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二三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204323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二三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陶行知二三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陶行知二三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陶行知二三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陶行知二三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行知二三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二三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重点)2、了解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内涵。3、通过细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以及本文平易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特色。(难点)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读课题出示课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齐读课题,理解题目含义。“叶圣陶”:文章主要写作对象“先生”:读出对叶老的尊敬“二三事”:本文主要写有关叶老的几件小事再次读课题,带着崇敬之心。今天咱们就走进这篇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走进叶圣陶先生的二三小事

2、,从更多角度认识他,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二、略读感知二三事本文约2000字,请同学们使用略读的阅读方法, 在5分钟内读完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作者 主要回忆了叶圣陶的哪些事?勾画文中评价叶老的语句,概括叶老的品德?文字方面一一描写文章标点;修润课文文字。日常交往方面一一告辞时远送客人; 举手打拱;真诚复信,为 友人颠沛流离的处境悲伤。写作方面一一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细节力求完美三、精读景仰叶圣陶同学们,现在请你使用精读的方法,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样的叶圣陶?预设:1、待人宽厚的叶圣陶例如: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 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

3、是 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 点。运用删改法,体会“描”的意蕴。一字传神。叶圣陶默默为他人修改文章,连标点也仔细认真的修改。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 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 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 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 一定亲自来,谦虚 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 就这样。”可是 下次还是照样 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 不是他。创设师生对话,请学生扮演的叶圣陶与老师扮演的张中行 进行人物对话。感受叶

4、老先生对学生的平易近人,在学问上的 谦虚。叶老让张中行不必客气,可自己却是处处客气。在两千 年封建文化的熏陶下,且不说长者为尊,就是顶头上司,也一 直是咼咼在上的呀,有叶老宽厚至此,能不让人感动至深?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 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 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 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 竟越来越少了。资料链接,“文革”后期,张中行被遣送乡下,其境极惨。几乎无路可走了。有一次张中行从乡下回城见他, 却交臂失之。 叶圣陶知道后特写信给他,依然那么热情。没有因为

5、对方落魄 而显出架子。这让张中行颇为感动。他在绝望的时候。在这位 长者身上感受到了天底下的温情。体会副词的意蕴。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创设春夏冬情境朗读,日常生活中,张中行对任何人都是一以贯之、礼节周到。体会语言的干净,简洁。句式的简单,短句子的节奏。2、律己严格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感受叶老的写话风格:平

6、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这不仅是叶老的写话主张也是张中行的 写话风格一一简明如话。作者写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常常”、“不止一次”说明多次,为何要反复地说呢?因为语文的乱象多,难以控制,这使得心忧语文发展 的叶老寝食难安。叶圣陶先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同时他也要 把这种对写作的要求推广出去,所以“常常、不止一次”地说。 叶圣陶先生心怀天下,他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他规范了现代汉 语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他使学习汉语言变得 简单。他为废除繁琐复杂的古汉语旧制和改良封建教育理念不 停做斗争。他一直在坚持的一件事就是:删繁就简。这就是

7、“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 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叶圣陶不仅重视文章的语言、风格,也重视语文的各个细 节方面,力求完美。资料链接: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提出将“国语”和“国文” 合二为一,改称“语文”。叶圣陶先生规范了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他编纂了汉语拼音方案,使学习汉语言变得简单。师总结:待人厚 律己严四、悟读高情厚谊平实的文字,去卩寄寓着张中行对叶圣陶先生的浓厚深情,你读 出来了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赞美一一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

8、又能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怀念一一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 层的悲哀。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配乐朗读,体会古典语汇的作用。师总结:那些旧事在作者笔端娓娓道来,有种醇厚的味道。文 字简练,但内蕴深,需要细细品味。五、课堂小结1988年2月16日,一个清清楚楚的日期,一个刻骨铭心的日 子。陪伴着喜庆的鞭炮声,一位老者孤身一人走向了人生的归 路。在作者张中行文字里,老师读到了涓涓细流的语言,读到 了撕心裂肺的悲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张中行先生的文字中

9、,让我们敬仰叶圣陶先生的风范!(课件配上图片)六、课后积累拓展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叶圣陶先生。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3. 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 心得。4. 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 已复西京。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10、情。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 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 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 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 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 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

11、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毛泽东主席于1963 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 又 一代人学习。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着(Zh GD)急露(l u) 宿喷(pm)香菌(j cn)

12、子麂(j D子撵(ni 0)走修葺(q 1)花丛(c mg)晶莹(y ing)避(b 1)风驿(y i)路立即(j竹蔑(mi e)火塘(t mg)打扰(r od)香气四溢( y 1)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恍惚:不真切,不清楚。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四、速读故事,初步感受梨花美景1、思考这个故事写到了哪些人物?点拨:“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2、这篇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点拨:本篇的核心事物

13、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3、依据“我们”的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点拨:第一部分(1 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第二部分(9 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引发我们对小茅 屋主人的猜想。第三部分(13 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 36)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 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 花,开遍神州大地。五、略读课文,深入探究梨花精神请同学们略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深入探究驿路梨花的含义。略读方法指导: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

14、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 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 阅读速度。1、文章开头1、2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点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了这里的环境。突出了 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作铺垫。2、作者是怎样对小屋进行细致描写的?这些描写使你对草屋“主人”产生什么 样的印象呢?点拨:“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门是从外扣着的。白 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使我们可以想见小屋主人一颗赤诚的 心,火一般的热情,细心体贴人。“火塘里的灰是冷的。”“

15、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 有盐巴,有辣子。”这些描写都表明草屋的主人是那么热心, 想得那么细致周到,应有尽有,让过路 人“对小茅房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3、文章如何描写我们在小茅屋吃饭休息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点拨:“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 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这样写突 出了在深山中小茅屋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帮助, 和我们无比的感激之情。为猜想茅 屋的主人做铺垫。4、课文中的这些人为小茅屋作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快速阅读课文, 填写下面表格。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目的 做好事的时间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现在瑶族老人 送粮食,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尽力补上,方便,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现在一群姑娘 照料小屋 向解放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