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488169940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21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吉林省省 20232023 年中考年中考语语文文真真题试题试卷卷一一、积积累累与运与运用用(1515 分)分)1.下面是小博同学整理的以“含英咀华,滋养生命”为题目的古诗文学习心得,请你在阅读时完成下面题目。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1品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可感受物我两忘之境,获得闲雅之趣。2吟诵苏轼的“,射天狼”,可感受洒脱豪迈之气,坚定报国之志。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让 我明白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面对世事变迁,我们要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4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影响心境,正如论语学而所言:“,?”

2、我常常以此自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默写,要求学生把握好字形。本题的易错字有:(2)雕;(3)舟、畔;(4)愠。故答案为:(1)悠然见南山;(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默写。古诗文默写,识记是基础,理解是关键。平时应读准字音,把 握好字形,再对比译文,加深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最后,还应多练,筛选出易错字,针对性地强化记忆。关于理解性的默写,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学会以关键词为线索找出对应的原句。例如:(4)中“别 人不了解自己”对应原句的“人不知而不愠”。2.阅读语段,按要

3、求完成题目。一首诗仅有方寸大小,一阕词不过寥寥数行。文人们或叙事或怀古口或咏物,或抒情,用 感性的 yn 律将人生的体悟吟咏为一首首传唱不息的历史歌谣。读诗词,人们可以得到审美享受:心之精微、情之真挚、诗之工巧、词之别样。在反复的吟诵中,潜藏在诗词内蕴中的精神、价值观或生活 方式渐次浮现,同此哀乐,古今共赏,传承千古。而那些流传至今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不正是历史带给 人们的世间况味与人文思考吗?(1)给语段处填写拼音,处填写汉字。寥寥yn律(2)语段方框内应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顿号逗号B逗号逗号C逗号顿号(3)下列与“历史歌谣”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是()A诗词内蕴B生活方式C流传至

4、今D顿号顿号D世间况味(4)将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解析】【分析】(1)、是 寥【lio 】:寥寥无几,汉语成语,拼音是 lio lio w j,意思是形容稀少,没 有几个。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故答案为:lio、韵2、本文考查逗号和顿号的用法,逗号用在句中的并列成分或并列分句之间。二者的区别在于:顿 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和序次语之后的停顿,表示的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而逗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 构关系。.顿号可以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也可以用在当作词语用的短语之间。.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本题之中逗号用在分隔谓语成分,所以用逗号,

5、而不是顿号。A、两空都用逗号;B、无误;C、第二空用逗号;D、两空都用逗号。故答案为:D3、本题考查短语的类型,需要学生熟悉掌握各种类型,并作出判断,此类题目可以采用排除法,先 判断自己最为肯定的。历史歌谣,或者是 历史的歌谣,属于定中关系的短语,所以是偏正短语。A、偏正短语;B、偏正短语;C、补充短语;D、偏正短语。故答案为:C4、原句是反问句,由于反问句的答案就蕴含在反问句中,所以反问句事实上就有表示陈述事实的作用。因此改写为陈述句的目的就主要是进行语言锻炼、或者知晓事实等。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只需要把疑问词、疑问助词、标点做变更即可,而不需要改人称。比如原句是“你难道不知道那家超级好吃的烧

6、烤店晚上 六点才开门吗,人太多了。”改为陈述句就是“你知道那家超级好吃的烧烤店晚上六点才开门,人太多了。”故答案为:第 1 空、而那些流传至今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正是历史带给人们的世间况味与人文思考。【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字形。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 (qi),不是 q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 习,从而准确掌握。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平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的用法,尤其是易混淆的地方。逗号,顿号的 主要区别在于: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和序次语之后的停顿,表示的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而逗号表示的

7、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顿号可以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也可以用在当作词语用的短语之间。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常见的短语有五类,如:汉语中,常见的短语 有五类,1 并列短语,词和词 之间是并列关系,报纸杂志 你与他。2 偏正短语,定中/状中关系连接(“的”“地”),外国朋友 更加坚 强。3 主谓短语,主语+谓语,太阳升 老师讲课。4 动宾短语,动词+宾语,眨眼睛 喷出火焰。5 补充 短语,后面的词对于前面的词起补充作用(“得”),干得很好 吓/跑了需要学生掌握并能判断,此类知识比 较抽象,学生可以通过记忆例子来记忆。4本文考查句型的转换,首先要熟悉掌

8、握各种句型的区别,其次,把握句子的含义,第三,注意标点 的改变。由于反问句的答案就蕴含在反问句中,所以反问句事实上就有表示陈述事实的作用。因此改写为 陈述句的目的就主要是进行语言锻炼、或者知晓事实等。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只需要把疑问词、疑问助词、标点做变更即可,而不需要改人称。二二、阅阅读读(4545 分)分)班级举行“读史品文,知人省己”交流活动,博雅小组以下面两篇文言文为例,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经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9、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左传是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4.请你运用小雅同学总结的解词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0、方法词语提示解释(填写文字)迁移法齐师伐我王师北定中原日师:字源法战则请从s 也甲骨文从:査字典望其旗靡m倒下;华丽,美好;无。m糜烂,破碎;奢侈,浪费。靡:5.本文主要表现了曹刿哪两方面的才能?6.关于“何以战”问题,鲁庄公回答三次,第三次回答得到肯定的原因是什么?7.本文以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请从第二段列举一处并简要分析。【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背诵,加深 记忆。(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

11、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题干涉及的内容,在文 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 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发掘文章中疑难点,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概括人物形象,要善于根据人物在文中的事迹,根据他的言行举止进 行归纳,要善于用四字短语和形容词进行归纳。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31,是中国古代 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

12、的代表。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 研习史书,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故答案为:儒4.第 1 空,王师北定中原日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所以 齐师伐我 的“师”是军队。第 2 空、从的甲骨文,由两个面朝左侧立的“人”构成,一个“人”在前,一个“人”紧随其后,像两人前后 相从之形。所以战则请从的“从”是跟随的意思。第 3 空、旗靡,根据字典示意,是旗杆倒下的意思,所以 靡是倒下。故答案为:第 1 空、军队第 2 空、跟从(跟随)第 3 空、倒下5.曹刿论战 里曹刿是鲁国一位有深谋远见,胆略超群的爱国之士,曹刿勇于自我推荐,尽管有同 乡人劝阻,他依然

13、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这场战争,进见鲁庄公。他具有军事和政治才能,并能根据战场的 形势做出恰当的判断并且执行。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可矣,遂逐齐师”。故答案为:围绕“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回答。懂得取信于民,具有政治远见。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战争中,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和执行力。6.鲁庄公 第三次的回答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故答案为: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

14、取信 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7.曹刿的特点如下:爱国,有责任感,勇于为国分忧;积极勇敢,敢于进言。从容镇定,机智谨慎。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思虑周全、细致果断,有勇有谋,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善于详察敌情。有远见卓识(懂得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曹刿爱国自信、深谋远虑,具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军事见解和高超的指挥才能。(2)鲁庄公的特点如下: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战前无战略思想(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追击。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鲁庄公值得肯定的地方:善于纳谏、唯才是举、性格随和广开言路,让平民曹

15、刿参与论战;对曹刿刺耳的批评能虚怀若谷;不高高在上,亲临战斗第一线;战后向曹刿请教总结经验等。第二段两个“未可”,写出了曹刿从容镇定,机智谨慎。第一段,“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写出了鲁庄公的目光短浅,缺少战略思想。故答案为:示例一:“公将鼓之”(或“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示例二:“未可”(或“可 矣”),表现了曹刿从容镇定、果断自信的特点。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吴隐之传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邛城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年十余,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迁左卫将军,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后迁中领军,清俭

16、不革。每 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廉士以为荣。(选自晋书,有删改)【注释】丁父忧:遭父丧。毁:特指居丧时,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班:分给,赐予。振:同“赈”,救济。绩:把麻纤维拧成线。8.文中“行人为之流涕”中“涕”的意思是。9.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冬 月 无 被 尝 浣 衣 乃 披 絮10.博雅小组以“养德修身”为主题进行交流,请你参与并围绕以上两文中的人物分享个人体会。小博:我要像曹刿一样,心怀家国。小雅: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我的体会:【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理解。本题包含课外文言文,一般来讲,课外文言文与课内的文章都有一定 的关联的,所以此类题型更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平时的积累是关键,其次,还应注意联系上下 文推断句意。(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节奏的划分。此类题型对学生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对文 言文的理解。针对此类题型,应首先找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判断出主语、谓语。其次,还应注意保持 句意的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