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人际和语篇功能探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10440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糊语言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人际和语篇功能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模糊语言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人际和语篇功能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模糊语言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人际和语篇功能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糊语言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人际和语篇功能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糊语言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人际和语篇功能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糊语言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人际和语篇功能探讨【摘要】理智与情感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 1775 1817)创作于 1795 年的第一部小说。身为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奥斯汀在小说中不但栩栩如生地描绘出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进程中的英国乡镇的世态风情,更塑造了一群富有个性、见解独特的时代女性形象。本文研究了模糊语言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人际和语篇功能。【关键词】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女性简奥斯汀不仅是女性文学的先驱,而且是自我认识与自我发现的先驱。她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主要围绕两位女主人公曲折的感情经历展开描写,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

2、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行为。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获得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以及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 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原先的两对情侣玛丽安与威洛比、爱德华与露西之间情变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双方的人格矛盾,而最终埃丽诺与爱德华、玛丽安与布兰顿上校、露西与罗伯特结成姻缘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人格上的和谐。本文研究了模糊语言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人际和语篇功能。一、概述理智与情感的文学价值1797年,奥斯丁在完成长篇小说5第一面印象6后,就接着开始埃莉诺与玛丽安的写作,这两部书信体的小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发表,直到十几年后,奥斯丁用第三

3、人称将这两部小说改成叙事体长篇小说: 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于1811年出版了,虽然前者原始创作在前,可后者却是奥斯丁出版的第一本书,正是理智与情感的发表才激起奥斯丁的勇气,增强她发表作品的信心,世界文学的宝库中才有了奥斯丁那精雕细刻的六部伟大作品,同时, 理智与情感也被公认为第一批英国现代小说。奥斯丁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的时代,也就是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时代,而奥斯丁生长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里,终身未婚,生活圈子狭小,社会活动有限,在操持家务之余,从事写作。特别是1817年奥斯丁已抱病在身,为了求医疗养,最后一次举家迁到温彻斯特后不过两个多月,她便去世了,卒年

4、不过42岁。纵观奥斯丁短暂的一生,竟取得如此辉煌之成就,一方面原因就在于她的生活圈子虽然不大,但她以其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凭着对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使她的小说一反18世纪流行的浪漫小说或哥特式小说的传统,着重描写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从凡人琐事中表现社会的价值观念,并塑造出一批有个性、独立思考的智慧性的新女性形象。她们聪明有灵性,自尊心强,有理性,追求美丽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珍视感情,重视家庭,这一切都和当代大多数新女性所追求的保持一致,极富现实意义。另外一方面就是,虽然奥斯丁的写作题材和反映的生活面是狭窄的,她从没有像司各特、萨克雷和狄更斯那样写过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和轰轰烈烈的

5、群众运动;她写的只不过是十九世纪英国乡村绅士淑女们爱情、婚姻、家庭的日常生活琐事;她的小说情节也很简单,通常是年轻小姐如何挑选丈夫的故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奥斯丁在她的小说里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幅极其精细而真实的英国乡村上层社会的生活画面;她对虚荣、自大、愚蠢、自私、专横、跋扈,庸俗无聊等人类弱点的出色嘲讽和喜剧性揭露,表现了她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而这些人性的弱点同样和当今时代一类人身上的弱点相吻合,极富讽刺性,有着不可辩驳的现实意义。这里我们不妨就以理智与情感为例,具体分析一下它的现实意义。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处女之作,但是也是一部相当成熟的小说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更多地围绕巧妙的构思展

6、开,在表现因果关系时埋藏着幕后的本质缘故,是一种自然合理的写作方式。其中,通过女主人公在对现象产生合情合理的推测与判断中,就会给读者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需要,造成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英国田园特色的情节故事,更多地将故事情节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揭示当时英国社会思潮的一种有力方式。正如题目而言,理智与情感作为一对矛盾冲突,将社会的种种丑态,包括社会门第、情感砝码等一些利益的影响下,男女平等思想的沟通与影响,社会平等地位的不同,独立观察的角度不同,集中表现出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冲突,以玛丽安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以约翰达什伍德夫妇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为代

7、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作者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报以赞扬,尽管对这些人在理智方面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了鄙夷的态度。作者最终赞赏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诺,因为她既重感情又有理智。二、模糊语言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人际和语篇功能1、理智与情感的反浪漫主义倾向珍奥斯汀是英国文学由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向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过渡时期涌现出的作家的杰出代表,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她的作品历来为读者所喜爱,同时也一直是文学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论对象。Moreland Perkins(1998)认

8、为作者在理智与情感中着力塑造埃莉诺和爱德华两个角色,意在对社会中业已界定的性别角色予以重新建构,并认为这是对传统观念的反动。Margaret Kirkham(1995)则认为该书反映出奥斯汀是一个典型的女权主义者,企图在一个男人主宰的文坛上标新立异,主张奠定男女道德上的平等地位。宗和(1982)认为该小说表面上刻意模仿当时流行的伤感小说和哥特小说,其实质在力求扭转当时小说创作的庸俗风气。Lionel Trilling(1999)在评论奥斯汀小说的主题时谈到,她最具典型意义的主题是:成熟源于抛弃幻想。她笔下的人物多数是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之后才得以最终弥补了自己所暴露出的性格缺陷。上述评论就奥斯汀

9、的创作意图而言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Lionel Trilling的观点诱发了本文的写作动机。笔者认为,应该从新的角度,充分评价珍奥斯汀通过她的作品体现出的独树一帜的艺术勇气和特立独行的价值取向,即反浪漫主义意识。珍奥斯汀的生活圈子虽然狭小,写作视野局囿,但在浪漫主义一枝独秀的19世纪初,却能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对英国一对中产阶级姊妹的感情冲突和情感历程的细腻描述,大胆地张扬理性,以浓重的反浪漫主义笔触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清新异样的风情,以反叛者的姿态宣扬了自己对理性和情感这一对命题的深入思考。2、过于保守的自我评估喜爱埃莉诺的读者恐怕都会有些遗憾,感觉爱德华并不是很配得上她。由于母亲的高压,

10、他优柔寡断,缺乏主见,既无出众的才华,也无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在感情上,他举棋不定,拖泥带水,徘徊于埃莉诺与露西之间,一直没有勇气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最终也全靠了布兰顿上校提供的教区牧师职位,才得以勉强养家。相比之下,埃莉诺才貌出众,冷静理智,性格脾气也招人喜爱,为何会满足于与爱德华相守? 她的择偶观或许与保守的自我评估有着密切关系。玛丽安并不认为爱德华有足以打动姐姐的魅力,但埃莉诺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基础的差距,以及爱德华的专制母亲是否会反对。换而言之,她认为爱德华配自己已绰绰有余。这是一种十分现实的婚恋观念,却也不无遗憾地低估了自身人格魅力的价值。与之相反,玛丽安并不像姐姐那样过多考虑门第和财

11、产,她的如火热情反而能吸引到出色的异性,尽管恋爱一波三折,还是能令德高望重又家资富饶的布兰顿上校对她钟情不渝。当然,埃莉诺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并满足于平凡的生活,即使读者认为她可以配得上更佳的灵魂伴侣。3、艰难的成人之美故事中,埃莉诺无意中从露西口中得知她早已与爱德华订婚的事实,当时既惊讶又痛苦,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一方面,她努力说服自己绝不可对露西流露出反感情绪; 另一方面,却不由自主地挑剔露西的种种不完美,如“她的才能没有受益于教育,无知无识,而且智力全未获得提高”,“毫不文雅,做事不正派,心地不正直”,等等。在多方比较下,埃莉诺更认定爱德华与露西的订婚只是他年轻不成熟时犯的一个错误,并且

12、露西是出于对自己的嫉妒才会透露订婚之事。她将露西当成情敌,试图“努力让露西相信她并未伤心。”于是埃莉诺主动引起话题探听两人的订婚经过,装作不动声色,又忍不住腹诽,在内心深处不断批评和反驳,几乎分裂成了两个人格。正如评论所写,她的“内心交织着爱与憎、冷静和热烈、理性和偏激等各种情感”。后来受布兰顿上校之托为爱德华提供工作时,埃莉诺依然要保持善良大方的淑女风范,即使这是为了帮助爱德华与露西成家。成人之美,在奥斯汀笔下演变为地狱式的自我折磨,虽然理智最终战胜了情感,但所付出的代价无疑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4、冷幽默气质的创作在简奥斯汀的情感与理智的创作中,冷幽默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通过渗入幽默

13、风趣的写作手法,在漫画效果的作用下,将表面风光但是本质丑陋的东西展示出来,在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中,采用调侃、嘲讽的写作风格,不是无聊大笑的简单诠释,也不是发人深省的无厘头,而是能给读者一种冷冷的讽刺感觉,能从作品的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中体会出更大的艺术魅力。没有大喊大叫,在平淡的言语中感受到对社会力量的嘲讽,带给读者更多的理想思考与深思。并且,与清醒的现实主义素描及漫画的艺术风格相结合,使情感与理智经得起时间的湍流,同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两者的巧妙结合,产生了冷幽默的效果,这也是简奥斯汀的情感与理智的写作风格。结论: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处女作,作者通过塑造两个看似对立的角色,阐述了作家对现实和浪

14、漫的理解和感悟。其中作为理性代表的女主角埃莉诺在历来的文学评论中受到广泛赞誉和推崇,但奥斯汀的写作意图并不是提倡用理智去克服情感。虽然过度的情感可能招来危险,但理性的背后也一样存在阴影。作家通过埃莉诺这一形象将理性固有的缺陷一一展示,给读者提供了修正并完善自我的可能性,发人深省。参考文献:1 王海东 . 从理智与情感中欣赏奥斯汀的叙述技巧与语言风格 J. 时代文学 ( 下半月 ),2011(03).2 冯俏 .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浅析张爱玲与简奥斯汀小说的异同 J.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 (04).3 李亚峰 , 高涵 .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6).4爱德华#科普兰.简#奥斯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