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053922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iagnostics)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和特点: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一座连接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2、课程的基本要求: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本课程。通过常见症状与体征、体格检查、问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诊断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作出诊断。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及基本技能,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防治和进一步学习各种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诊断学是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等课程,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第二部分 学时分配(仅供参考)一、学时分配(仅供参考):1、理论学习共72学时。4学分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辅导或自学学时1绪论112体格检查:2929常见症状55问诊1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22一般检查33头、颈部检查33胸部检查55腹部检查44肛门、直肠和生殖器检查22脊柱和四肢检查22神经系统检查223实验诊断:2222血液检查22骨髓细胞检验22尿液检查

3、22粪便检查22脑脊液和浆膜腔穿刺液检查22免疫学检查22肝脏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22肾功能检查22心肌疾病检查11血清脂类和脂蛋白检查11内分泌检查11其他常用生化检验1.51.5肿瘤标志物检测0.54X线诊断14145其他检查446病历和诊断方法22合计72722、有条件建议最好有30学时的实习机会。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1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诊断学的内容、学习诊断学的方法。二、教学内容一、 诊断学基础的内容二、 诊断学基础的分类三、 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第一篇 体格检查本篇是全书的重点第一章 常见症状(5学时)一、教学目的:本节是本篇重点中的重点掌握发热的原因及常见热型、头

4、痛的临床表现、黄疸的病因与分型;各种常见症状的问诊及检查要点和诊断注意事项。熟悉发热的临床表现、胸痛的病因、腹痛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水肿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咳嗽与咳痰的病因和发生机理、咯血常见原因、心悸的临床表现、熟悉紫绀的临床表现、腹泻的发生机理及病因和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的原因和临床表现。了解头痛的病因、咳嗽的概念、咯血的概念、呼吸困难的概念和发生机理、心悸的病因、紫绀的发生机理、恶心与呕吐的病因及发生机理、呕血与黑便的特点及其关系、了解黄疸的概念、意识障碍的概念。二、教学内容(一)发热1、病因2、发生机制4、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项。(二)头痛1、病因2、发生机制4、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

5、项。(三)胸痛1、病因2、发生机制4、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项。(四)腹痛1、发生机制2、病因及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项。(五)水肿1、发生机制2、病因及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项。(六)咳嗽与咳痰1、病因2、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项。(七)咯血1、病因与发生机制2、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项。(八)呼吸困难1、病因及发生机制2、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项。(九)心悸1、发生机制2、病因及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项。(十)紫绀1、发生机制2、病因及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项。(十一)恶心与呕吐1、发生机制2、病因及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项。(十二)呕血1、 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注意事项。(

6、十三)腹泻1、病因2、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3、 伴随症状4、诊断注意事项。(十四)黄疸1、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2、 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3、 诊断注意事项(十五)意识障碍 1、病因2、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5、诊断注意事项。第二章 问诊(1学时)问诊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步骤之一,因此学习时应高度注意,在掌握其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最好能总结出一些问诊的技巧。一、教学目的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了解问诊的意义与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一) 问诊的重要性(二) 问诊的方法(三) 问诊的注意事项(四) 问诊的内容第三章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2学时)一、 教学目的 掌握五种基本的体格检查法。熟悉体格检查的顺序。

7、二、 教学内容 (一) 视诊(二) 触诊(1)触诊的方法(2)触诊的注意事项(三) 叩诊(1)叩诊的方法(2)叩诊的注意事项(3)叩诊音(四) 听诊(1)听诊的方法(2)听诊的注意事项第四章 一般检查(3学时)一、教学目的 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检查方法、正常值以及出现异常的临床意义;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熟悉营养、发育、意识障碍的种类及判断方法、临床意义;皮肤、粘膜及毛发检查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一般状态应检查的内容;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二、教学内容(一)一般状态检查: 1、性别2、年龄3、生命体征4、发育、体形、营养5、意识状态6、面容表情7、体位与步态(二)皮肤及粘膜: 1

8、、皮肤、粘膜的弹性、色泽、温度、湿度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2、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皮下结节、皮肤水肿、皮下气肿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3、毛发及指(趾)甲(三)浅表淋巴结1、检查方法。2、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第五六章 头、颈部检查(3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颈部检查的方法与内容。熟悉头部检查的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掌握甲状腺、气管及颈静脉的检查方法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二、教学内容(一)头部检查1、头颅(1)头颅畸形(2)头部异常运动(3)头发及头皮检查2、头部器官(1)眼(2)耳(3)鼻(4)口部二、颈部检查(一)颈部外形与运动(二)颈部包块(三)颈部血管(四)甲状腺(五)气管第

9、七章 胸部检查(5学时)本章是体格检查部分的重点一、 教学目的了解常用的胸部骨性体表标志、垂直线及分区;胸壁及胸廓检查的方法与内容;掌握三种常见异常胸廓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肺部检查的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内容以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心脏望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方法、内容、注意事项、正常表现以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常见病的体征。二、 教学内容(一)胸部体表标志1、自然标志:胸骨、胸骨角、胸骨上窝、锁骨、肩胛骨、肋骨与肋间隙、腹上角、脊柱、肋脊角、腋窝、肩胛间区、肩胛上区。2、人为划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后正中线、肩胛下角线

10、。(二)胸壁及胸廓检查1、 胸壁2、 胸廓3、乳房(三)肺部检查1、 视诊2、 触诊3、 叩诊4、 听诊(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五)心脏与血管检查1、心脏的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3、 心脏病的诊断4、 血管检查(六)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第八章 腹部检查(4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腹部分区的方法及意义;了解肝、肾叩击痛的临床意义;熟悉腹部视诊的内容;熟悉脾、肾触诊的方法;熟悉腹部叩诊的方法及内容;熟悉肝、脾及膀胱的叩诊方法、正常界限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腹部听诊的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掌握触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掌握腹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及液波震颤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11、;掌握肝、胆及腹部包块的触诊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正常叩诊音及异常叩诊音的临床意义;掌握移动性浊音的叩诊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常见病的体征。 三、 教学内容(一) 腹部的范围及体表标志(二) 腹部分区法(三) 检查技术1、基本要求2、视诊3、听诊4、触诊5、叩诊第九章 肛门、直肠和生殖器检查(2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肛门、直肠及外生殖器的检查方法与内容。二、教学内容一、解剖与生理二、检查技术和内容(一) 肛门与直肠(二) 男性生殖器第十章 脊柱和四肢检查(2学时)一、 教学目的熟悉脊柱及四肢的检查方法与内容;熟悉临床上常见的异常运动及运动功能障碍。掌握杵状指、匙状甲、关节肿胀的特

12、征和临床意义,二、 教学内容(一)解剖与生理(二)检查技术和内容(三)脊柱(四)四肢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2学时 )一、 教学目的了解颅神经的分类;熟悉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各种神经反射、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二、 教学内容(一)颅神经检查(三) 运动功能检查(四) 感觉功能的检查(五) 神经反射检查第二篇 实验室诊断第一章 血液检查(2学时)一、 教学目的熟悉并掌握血液一般检查的常规项目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了解近年来血液一般检查的新知识及新项目的使用。二、 教学内容(一)血液的一般检查常规项目:1、 红细胞检验(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2) 网

13、织红细胞计数(3) 红细胞平均值(4)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5) 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6) 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7) 红细胞体积直方图及临床意义2、 白细胞检验(1)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2)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3) 白细胞的直方图及临床意义3、 血小板检验(1) 血小板计数(2) 平均血小板体积(3) 血小板体积大小分布直方图及临床意义4、红细胞沉降率检查5、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验(4) 确定有无贫血的试验(5) 明确溶血存在的试验(6) 判断溶血部位的试验(7) 查明溶血原因的试验6、止血与凝血障碍检验(1)血栓与止血检查的主要项目(2)临床应用第二章 骨髓细胞检验(2学时)一、 教学目的:掌握骨髓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穿刺部位;掌握正常、异常骨髓象的特点;熟悉骨髓穿刺的方法;了解常见血液病血液学的特点。三、 教学内容(一) 标本的采集法和送检(二)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及形态(三)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四)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五)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第三章 尿液检查(2学时)一、 教学目的掌握尿液常规检查项目、理学检查的特点、化学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各项检查的方法。二、 教学内容(一) 标本的收集和保存;(二) 理学检查(三) 化学检查(四) 尿沉渣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