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99626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意象艺术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 授课时间:2课时二、 授课题目: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通过简明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并学会辨析意象艺术。2、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对鉴美语言的表达。3、 情感态度: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增长知识,培养对意象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并学会辨析意象艺术。2、 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

2、如何理解意象艺术。五、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六、 教具准备:幻灯片七、 教学过程设计:(一) 、图片导入学生:让学生欣赏两幅作品并提问学生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们?老师:引出课题,很多同学都会喜欢第一幅作品,因为第一幅作品画中的女性优雅、美丽,而且画的和现实生活很像,当我们看到“不像”的作品时,我们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排斥,觉得无法理解,尤其是那些变形、夸张的作品,这些都是因为你们对意象艺术不了解的缘故,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意象艺术家的世界。(二) 向学生解释“意象”这个词所谓意象就是由艺术家的感觉、想象、表现意图所呈现出来的形象。作品反映的形象给人感觉在似与不似之间。(三) 欣赏作品,了解意象艺

3、术A、塞尚圣维克多山(1) 提问:作品中画了哪些东西,这幅作品给你们什么感受?(2) 通过学生的回答做具体分析,并对塞尚本人做简单介绍。在塞尚的一生中,他为此山所画的“肖像”,竟有七八十幅之多。这幅藏于费城美术馆的圣维克多山,是塞尚最后一幅描绘这座山的画。我们看一下圣维克多山,画面中的房子,树木,天空,山川都变成了细碎的块面,几乎都融为一体,就是这种色块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感觉是一个色块与一个色块在画面中的跳动。我们看见,在一片没有人迹的广阔天地间,雄伟的大山似乎从明朗清澈的大气中升 起;它那坚实的、 凹凸起伏的身形映现在闪烁的光影之中。全画气势庄严、崇高,略带忧郁,反映了塞尚深沉的精神世界。在

4、这幅画中,每一个体块和造型都被处理得极为严谨,使人联想到他静物画中的一个个苹果的描绘。然而,塞尚风景画色彩的丰富多变,却是其静物画所难以比拟的。塞尚也成为后来立体主义发展的基础,对抽象艺术也产生了影响。塞尚和梵高,高更都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从19世纪末塞尚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塞尚出生于法国,从他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在塞尚的一生之中,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绘画理论,他认为世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由球体、圆柱体和椎体组成的,他教会了20世纪许多画家如何重新看待自然,然而塞尚本人并没有直接用这些几何体作画,这对于他只是理解自然地一种方法,他开始绘画的是以人物为主,但他严

5、谨的分析作画方法曾吓跑了包括他的夫人在内的许多模特,他不得不转向了静物和风景,因为这些不动的东西可以任他画多久就画多久,那些静物烂掉了也没关系,因为他并没有改变他的结构,这个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物与物之间所组成的画面关系的结构,另一个是对物体本身的分析。他还有一个观点就是人的眼睛总是在不停的转动中观察世界,在这种转动中,事物便发生了移位,从而造成有别于通常状态下的视觉变化。这种观点在他的风景画中也存在。在风景画中,他把在静物中实验的色彩造型法引入风景中,他说:“我打算用色彩表现透视,一幅画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表现出距离。”B、马蒂斯马蒂斯夫人(1)提问:这幅作品画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它给你们什

6、么感受?(2)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并介绍马蒂斯本人。马蒂斯夫人像画面十分沉静,而色彩却是典型的野兽主义画风,鲜艳、浓烈,笔法直率而粗放,画面效果很强烈。这里的色彩完全是主观感受的产物,而绝非客观的如实模仿。据说,马蒂斯夫人曾身着黑衣摆好姿势地让他写生,可他所画出的,却是色彩鲜艳到极点的红衣人物肖像。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在人物面部的正中央画了一道绿色粗线;这条线成了全画的核心。不仅整个脸部的造型结构紧紧依附着这道绿线,而且,画中诸多要素都是靠这道线而得到统一和平衡。假如没有这道线,整个画面似将松散不整;正是靠着这条绿线,那黑色的双眼和双眉才不至于显得过分强烈,而那黑色的头发和绿色的衣领才得以衔接

7、起来,脸才得以被妥善地“放在”了头发与衣服之间。这道绿线,还将头像与绿色的背景联系起来,使头部不会因为其一道道的红色和橙色块面,与绿色背景拉开距离,而破坏画面的平面感。画中红绿两色的强烈对比,产生耀眼的闪烁效果,使画面充满了纯绘画性的魅力。画一个沉静的头像,会生出这样丰富的视觉效果,而这种效果竟是靠着精心地经营不同的色面而取得,这不得不让人惊叹马蒂斯驾驭色彩与笔触的超凡本领。马蒂斯出生在法国的一个粮食商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后来要不是他一次患上阑尾炎住院的经历,他也许怎么也不会想到要去当一名画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在手术后康复阶段的病床上消磨时光,给他带去了颜料、画笔和一本自学绘画的手册。没想到

8、这些东西竟然让马蒂斯从此象着了魔似地对绘画痴迷起来。从此便走上艺术的道路。(四)欣赏完两幅作品,对“意象艺术”做个总结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这种认识进一步发展就是使人们把艺术家主观表现的能动性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在这种主观能动性被强调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时候,就为艺术家自由地表现打开了方便之门,就产生了那些经过艺术家主观意识改造的各种各样与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世界不同的艺术形象。这样,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五)欣赏作品,进一步加深对意象艺术的了解C、蒙克呐喊(1)提问:这幅作品画了那些东西?它给你们

9、什么感受?(2)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并介绍蒙克本人。蒙克27岁时,他开始着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组画”。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蒙克30岁那年所作的油画呐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

10、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像血一样。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这幅画画了那些像真的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生命组画中的这幅呐喊。”蒙克出生于挪威。5岁时母亲去世,15岁时姐姐去世,成年后,父亲和一个弟弟又相继离去,一系列的家庭不幸,给蒙克的心灵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使他早年画下了许多以疾病与死亡为主题的作品。29岁时,他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协会的展览,由于形象怪异,其作品在德国引起激烈反响,画展只开了一周即关闭了。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型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D、梵高星月夜(1)提问:这幅作品画了那些东西?它给你们什么感受?

11、(2)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并介绍梵高本人。星月夜表现出了梵高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这段时间他正住在圣雷米疯人院,但这件作品是在他神智清醒的时候画成的。夜晚,他看到夜空中有一个奇特的月亮,还有星星和幻想的彗星。这些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是黄色的旋涡,在天空中旋转着。它们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在扩散,带动整个深蓝色的天。梵高面对这一自然奥秘,不禁感到战战兢兢。他怀着绝望的恐怖,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他以浓烈厚重的用色、有力颤动的用笔表现了他在自然面前的惶惑不安。梵高出生于荷兰,他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因此他对大自然、农民、劳动有种热爱之情。梵高27岁开始学画画,这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

12、年纪有点晚了,但是他对艺术的狂热和激情却弥补了这点不足,使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梵高开始学画画时,崇尚的是库尔贝和米勒的作品,他也想成为“农民画家”,他早期的代表作吃土豆的人们,真实的画出了农民因长期劳作扭曲的脸和粗糙的手,但是房屋内灯光的处理,虽然是贫穷的一家人,但是显得却非常的和睦、温馨。这种真实性与米勒和库尔贝的不同,就算是吃土豆的人们,其强烈的情绪也表现出他对视觉真实性的背离。梵高在这里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画中人,他甚至把自己当成画中的其中一员。在梵高的画里到处充满明媚的阳光,他把光看作是生命,看作是力量。因此他特别喜欢黄色,他关注了不被人们注意的向日葵,在他看来向日葵

13、和他本人一样,每天追逐着太阳,直到它落山。画中向日葵挺拔的花瓣,像针一样的叶子,正是梵高本人性格的真实写照,此画几乎都是用黄色画成,他将物体明确的体积关系和他个性化的主观用色完美结合,产生强烈的效果。从表面上看,梵高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画其所见的画家,因为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在写生中完成的,他曾经描述他的绘画所要达到的目标,“我并不着力谋求准确的表现眼见的景物,我是在相当随心所欲的运用着色彩,我要更有力的表现色彩。”他曾经举例说明过,“如果要我画一名画家,假如此人长了满头金黄色的头发,我会将我的所有情感都倾注于他那满头的头发上。当然,首先,我会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画他,接着,我要加强他那金黄的头发。

14、在他那头部的后面,我要画成一望无际的远景,造成一个丰富的,强烈的我能调出的蓝颜色的背景,以至于使这个蓝色背景上的金色头发产生神秘的印象,宛如挂在空中的一颗星星。”显然,用色彩来表现强烈的情感,并赋予这些色彩以象征意义,是梵高最有特征的艺术手法。梵高的一生是悲惨的,他最初在矿工和贫穷的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到恋爱上的失败,再到对社会制度和艺术制度的不满,让他感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他企图用艺术去唤醒人们纯朴的情感,但是一次次的失败最终让他精神崩溃,在他37岁的一晚,出去散步时用枪自杀。E、之前我们欣赏的都是油画作品,接下来我们欣赏一幅中国画,朱耷鹌鹑图提问:鹌鹑图中鹌鹑的眼神有什么特别之处?老师:详

15、细讲解这幅作品。画家以鹌鹑自喻,着意夸张了鹌鹑的眼睛,眼圈画的特别大,眼珠已经顶到了眼眶的上角,表现出了一种昂首向天,白眼看人,冷峻孤傲的气质。朱耷的作品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朱耷,号八大山人等,八大山人身为明朝宗室,正当其意气风发之时,却遭遇国破家亡,一落为布衣平民,绝望中郁闷不已,一度削发为僧,期间致力于精研佛理和吟诗作画。八大山人60岁前,因狂疾而尽情发泄内心所压抑的痛苦,多酒酣泼墨,奔肆不羁,构图样式依旧,形象往往怪异,基本不顾规矩法度,信笔挥洒,笔墨语言涌动奔放。八大山人后期的创作,完全排除了世俗的干扰,逐渐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从中显现出更趋圆浑的笔墨。(六)对意象艺术做最后总结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真实,而不是眼见的真实的传达,尽管他可能“怪异”甚至“丑陋”,但他在艺术上却更集中,更典型,因此形成他突出的长处,延伸了我们对现实和事物的认识,使我们对现实和事物有了更全面和宏观的把握。因此有人说,意象艺术更为本质的揭露社会的真实,所以是最真实的艺术。(七) 找几组作品,让学生辨别哪幅属于意象艺术的作品。八、归纳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意象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