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理论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980370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需求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货币需求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货币需求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货币需求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货币需求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需求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需求理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市场的均衡也是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上一章我们介绍了银行 体系与货币供应量的决定。本章将阐述货币需求方面的理论。由于货币需求的因素比货币供 给更为复杂,因此众多经济学家对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章将介绍有关货 币需求方面的主要理论与观点。第一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研究货币需求问题主要是想人们为什么要持有货币。货币从其形式上看,即不能吃,也 不能穿,更不能像股票、债券那样能够给人们带来收益。那么为什么人们还宁愿放弃购买物 品以满足消费需求,或放弃获得利息的机会而存入银行,而要保留一定的货币在手中呢?对 于这个问题,从经济学研究的初期就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兴趣。

2、本节先介绍古典经济学中的货 币需求理论。现金交易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在他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 中,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在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 即:MV=PT(8 1)T式中M代表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所流通的货币的平均量;*代表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velocity),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货币被从交易的一方支付给另一方的次数;P代表所有交 易商品或劳务的平均价格水平,T是该时期内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总量,因此,PT代表的是该 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商品或劳务交易的总市场价值。这里在计算PT的过程中应包括所有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交易

3、,而中间产品的交易量 难以计算,由于中间产品的交易量与最终产品的交易量一般保持一相对稳定的比例,所以有 时可以以最终产品的交易量来代替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交易量总和,也即用名义国民收入 来代替原来的PT,所以交易方程式通常被写成下面的形式:MV = PY式中的Y代表以不变价格表示的一年中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也就是实际国民收 入;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因此PY即为名义国民收入;V为货币的收入 流通速度,它代表一年中每一元钱用来购买最终产品或劳务的平均次数。为了说明交易方程式MV = PY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费雪分析了决定方程式中M、 V、P、Y的各种因素以及方程式

4、中各变量的变化情况:(1) M (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是由法 定准备金率、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数量、货币政策和借贷情况等条件决定的,特别是中央银行 对其有较大的控制权,因此具有很强的外生性,可以看作是自变量。(2)V (货币流通速度) 是由社会环境(如支付制度)、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状况(如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以及人 口密度等因素所决定的。由于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期内变动也极慢,因此,V 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故可视为不变的常数。(3)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实际国民收入Y变动 极小,故也可视为常数。这样,由于V、Y是常数,而M是自变量,因此可得出结论:货币 数量M的变动导致物价P的同比例变动。货币数

5、量的变动是因,物价水平的变动是果。由于 存在这种因果关系的推论,恒等式MV=PY便为物价水平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根据交易方程式MV=PY不难得出货币需求的表达式。只要将等式两边同除以V,就可 得:1M=V PY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存量M就等于人们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需求M。因d此,可以得出:1M =- PY dV这就是由传统货币数量论导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从中可以看出,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流通速 度和名义国民收入。而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所以货 币需求就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也就是为了满足交易需要而必须持有的货币量,故该交易方 程式也被称为“现金交

6、易说”(t ransac tion t ype of quan tity t heory)。但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也受到了不少的批评。因为,它缺乏经验证明。实证结果表明,实 际的价格水平变动与货币存量的变动方向有可能不一致,也不一定存在同比例的变化关系。 而且,其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也不现实,在现实生活中,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较差,货 币供给的变化为货币流通速度及实际产出的变化所抵销,并不会完全为价格变动所吸收。现金余额说 现金余额说是以马歇尔和庇古为首的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创立的。庇古根据马歇尔的 观点,与1917年写了货币的价值一文,马歇尔则于1923年写了货币、信用与商业 一书。他们都从另一

7、角度研究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剑桥经济学家不仅仅将交易水平和影响人们交易方式的制度作为研究货币需求的关键 性决定因素,还探讨了在不同环境中人们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这样,在剑桥模型里,个人 在持有货币的数量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不完全受诸如他们是否使用信用卡购物等制度的约 束。与此相对应,剑桥的理论没有排除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剑桥经济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货币,是由于货币具有以下两个属性:(1)交易 的媒介。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人们用它来完成交易。剑桥的经济学家同意费雪的观点,即 货币需求与交易水平相关(但并非完全相关),由交易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比例。(2)财富贮藏。货币的财富

8、贮藏功能使得人们的财富水平也能够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财 富增加,则个人需通过持有更多数量的财产来贮藏,而货币也是财产的一种。因而财富增加, 则对货币财产的需求也增加。由于剑桥经济学家认为名义财富与名义收入成比例,所以他们 还认为货币需求中由财富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也与名义收入成比例。他们进一步认为,经济 主体愿意持有的平均货币数量或现金余额,也即人们对货币的需求M在名义国民收入Y中 dn 存在着一个稳定的比例K因此货币需求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KYdn由于名义国民收入是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Y与物价的乘积,即Y =PYO因此上式又可以写成:nM=KPY(8 2)d这就是剑桥学派建立的货币需求方程式,

9、该方程式表示人们意愿持有的货币存量M与名义d国民收入保持一固定的或稳定的比例。式中K表示国民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与现 金交易方程相比,它是货币流通速度V的倒数。剑桥学派采用K,而不采用V,是与剑桥方 程式强调货币需求有关的。因为研究K,就要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即研究决定人们货 币需求的因素,因此,K的引入开创了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如果K、Y都为常数,则物价水平与货币存量成同比例且同方向的变化。这就从另一方 面得出了与费雪相同的结论。但是现金余额说和现金交易说的货币需求方程式的内涵有较大的不同。首先,现金交易 说看重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强调货币的支出,而现金余额说则强调货币的持有,

10、即储藏功 能。其次,现金余额说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现金交易说则注重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经济 社会等制度因素。最后,现金交易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量,是一个流量 概念,而现金余额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点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是一个存量概 念。尽管存在上述的诸多区别,但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都是以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为基础, 因而都是属于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第二节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流动偏好(liquidityperference)指的是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 和心理。凯恩斯认为,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对流动性的偏好,即人 们总是偏好将一定量的货币

11、保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和投机的需求。因此,人们 的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这种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或人们的 货币需求是由三个动机所决定的:第一是交易动机,即由于收入与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人们 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在手中,以满足日常交易活动的需要;第二是预防动机,即人们为应付 意外的、临时的或紧急需要的支出而持有的货币;第三是投机动机,即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 定性,人们便根据对利率变动的预期,为了在有利的时机购买证券进行投机而持有的货币。 三种动机对应的货币需求分别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需交易求人们为了交易而持有货币就会形成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产生于

12、收入和支出 的不同时间,如果某人在某一时刻收入的数量和他在同一时刻支出的数量完全相等,则他根 本就没有必要为交易目的而保留货币。因此,交易需求首先取决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越长,交易需求就越大;反之亦然。如果假定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已定,则交易 需求就取决于交易数量的大小:它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而近乎同比例地增加。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交易数量是影响交易需求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 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特别是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更多 的产品需要通过交易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因而参与交易的商品也会相应增长。另一方面,尽 管交易总量中包括了各种中间产品和

13、其它活动的交易,但它与国民收入之间通常保持有相当 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此,为了分析的方便起见,这里忽略收入和支出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其 它因素的作用,而主要考虑交易数量的作用;同时,在交易数量中,忽略中间产品及其它活 动的交易,而主要考虑最终产品即国民收入的交易。这样,影响交易需求的最主要的因素就 是国民收入水平。写成公式形式就是:L=K (Y)(8 3)1其中,.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如果进一步假定,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关系是线性的,则交易 需求曲线将如图8 1所示。图中,纵轴.为交易需求,横轴Y为收入,交易需求随着收入 的增加而增加,故交易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另一方面,如果收入为零,则无需为交易目

14、 的而保留货币,交易需求也等于零,故交易需求曲线经过原点。LL图81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 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正如凯恩斯所一贯坚持的那样,未来是充满不确定 性的,人们不可能把一切支出都计算好,并据此来决定持有多少货币,而总要在日常的支出 计划之外,留出一部分货币,来应付诸如生病、原材料涨价之类的突发事件,或者捕捉一些 意料之外的购买机会(如商品降价等)。这部分货币需求就构成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根据凯 恩斯的观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因而其需求函数与交易需求函数相似。投机需求货币的投机(sp

15、eculation)需求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为了能在将来有利的时 机进行投机以获取更大的收益而持有的货币。在凯恩斯的通论中假定,人们只能在货币 和债券两种资产之间进行选择。在任何时候货币的持有者可以在市场上将货币转换成债券, 债券的持有者也可以在市场上将债券转换成货币。但持有债券是可以获得收益的,而持有货 币只能获得流动性。如果某人预计将来利率不会上升而可能下降,则会购买债券;如果预计 未来利率要高于现在,则宁愿暂时持有无息但安全的货币,而不愿购买有息但危险的债券。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债券价格与利率之间存在一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计算债券价格 V 的公式是:84)V=+ R +AA+上式中

16、,R、付的到期票面金额或本金,r表示利率。(1 + r)(1 + r )2(1 + r) n(1 + r) nRR分别表示从第1年到第n年应支付的利息,A表示在第n年应支 2n由上面公式可知,债券价格取决于四个因素:债券利息、到期应付本金、到期期限和利 率。在前三项假定不变的情况下,债券价格的变动就取决于利率的变动,而且,二者变化方 向相反: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反之亦然。任何购买债券的人都必须预计到利率在未来的变动。从货币转向债券的人,预料利率下 降、债券价格上升,认为现行利率是高的,现行债券价格是低的;而债券转向货币的人则相 反,预料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认为现行利率是低的,现行债券价格是高的。如果财富 持有者认为现行利率过高,则会预计它将会下降,因此就放弃货币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