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稿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1229DOC82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29809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发稿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1229DOC8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印发稿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1229DOC8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印发稿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1229DOC8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印发稿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1229DOC8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印发稿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1229DOC8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发稿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1229DOC8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发稿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1229DOC82页(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那么试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 庆 市 规 划 局二一六年十二月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7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137号,加强对我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指导工作,编制本导那么。本导那么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那么;2:术语;3:海绵城市规划篇;4:低影响开发设计篇;5:附录。本导那么的重点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本导那么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重庆市规划局联合组织编制和管理,由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相关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

2、见和建议,请反应至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一村69号, 及 :67738852、,邮箱:。本导那么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共同使用,局部内容引用自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DB11/685-2021、深圳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标准?SZDB/Z 145-2021、?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那么?和?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那么?。本导那么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定人主编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3、总负责人:吕 波主要起草人:杨 弘罗 翔陈德玖张晓阳靳俊伟陈治刚杨 平程吉建苏定江吴君炜程 巍蒲贵兵陈 圆孙 黎潘终胜毛绪昱敖良根尹洪军张靖强魏映彦王志标王 胜刘媛媛廖聪全樊崇玲刘亚丽詹正福毕生兰彭 颖彭先涛李 艳陆 颂秦 江许 竣方 波黄文勋徐 嘉主要审定人:任心欣何 强周玉文马洪涛盛国荣龚安军龚华凤柴宏祥雷晓玲陈 岩黄显奎马 念任荣志目录1 总那么12 术语33 海绵城市规划篇63.1 一般规定63.2 总规层级海绵规划73.3 控规层级海绵规划114 低影响开发设计篇154.1 一般规定154.2 建设标准164.3 计算方法174.4 建筑与小区264.5城市道路294.6 城市绿地及

4、广场314.7 城市水系344.8 常用LID设施364.9 低影响开发设施实施效果评估485 附录50附录A 重庆市主城区降雨资料50附录B 初期雨水径流水质分类56附录C 土壤渗透系数57附录D 重庆市低影响开发相关植物名录58附录E 局部低影响开发设施单价估算重庆地区62附录F 设计流程63附录G 计算例如651 总那么1.0.1 为全面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加强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标,指导和标准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导那么。1.0.2 本导那么适用于重庆市市域内根据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开发建设的区域。海绵城

5、市建设涵盖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本导那么的重点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主要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二是指导新、改、扩建工程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1.0.3 海绵城市建设应贯彻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注重对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强调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1.0.4 海绵城市应综合考虑流域内的水污染防治、排水防涝和雨水利用的需求,并以雨水径流污染削减、内涝灾害防控为主、雨水资源化利用为辅。1.0.5 海绵城市应尽量减少开发建设中的不透水面积,使雨水最大程度就地下渗、储蓄和滞留,减

6、少对原有水文循环的影响。1.0.6 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以源头减量为重点,结合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形成完善的雨水综合管理体系。1.0.7 在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给水排水、园林、水利、道路、建筑、结构、环保、水土保持及经济等专业应相互配合和协调,使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1.0.8 建设工程范围内的海绵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1.0.9 应注重对特殊径流污染地块的专门控制,防止特殊径流污染对地下水、周边水体的不利影响。1.0.10 雨水回用水系统应独立设置,严禁接入生活饮用水系统。1.0.11 城市雨水管渠设计和内涝防治

7、除符合本导那么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2 术语2.0.1 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的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污染、径流峰值等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2.0.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扣除降雨量小于2mm降雨事件,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措施,场地内年累计经过渗透、蒸发、过滤、回用等方式得以控制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值。2.0.3 设计降雨量 des

8、ign rainfall depth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厚度取值以mm计,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2.0.4 年径流污染去除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urban diffuse pollution区域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对污染物以SS计的平均去除率的乘积。2.0.5 初期雨水控制厚度 rainfall depth for diffuse pollution control为实现一定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需收集处理的初期降雨厚度取值以mm计。2.0.6 年雨水资源化利用率the

9、ratio of annual rain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雨水收集并回用于道路浇洒、园林绿地灌溉、市政杂用、工农业生产、冷却等的雨水总量按年计算,不包括汇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量和自然渗透的雨水量与年降雨量的比值。2.0.7 雨水径流峰值控制rainwater detention for peak flow control为满足一定的低影响开发目标对雨水径流峰值流量进行控制。2.0.8 流量径流系数 discharge runoff coefficient形成顶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2.0.9 雨量径流系数 volumetric runoff c

10、oefficient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2.0.10 雨水调蓄rainwater detention,retention/storage雨水储存和调节的统称。2.0.11 雨水储存rainwater storage采用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对径流雨水进行储存,以到达收集回用等目的,通常采用雨水池。2.0.12 雨水滞留rainwater retention 采用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对径流雨水进行储存,以到达净化雨水等目的,通常采用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塘及雨水湿地。2.0.13 雨水调节rainwater detention采用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一定量的雨水

11、,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径流峰值流量,一般只延长排放时间,不减少排放的径流总量。2.0.14 雨水收集回用rainwater utilization利用雨水作为水源,经过处理并到达规定的水质标准后,通过管道输送或现场使用方式予以利用。2.0.15 雨水渗透rainwater infiltration利用人工或者自然措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2.0.16 雨水过滤rainwater filteration采用沙、土壤或泥炭等介质过滤来净化雨水。2.0.17 绿色屋顶green roof 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由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绿化体

12、系。2.0.18 透水铺装 pervious pavement可渗透、滞留雨水的地面铺装,包括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嵌草砖、鹅卵石和碎石等铺装。2.0.19 下沉式绿地sunken greenbelt 低于周边地面或道路路面,深度介于50mm和200mm之间,可用于调蓄和下渗雨水的绿地。2.0.20 过滤设施filtering practices采用沙、土壤或泥炭等介质过滤净化雨水的设施。2.0.21 生物滞留设施 bioretention cell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的人工设施,包括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生态树池等。2.0.22 植草沟grass s

13、wale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2.0.23 雨水湿地rainwater constructed wetland通过物理、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等联合作用净化雨水的湿地系统。2.0.24 雨水湿塘 rainwater wetpond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雨水作为其主要补充水源。2.0.25 特殊径流污染specialrunoff contaminated含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较高的雨水径流,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3 海绵城市规划篇3.1 一般规定3.1.1 规划理念海绵城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

14、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效削减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构建健康完善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开展。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全过程。3.1.2 规划原那么海绵城市规划要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生态优先、平安为重、统筹协调、长效保障的原那么,同时应尊重历史与人文,突出重庆地方特色与亮点,鼓励创新。3.1.3 规划体系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层级以下简称总规层级海绵规划、控规层级海绵规划。总规层级海绵规划将指标分解到排水分区建设用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布局公共性质的海绵设施。控规层级海绵规划在排水分区指标的根底上,将指标分解到地块约15公顷,优化落实海绵设施。3.1.4 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总规层级海绵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应与水系、排水、绿地、道路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将海绵城市目标、指标体系、生态空间格局、山系、水系、绿地保护修复要求等内容纳入其中。在编制其他相关专项规划时应将海绵指标、海绵设施布局、空间管控要求等内容纳入其中。控规层级海绵规划应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总规层级海绵规划的相关要求,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将地块海绵指标、规划措施、LID设施配置引导及管控要求等内容纳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