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394731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国现代诗歌五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中国现代诗歌五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中国现代诗歌五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中国现代诗歌五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中国现代诗歌五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现代诗歌五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各首诗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吟咏,品味诗歌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的作用,感受诗歌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中创造的形象,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 【自学引领】 培养纯正的文学兴趣,就要从诗开始,诗是要读的,同学们在翻开这课书时,请放开你的喉咙,大声地读出诗人真挚的情感。 1、死水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美国,他遭受了一个中国人在外国的种种歧视,1926年,诗人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美好愿望回到祖国,然而眼前的一切却使他深深失望,他感到痛苦、愤懑

2、,渴望这一切都将毁灭,让祖国变成一个“美好的存在”。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他创造了一系列丑恶的意象,以讽刺的基调贯穿全诗,这就是死水。朗读时要注意这种讽刺是带有深恶痛绝的感情的,不可流于轻浮。 死水是新体格律诗,它的格律继承了旧体诗词的某些写法,以四行为一节,朗读时要按定型的“四步音”来读,例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论 2、再别康桥 他悄悄地来,又悄悄的去了,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奇观,他走时没有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永远的再别康桥,他就是徐志摩。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在临别伦敦的前夕,在

3、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来到剑桥大学碧波荡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桥上漫步,他流连忘返,如醉如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蛰伏在他心中诗人的天命,于是吟成这首再别康桥。 读这首诗时,你的心会与诗人一起飞翔在剑桥柔美的康河岸边,在一咏三叹中,那错落有致的诗行会在你的心中如音乐般,如流水般荡漾开来,尽情地在那徐行缓步的韵律中体会诗歌的美吧!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位诗人手中始终高擎着“火把”,为我们送来“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高歌“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他是地主的后代,但始终站“在浪尖上”,唱着“光明的赞歌”;他像一块“礁石”,向当时以及多年以后蜂拥而来的人群传达着诗歌的力量,

4、他就是艾青,一位始终为大地和人民歌唱的赤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艾青离开杭州任教的中学,带着颗深沉热爱这土地的火热的心来到当时抗战的中心武汉,然而他看到的却是官僚的腐败,人民的困苦,黑暗的一切让诗人感受到胜利将是无比艰辛的,这种沉重、忧郁的情感化作诗行,化作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朗读时请注意体味诗人的这种情感。 4、热爱生命 “食指,是一个圣徒,在所有人的语言都被统一在最高指示下的时候,他喊出了自己的语言。”写于1968年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最早揭示“由狂热迷信到冷静的批判与反思的社会情绪”的作品之一。“*”爆发的时候他是北京56中学的一个高中学生,在那腥风血雨、人妖颠倒的*年代

5、里,诗人劝告人们要相信未来,坚信人们对于“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他为世界保留了良知和尊严,他为那个时代争取了被救赎的一线可能,1972年诗人因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1979年,诗人顽强地写下了热爱生命。 5、双桅船 有这样一批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在他们最该在书海中徜徉的时候,他们经历了一场历时十年的浩劫,他们的青春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以其坚韧的意志,勇敢的精神焊接了历史的断裂处,并且成了时代的脊梁,他们其中之一便是舒婷,她初中毕业即去福建杭山村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不久她开始诗歌创作,并最终成了朦胧诗创作的核心人物。她的多数作品代表整整一代人

6、倾吐心声。这首双桅船也是如此,朗读时要注意体会。 【知识窗口】 1、意象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产生。 2、现代格律诗的“三美”主张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诗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主张新格律必须具有备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美”,指的是章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诗节的对称和句的整

7、齐。诗集死水就是这一创作理论的最好实践。死水一诗每句诗都是四步音,节奏和谐流畅,再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声调十分动听,具有和谐的“音乐美”。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做到节的匀称,句的整齐,具有“建筑美”。全诗都用了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漪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妥贴安排,缕金错彩,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3、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

8、得抽象,追求诗内在旋律;他们的一些诗作以奇特的想像,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并在诗界引起争论。朦胧诗,是当时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也是外来诗歌影响的结果。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有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等。 【要点探究】 死水 1、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 反讽,即用故意颠倒美丑、善恶、真假的手法进行讽刺,揭露腐朽事物的本质。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运用“反讽”的手法的? 【提示:诗人把死水说成“绿酒”,把铜绿说成“翡翠”,把铁锈说成“桃花”,把水面的油腻说成“罗绮”,把水上污浊的水气说成“云霞”,把水沫说成

9、“珍珠”,最后总写一笔,把这条臭水沟的阴暗色调说成“鲜明”,在这些意象中,物的外象与诗人的意蕴恰恰相反诗人早已洞悉它们丑恶的本质,却故意把它们写得很美,这是诗人对“死水”的无情嘲笑和讽刺。】 2、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探究“死水”的象征意义。 【提示: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意会诗中的意象,则取决于读者的再造想象,文学鉴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活动,对于“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旧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当时的世界,同学们可任由联想,只要符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即可。】 再别康桥 3、整体把握,理清思络 全诗以离别康桥

10、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一节写久违的学生作别母校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仿佛诗人的足尖如清风般来了又走了,生怕打扰康桥的静谧,至深的情丝在招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二至六节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第二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夕阳下,柳枝镀上金色,如美艳的新娘,诗人无限欣喜、眷恋。 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柔波中,绿油油的水草仿佛在向诗人招手。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支水草,这正写出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拜伦潭。诗人此时意乱情迷,物我两忘,那一潭水在诗人眼里是天上的彩虹。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快乐也达到了极点。撑一杆长篙,泛舟至青草更青处,晚上水

11、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时,诗人不禁要放声高歌。 第六节诗人也幻想到现实。因为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一切归于沉默。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 最后一节呼应开头,以三个“悄悄的”与首节回环呼应,诗意也有递进,间接表达出作者深挚的感情,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神思飘逸,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描述。 4、徐志摩非常推崇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探究这首诗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诗中有画,七节诗展现的是七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卷,通过动作性极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将这七幅画卷变成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这首诗音律和

12、谐,除第五节不押韵外,其余各节都严格押韵,而且频繁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词反复运用,增强了轻盈的节奏。从诗的建筑上看,全诗七节,四行一节,诗作的单行和双行错落排列,每句字数基本是 6、7字(间有8字),于参差中见整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节奏相同,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的美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请从情感表达和篇章结构的角度探究一下这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提示: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是沉重、忧郁的,这是本诗的基本情绪,也是反复出现的主题。在篇章结构上,四次出现,使诗歌自然分成四部分。

13、反复吟咏,更体味中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生存的艰难,胜利的道路将无限艰辛。】 6、诗歌中的形象农夫、少妇、母亲具有怎样的概括意义。 【提示:那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里的农夫、少妇等形象既是为自己的生活而搏斗,被命运驱赶的劳动者,也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另外“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的两臂”等句子都包含着抽象的概括,都应扩展为对中国人民和斗争情景的暗示,扩展为对一种普遍性激愤情绪的概括。】 7、这首诗的基调是忧郁而悲哀的,如何理解这种忧郁与悲哀? 【提示:这种忧郁和悲哀来自于农人“失去了他们所饲

14、养的家畜”和“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绝望,来自于“暴戾的敌人”强加给人民的“死亡的恐怖”,来自“象雪夜一样广阔又漫长”的“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它超越了个人遭遇的范围而具有了深广的历史内涵。它不是无力的呻吟和对战争的回避,而是一种力“把弥漫在广大土地的渴望、不平、愤懑集合起来,浓密如乌云,沉重地移行在地面上”。】 热爱生命 8、探究热爱生命的形式特点及主题。 提示:食指一直坚持新格律诗的创作。这首热爱生命全诗7节,每节四行,每行基本是 11、12字,全诗押相同的韵,表现一种执着与坚毅,音律和谐铿锵。 食指是朦胧诗创作的启蒙人物,但他的诗主题并不朦胧,这首热爱生命主题非常鲜明;无论人生是什么,无

15、论生命中充满什么样的痛苦、磨难与艰辛,我们都应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挑战命运,热爱生命。联想诗人的遭际,1972年,诗人因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但诗人始终顽强地坚持对现实的反思,坚持诗歌创作。1978年后诗人迎来他创作的恢复期。在1979年写下这首热爱生命,此诗与诗人1968年在人妖颠倒的年代写下的相信未来遥相呼应,坚定的信念与劲健挺拔的诗句让我们感慨生命的坚韧。 双桅船 9、探究“岸”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提示:岸,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目标,未来的理想,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 12、“双桅船”代表着什么? 提示“双桅船”代表着一代人的反思与追求。“双桅”暗示某种深层含义,爱情与事业并立。 【一课一得】 鉴赏诗歌的方法 (一):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诗是诉诸人的感情的,只看不读,感情上不易发生共鸣,总认为这是诗人说他的经历和感受,跟自己关系不大,读诗只是冷眼旁观而已,这就是没能进入诗的境界。可是,一张口读出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