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环境的泉州湾旅游业发展研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968175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生态环境的泉州湾旅游业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生态环境的泉州湾旅游业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生态环境的泉州湾旅游业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生态环境的泉州湾旅游业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生态环境的泉州湾旅游业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生态环境的泉州湾旅游业发展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生态环境的泉州湾旅游业发展研究【摘要】泉州湾不仅拥有优越的自然风光生态资源,而且拥有丰富的海丝历史文化的积淀。作为省旅游局重点项目支撑带动海西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建设,泉州湾有望成为泉州市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我认为泉州湾旅游业未来将有很好的发展。沿海大通道等围海建设会促进泉州湾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从生态环境分析,长远上看沿海大通道等围海建设将不利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本文试从生态资源环境及泉州湾围海工程建设对生态旅游的影响来分析泉州湾旅游业发展。【关键词】生态环境;旅游业;泉州湾1泉州湾的生态旅游资源1.1泉州湾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湿地(Wetland) 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并兼有

2、两种系统的某些特征。这是早期一般学者的认识1。1971 年湿地公约中,把湿地的基本概念认为“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这一概念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所接受。湿地被科学家称为“自然之肾”,因为其在水分与化学物质循环中表现突出,另外它又是许多动植物尤其是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形成独特的景观,具有休闲、旅游功能,因而许多湿地也被辟为生态旅游地,如西部青海湖、九寨沟风景区等。湿地生态旅游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强烈的湿地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湿地旅游开发的宗旨是让游客在认识湿地

3、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保意识,以生态环境整体优化为目标,是绿色旅游。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是:人类与湿地共存共荣,协调发展。基于这个理念,笔者尝试以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湾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寻找湿地生态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合理途径。泉州湾湿地旅游资源分布在泉州港秀涂港区内侧至石湖港区内侧以内的7 951hm2 海域和丰泽区桃花山部分山地,其中滩涂湿地占总面积的99 %。按照湿地保护类型和景观功能、价值的不同,可以分为4个核心区部分:洛阳江红树林核心区,保护3 种红树林植物及其生态环境;桃花山海滨水禽和白海豚核心区,保护水禽和中华豚栖息地; 埔枪城典型河口景观核心区,保护晋江入海口景观和高大

4、的秋茄林(红林的1 个种属) ;仙石洲湿地生态核心区。在核心区外侧为缓冲地带的滩涂海域等。21.2泉州湾湿地鸟类旅游资源泉州湾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广袤的港口、河口的滩涂湿地及两江入海口的两旁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沼泽地、池塘,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鸟类的栖息、繁衍。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省、市林业部门共组织过4次鸟类调查,记录鸟类30 科108 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黄嘴白鹭、海鸬鹚等9 种,省重点保护鸟类17 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鸟类6 种。一些珍贵稀有的鸟类如黑嘴鸥、小杓鹬、小天鹅、白尾鹞在泉州湾都曾发现。2000 年9 月在晋江首次发现红脚鲣鸟。依据迁徙的性质,可以把鸟类

5、分为留鸟、旅鸟和候鸟几种类型。据统计,泉州湾湿地约有46 种留鸟,12 种夏候鸟,共计繁殖鸟类58 种,占总数的53。 7 %;44 种冬候鸟,6 种旅鸟,共计非繁殖鸟类50 种,占总数的46。 3 %。其中以留鸟和冬候鸟最多。泉州湾湿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湿润温暖,吸引着许多鸟类在此常年居住,而越冬的候鸟也会在此停留34个月。泉州湾鸟类可分为3个相对稳定的鸟类生态群: 红树林海岸滩涂海岸水面鸟类群,其主要分布在红树林带及广阔的泥沼滩涂和海边水面,即洛阳江口区域,以白鹭、池鹭、红嘴鸥、绿翅鸭为代表种和优势种; 基围水洼灌木草丛鸟类群,分布于基围鱼塘、芦苇丛沟洼、基围干燥地的灌木草丛。种

6、类繁多,有以红嘴鸥为代表的游禽,池鹭为代表的涉禽,翠鸟为代表的攀禽。珠颈斑鸠为代表的陆禽等等; 灌木丛树林田地鸟类群,分布在湿地外沿的高坡林地、湿地与居民之间的树林、灌丛、田地等,鸟类的种类多,且多为繁殖鸟,如棕背伯劳、八哥及画眉科和鹎科的许多种类3。2泉州湾旅游旅游业发展2.1泉州湾旅游旅游业发展机遇全省今年旅游建设项目的资金安排将突出“重点”,省里将重点扶持抓得紧、启动早、见效快的项目,力争通过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带动海西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建设。2009年福建省的旅游将围绕“山”、“海”做文章,项目资金也将在这两方面有所侧重。旅游部门在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的同时,还将做好滨海、海岛旅游,加快

7、建设厦门中奥游艇俱乐部、泉州湾、莆田湄洲岛、福清目屿岛、东山岛等一批滨海、海岛旅游项目,推出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同时,全省还计划在年内推出体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海丝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消费新亮点;并将大力发展温泉旅游、邮轮游艇、商务会展、体育健身、高尔夫和自驾车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打造闽菜美食品牌,推动福建省旅游业从观光型向观光与休闲并重型转变,切实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另外,政府正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共同做大旅游市场。最近,省市旅游局已将60%的质量保证金,累计7560万元暂退还旅行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福建省旅游局计

8、划在今年继续加大旅游企业扶持力度,对骨干旅游企业举办的营销活动,及时给以指导,并在资金上予以补贴。42.2泉州湾旅游未来旅游业发展预测我认为泉州湾旅游未来旅游业发展将有很好的发展。沿海大通道等围海建设会促进泉州湾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从生态环境分析,长远上看沿海大通道等围海建设将不利旅游未来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泉州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泉州城市的空间发展将从沿江时代走向环湾时代,最终走向滨海时代,建成海湾型山水园林城市。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小规模房地产开发已无法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经营的需要。未来泉州城市和东海新区的发展和建设,都需要城市运营商的积极参与。 城市发展是所有企业,特别是房地产

9、企业最大的机遇。我们东海开发结合泉州城市发展的特殊机遇,伴随着泉州新行政中心搬迁东海的步伐,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机制,通过开发大面积成片的土地,带动泉州城市和东海区域经济的发展,使东海湾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还努力完善东海新区内的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生活配套,既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又注重兼顾长远社会效益。 东海半岛位于环泉州湾区域最中心点,东海湾紧邻泉州新行政中心,占据了东海组团的最核心区域,环泉州湾15分钟生活圈概念的提出就是立足于东海湾这个圆心,以快捷的交通为半径,画出一个15分钟一生活圈。 未来15分钟车程,东海湾通过晋江大桥直达晋江;通过五狮大桥直达石狮;通过泉秀路、

10、遂道连津淮街、江滨路直达现有中心市区;通过后渚跨海大桥连接惠安。让居住在东海湾的业主15分钟可以快速出行。 除此之外,以东海为中心段的沿海大通道串起泉州421公里海岸线,东海半岛立体交通环绕,至晋江机场十数分钟可达,这些海陆空均具备的交通措施将极大方便东海湾业主出行。促进泉州湾旅游未来旅游业的发展。3从生态环境分析泉州湾围海工程对旅游业影响3.1围海工程对泉州湾湿地环境的破坏随着20 世纪60 年代以后一系列围垦工程的实施,泉州湾岸线轮廓发生了变化,纳潮量减少,水动力减弱,对泉州湾的淤积状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围海工程建设使岸线外移,海滩急速淤涨,水道明显变浅和萎缩。泉

11、州湾内湾原本水动力较弱,与外海水的交换能力较差,再加上泉州湾大规模的围垦基本上均在内湾,进一步减小了内湾的纳潮量和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入海后不易稀释扩散,致使泉州湾内湾水质恶化,无机氮含量严重超标。由于生物只能适应某些自然条件,故在决定生态系统内种群结构时,自然条件往往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围海工程极大地改变了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从而致使围海工程附近海区生物种类多样性普遍降低,优势种和群落结构也发生改变,这一点不管在本次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还是在底栖生物调查中都得出同样的结果。3.2围海工程对泉州湾湿地的鸟类环境破坏严重围海工程建设。上个世纪70 年代以来,泉州湾洛阳江水道先后兴建了洛

12、阳江闸、凤屿北堤和南堤、百崎至白沙海堤及“五一围垦”等大型围填海工程,使泉州湾内湾面积减少1/ 35 。围垦工程影响了海域纳潮量,减弱了水流,促进淤积和污染物聚集。也改变了底质成份,进而影响了蛏、牡蛎等滤食性贝类的养殖。洛阳江闸门和白沙白崎海堤的修建使原有红树林的区域被围在堤内,形成淡水湖。红树林群被泉州湾畔面积最大的芦苇田取代。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噪音还会惊飞候鸟。在建设中生态环境的变化将改变泉州湾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生物群落特征。海水污染。根据对水质取样检测结果表明:自洛阳桥附近至秀涂西北一带海域无机氮超标严重,特别是万安开发区周边的洛阳桥南和乌屿一带海域超标最严重,标准指数近于4。海域的大肠杆

13、菌群低平潮时普遍超标,高平潮时晋江入海口附近非离子氨较高。水质的BOD5 、总铜总镍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特别是无机氮浓度增加较明显。硫化物含量也较大,在桥南至后渚一带,滤食性的蛏、牡蛎等养殖贝类的生长极其缓慢,滩涂有怪味,养殖户不敢食用自己养殖的蛏、牡蛎6 。由于河口滩涂集中、面积大,海产养殖密度高,对有毒物质、米草的危害长期缺乏监控,因此泉州湾存在着发生赤潮等自然灾害的隐患。2001年6月,晋江个别岸段发现赤潮征兆海水呈黄褐色。毁林(红树林)养殖。海水养殖是沿岸各区、县、市的传统产业,海水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逐年增加,养殖品种和质量明显提高。但与迅速扩展的滩涂、浅海养殖面积不协调的

14、是成片的红树林消失了。如后渚原有2 万m2 的白骨壤,因围垦和开发成蛏苗地至今见不到成片林, 仅有零星分布的植株7 。这种现象在保护规划区内并不少见。由于滩涂养殖过滥,红树林被破坏、蚕食,滩涂湿地大量裸露,使湿地生态趋于单一,大量无序捕食海洋生物。使海滩无脊椎动物迅速减少,乱捕滥猎,张网捕鸟,许多冬候鸟迁移,加剧了鸟类资源流失,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生态环境变得脆弱。4泉州湾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4.1申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泉州湾湿地服务网络体系30年来泉州湾湿地由原来的12 352hm2 ,减少到9 665hm2是无序开发无统一管理的结果。有鉴于此,2001年泉州市政府邀请了国家海洋

15、三所专家对泉州湾进行全面考察,并进行总体规划。泉州市政府应当以此为契机进行泉州湾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圈定生态旅游核心保护区、缓冲区等确定开发时序和开发项目建立泉州湾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委员会,统筹安排湿地生态旅游规划的实施、宣传并抓紧申报泉州湾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定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建立泉州湾湿地旅游网络体系,利用文字、数据、图片、音像等材料,借助于网络多媒体平台向旅游者介绍泉州湾湿地资料从而激发游客对湿地旅游兴趣同时可以让旅游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旅游信息确定旅游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旅游规划和营销计划。4.2政府支持加强管理政府行政决策和社区居民的行为是湿地功能演变、可持续发展的

16、两个主要因素。其中政府又起着湿地立法、执法、监督开发的主导作用,而社区居民参与湿地宣传、监督和开发,则更有利于泉州湾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因此,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湿地管理部门可以动用技术、经济、法律等手段宣传湿地旅游资源的意义,制止不合理的破坏行为。与此同时,在执行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测算出不同时段不同区域湿地环境容量,科学决定旅游方式,游客的数量和旅游强度等。国内外一些湿地开发失败的教训都表明了进行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参考文献1李博。 生态学M。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2陈金华。 泉州湾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刍议c。 福建林业科技,2004年 01期3黄国勇,许文宝,刘杰斌。 泉州湾河口湿地鸟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J ,台湾海峡,2002(2) :2282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