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23917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内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区域内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区域内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区域内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区域内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内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内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统编号课题评审书活页(2013年)课题名称:区域内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课题设计论证(限8000字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体育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是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中实施的重要成分,是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为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而开展的特色体育教材。二,体育校本教材开发与利用的可行性源自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体育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即国家课程、地

2、方课程及学校课程,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源自各学校特色体育的客观存在,源自体育课程资源的丰富,源自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开放与教学内容的放开。同时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三,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有效途径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不等于放纵,教师要根据学校、地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选择教学内容。四,以目标引领内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各地各学校,要根据课标的要求与引领下,结合地方特色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强化校本

3、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校本教材要符合学校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校的现有课程资源。五,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必须,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目标是为了打造学校体育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途径是通过学校内的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选修课等。体育校本教材开发的条件基于学校。同时校本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体育文化;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教材内容的安排要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同时校本教材也

4、可以是国家或地方教材的拓展与学科的整合,从而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本班级学生的特点,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六,校本教材的开发模式主要结合本区域内实际,以原生态、必修加选修、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新兴项目、传统体育项目等模式组织开发。也可以将国有教材通过筛选、改编、拓展等形式校本化。课题研究坚持“实践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相结合”、“传统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因校制宜”与“以人为本”相结合。课题组旨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石,在研究中开发校本教材,在教学中实践校本教材,在总结中形成系统的校本教材。从而以校为单位,以项目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

5、学效率,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一,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教育部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系列文件中,校本课程和教材的研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经之一,是以中国的国情及国外的相关经验为基础,是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职业发展的需求,推进教育实践创新和学校个性化的重要措施。通过12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与教材的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向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深入,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认识到,课程改革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体育教师的职

6、后学习、技能恢复、科研意识的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水平不够高,必须经过科研训练培养,学校结合学校的体育特色或者传统项目,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开发校本教材,符合国家对课程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也只有通过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够将课标的目标引领内容落实到实处,通过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达成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校为本位自主研发体育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这也是突破体育课程改革难点和进一步推进与创新的根本措施。2、随着“普九”任务和学校体育硬件基本建设的完成,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已经从外在的增

7、强体质,迈入到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社会适应,培养终身体育观。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着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追求目标的达成率。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效开发校本优质体育资源的科研能力不强,缺乏科研与教学实践整合的经验与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引领,科学指导和管理,加强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鼓励与参与区域内体育教师结合校情,自主创新,打造学校特色体育文化,形成符合学校建设理念的体育校本教材。这对于促进学校课程体系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3、在国家课程相关的政策规定中,校本课程与教材必须在课程体

8、系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势在必行。我区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和打造科研型骨干教师队伍,在全区设立了69个学科基地,旨在推进课程改革,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体育学科基地分设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科基地。全区有15所学校被认定为盐城市体育传统校,3所学校认定为省体育传统校,有20所中小学为全国足球进校园试点校,全区每年开展的体育竞赛有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乒乓球、篮球、足球、多人绑腿合作跑等。各中小学已初步形成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绩,具备了体育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的基础与经验,但由于教师整体科研能力欠缺,即使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了,却只是一种萌芽状态,所呈现的校本教

9、材大多数停留在国有化教材的原生态,依靠课题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各学校对体育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更具科学化、真实化、特色化。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从研究的范围与对象分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趋于良好势态,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应用范围日益清晰,概括说来有如下几种:第一,国家教材校本化。学校围绕体育新课标,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环境及体育特色,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对国家体育教材进行校本化适应性改造。国家体育教材仍是主体,学校教师为参与主体。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体育教材的某些技术进行加工,有的开展系统性二次开发。此类教材主要以教辅、教案为主,偏重

10、体育的探究性学习方法。第二,拓展性原创研究。是学校体育教师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进行个性化的校本教材自主性研发。此类教材主要是通过区域和学校地方性教材开发研究。在区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和相关学校,根据区域体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目标、学校性质、体育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研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材。此类教材具有较强的地方及学校特色。第四,体育校本教材的学习性研究。为提高学校的体育特色化,促进学校体育教师的教研能力,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场地器材情况,参与其他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借鉴、移植、加工其他学校、乃至外省、外国体育校本教

11、材,比如北京的软式排球、江苏的三门球、中置足球等。形成学校的体育校本教材。从而丰富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内容,打造学校体育文化。2、从呈现的形式与组织的模式分析。我国中小学校本教材的呈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的倾向。一是将教材内容编成书本,学生人手一册,列入课表,以选修的形式或者将体育课二节传统课加一节校本体育课进入课堂;二是将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将学校的特色文化与体育结合,形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色,比如无锡东亭小学的书法拳等。三是通过课题研究,进而将研究成果以校本教材来呈现,比如国家级课题的三门球及SPARK课题组。但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教材研究在很大程度上

12、依然难以摆脱考试的制约,特别是初中,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学校安排以初三体育考试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有些学校将这些项目作为校本教材加以开发与研究,例如实心球,这些校本教材的开发,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没有大的意义。它偏重于应试考试的技巧,旨在服务体育考试而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小学体育校本教材很难占领主流地位,其科学性、前瞻性、生活化、个性化难以得到呈现。3、从研究者自身层面分析。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国家和地方课程的理论和政策问题。校本课程与教材的研究在实践上只能是刚刚进入探索阶段。关于校本课程与教材问题,从

13、教育官员来看,校本课程即计划,课程专家说,课程即经验,学科专家说,课程即知识与技能,教师说课程即教材,学生说,课程课程表+教材+考试。课程专家就校本课程与教材有不少的阐述,但校本课程与教材如何开发、如何管理、如何指导、如何规范等等方面,至今尚无比较成熟的标准、经典案例以及政策性规定,因此各地各校在探索中,难免或流于形式,或有始无终,或则走向课堂主渠道之外。总之,现实中小学的体育校本课程与教材问题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新阶段。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加强科学指导、管理、评估、推广。4、从体育校本教材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互为关系分析。体育课程改革促进了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14、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新技能-具备教材开发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向重学生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了国家对各个学段的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具体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以及内容标准等,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为各地编写教材、教师实施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提供了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总目标是:“提高学生身体和心

15、理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5、从体育课程的发展与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需求分析。体育课程结构的发展需要体育校本教材的融入,体育课程结构是构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对体育课程目标认识的深化,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全国统用的和单一的体育课程体系。1956年编定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是以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锻炼身体为目标进行教材分类的。 第二阶段,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1961年制订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初高中合用),确定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

16、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基本教材为主要教材;选用教材可根据具体条件灵活选用,所占的比例为总课时的20%25%。选用教材比重明显增加,为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开辟了绿色通道。 第三阶段,必选内容、限选内容和任选内容三部分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任选内容可作为必选内容、限选内容的拓宽和加深,也可以是其他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各种项目,所占的比例为总课时的20%。2002年新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吸收了1997年高中体育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的优点。课程内容包括必修内容和选项内容。加大了选项教材的比重,选项内容所占的比例为总课时的40%(小学)、50%(初中)、60%(高中)。从而给地方和学校留有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