276.8万元,桥梁工程 93万元,城镇供水工程131.3万元,集贸市场建设32.7万元,工程其他费用 21.3万元,工程预备费16.7万元。 七、研究结论本可研报告从丹凤县留仙坪城镇发展面临的障碍出发,指出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做出了可行的建设方案,并对建设投资以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关于发展小城镇的方针政策,规划科学、设计合理。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改善留仙坪乡的基础设施状况,对发展工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吸纳

4、农村剩余劳动力像城镇转移,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当地乃至丹凤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深远意义。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丹凤县简况 1、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位于北纬332132至33574,东经110749至1104933 之间 ,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5.5公里,总面积 2438平方公里。因县城南依丹江、背靠凤冠山而得名。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总面积232191亩,农业产值占全县产值的69%, 2、气候概况 丹凤地连秦楚、物兼南北、山高水秀、物产丰饶 ,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与东部暖温带季风过度性气候。年平均日照2056小时,

5、平均气温13.8,平均降雨量687.4毫米,无霜期217天,冬无严寒夏季无酷暑,适宜于各类农作物生长,整体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3、社会经济状况全县辖11镇10乡,208个村,18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万,其中农业人口29万。耕地总面积23万亩,人均0.8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18元。4、自然资源丹凤县水资源丰富,“一江三河”(丹江、武关河、老君河、银花河)潜力较大,境内总径流量13.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7.1万千瓦,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7个。全县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8种,储量较大的有铁、铜、锑、钒、铀、石墨、石灰石等,遍布全

6、县各乡镇。丹凤县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7.5%,树种有174个,中药材250余种。核桃、板栗、苹果、樱桃、葡萄等产量较大,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林麝、豹、大灵猫、豪猪、大鲵等一百多种。5、交通状况丹凤县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交通便捷,312国道、西南铁路、沪陕高速路横贯东西,公路通车里程约9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7公里,通村路全部建成,通组率达到70%,“兴”字形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6、劳动力资源全县总人口31万人,适龄劳动力13.3万,其中,城镇1.8万人,农村11.5万。分别服务于20多个行业和工种,具有建筑、采掘、服装加工、种养、计算机、电焊等专业技术

7、等级的约0.99万人。二、留仙坪乡简况 1、地理位置留仙坪乡位于丹凤县城西北角的25公里处,总面积73平方公里,北接洛南景村镇、南与商镇接壤、西与棣花毗邻、东与蔡川相连,丹景公路自北而南穿境而过,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三个园区之一的留仙坪化工建材工业园选址即位于该乡。 2、人口和资源全乡辖8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1740户、6076人,其中劳动力3059人(男劳力1654人,女劳力1405人)。基本农田4016亩,人均0.7亩。 留仙坪境内林业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39万亩,约占土地面积的36%,经济林木8600亩,其中核桃4200亩,山芋、柿子、板栗等4000余亩。矿产资源方面,境

8、内石灰石、石墨、铜等矿藏储量丰富,西大山 东大山石灰石矿,矿带长度20公里,矿体厚度500米,储量为西北第一,已探明储量3亿吨,初步掌握储量33亿吨,年产100万吨水泥的丹水建材公司于2007年8月建成投产。3、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按照“稳粮扩经、畜果强乡、劳务富民”的思路,“畜、果、劳”三大产业优势凸现,已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全乡种植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08年粮食总产1112吨;全乡已顺利建成年产万头良种仔猪繁育基地1个,建起标准化畜牧小区2个,2008年养猪存栏9620头;全乡发展核桃路2条15.7公里,核桃沟2条7公里,发展专业组5个,专业户98户,共

9、发展核桃4200亩,人均0.6亩,人均拥有核桃树20株,年产优质核桃160吨;2008年劳务输出1920人,创收近千万元,2008年全乡工实现农业总产值29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 全乡共有中小学5所,在校学生710人,教师56人,新建卫生院门诊楼760平方米,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5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有线电视光缆覆盖8个村26个组,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投放地面卫星电视接收器18套119台,基本解决了边远山区群众收视难的问题;全乡共安装固定电话679部,修建通移动基站6座,实现丹景公路沿线移动信号全覆盖,移动通讯入户率达到90%以上。 近年来,乡党委、

10、乡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修便民桥38座;改造村组公路5条15公里;修建示范型党员活动室1个、标准化活动室3个;发展沼气4个村50户;铺设饮水管道48000米,修建蓄水池127个,解决全乡8个村、36个组、1440户、5217人的饮水问题,基本消除人饮空白点;实施民居改造4个村628户,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留仙坪乡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区域自然条件差,山地多、耕地少,地域分布南北狭长,人口土地主要集中在老君河流域两岸,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很艰苦。三、项目建设背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十五”规划提出的城镇带动战略促进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到“十五”末,中国

11、城镇化率达到41.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并进一步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的产业化,合理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把促进农民增收的方向由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已成为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陕西省委、省政府将小城镇建设作为陕南地区实现突破发展的战略性促进点,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实现陕南经济

12、社会全面发展。”近年来,就小城镇建设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将建设小城镇摆到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位置。陕西省小城镇建设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奋斗,尤其近几年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1978年陕西省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17.8%,2000年为32.3%,2004年发展到41.8% 。但就全国范围而言,陕西的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小城镇发展滞后于大中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城镇发展在地域空间不平衡,陕南地区中心城市数量不足、实力不强;部分

13、城镇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对生产要素的聚集力不足,导致辐射带动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低成为制约陕西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因素,导致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差距不断增大。因此,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建成一批基础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农村城镇,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统筹丹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工业化需要生产要素的聚集状态,只有人类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才会形成聚集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离开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城镇化同样需要工业化,离开了

14、工业化,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作为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一体的地域系统,对农村和城市经济有着中转站的作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广泛基础和后盾。加速推进城镇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历史阶段,也是解决目前以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把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带来新的空间,可以有效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改变农村产业结构,特别是农民的就业结构,促进农村

15、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城乡共荣、协调发展。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蕴藏的巨大潜力将会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推动城镇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成为新世纪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项目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丹凤县留仙坪属于贫困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很有限,种植业增长的空间也很有限。 要使农民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城镇带动战略,城镇建设不但让农民的出行及生活更为方便,让农产品流通更为畅通和繁荣。而且可以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人均生产率,把促进农民增收的方向由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收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价值也相应大大提高,收入相应增长。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因此,实现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重点在于发展小城镇,实现城镇化,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人口、经济要素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 此外,城镇作为农村科技和文化的中心,可以将先进的思想观念、生产技术、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