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互动式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3957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互动式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自然的语言》互动式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自然的语言》互动式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自然的语言》互动式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互动式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互动式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莫旗兴仁中学设计者蔡志祥学科(版本) 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章节八年级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学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 概括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学习难点】1.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

2、这样安排的好处。2.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学习者分析课文语言形象、生动,贴近生活,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内容上具有科普性,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有些字、词、句学生理解有困难,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定的朗读和摸读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品析语言、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 自主学习 和合作学习,有展示学习成果的经验。课时设计说明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以“自主 、探究 、合作 ”为课堂学习的三个理念,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

3、作、探究,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新知。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引入新课明确目标】一、引入新课请同学读古诗说说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生答,通过大自然的一些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大自然的变化,今天我们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会了解到更多这些知识,物候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下面请同学们一块来了解今天的学习目标,(白板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 把握字词】三、了解作者及课题: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

4、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题目解读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相关资料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

5、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四、积累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竺可桢 萌发 融化 翩然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呈现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谚语 连翘 酝酿 纬度 结束草长莺飞 (2)多音字注音(3)解释词语 【合作交流 展示点拨】五、合作交流以下问题:1.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列问题: (1)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2)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3)物候观测对

6、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1) 文章首先介绍 ,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 ,接着说明 ,最后说明 。 (2)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顺序、 顺序、 顺序。本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3)精读课文610段,思考后讨论: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 搜集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准备课堂交流4.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说说它们的作用。六、展示课堂展示:(教师结合学生完成情况和学生自选相结合展示内

7、容30分钟)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5.各组展示知识树6.作业:收集身边的农谚、有关物候的诗文或记录研究身边的物候现象,并积累起来。师生谈话,学生根据学习经验分析现象回答问题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找一生阅读后并勾画.学生展示作者及课题以读为主。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课上在黑板上板书字词并展示。自主学习内容展示时分组小结本课要求各组以板画的形式形成知识树或其他的形式对本课进行总结。利用古诗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目标引领下,有重点的学习。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个别读的基础上,集中学生注意力,了解知识。 巩固练习。自主学习的检测并内化所学知识学会合作学习,在准备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展示。先分任务各组准备后展示,其他组质疑,并补充。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结合阅读课文内容完成,展示是语言的展示。学会总结能力的训练出示四首诗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并用聚光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引 发学生思考进入节内容的学习。利用遮布、拖拉后出示学习目标 白板出示作者图片以相关知识。在本地资源上丰富作者内容。白板出示问题,学生书写答案。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利用课件出示问题,并出示答案 。 课件展示图片答案,使知识清晰准确,易于学生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