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吹转炉吹炼工艺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967006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吹转炉吹炼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顶吹转炉吹炼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顶吹转炉吹炼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顶吹转炉吹炼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顶吹转炉吹炼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吹转炉吹炼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吹转炉吹炼工艺(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顶吹转炉吹炼工艺1、装入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装入制度是确定转炉合理的装入量, 合适的铁水废钢比。转炉的装入量是指主原料即铁水和废钢的装入数量。2、什么是转炉的炉容比,影响转炉炉容比的因素有哪些 ?新转炉砌砖完成后的容积称为转炉的工作容积,也称有效容积,以“ V ”表示,公称吨位用“ T”表示,两者之比值“ V T ”称之为炉容比,单位为 (m3t) 。一定公称吨位的转炉,都有一个合适的炉容比,即保证炉内有足够的冶炼空间,从而能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劳动条件。炉容比过大,会增加设备重量、厂房高度和耐火材料消耗量,因而使整个车间的费用增加, 成本提高,对钢的质量也有不良影响;而炉容比过小,炉内没有

2、足够的反应空间,势必引起喷溅,对炉衬的冲刷加剧,操作恶化,导致金属消耗增高,炉衬寿命降低,不利于提高生产率。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保持设计时确定的炉容比。影响炉容比的因素有:(1)铁水比和铁水成分。随着铁水比和铁水中Si、P、S含量增加,炉容比应相应增大。若采用铁水预处理工艺时,可以小些。(2)供氧强度。供氧强度增大时,脱碳速度较快,为了不引起喷溅就要保证有足够的反应空间,炉容比应增大些。(3)冷却剂的种类。若使用以铁矿石或氧化铁皮为主的冷却剂,成渣量大,炉容比也需相应增大些;若使用以废钢为主的冷却剂,成渣量小,则炉容比可适当小些。炉容比还与氧枪喷嘴的结构有关。转炉的炉容比一般在 0.851.0m

3、3t,为减少喷溅,炉容比应不低于 0.90m3t。3、确定装入量的原则是什么?在确定合理的装入量时,除了考虑转炉要有一个合适的炉容比外,还应保持合适的熔池深度。以保证炉底不受氧气射流的冲声,熔池深度必须超过氧流对熔池的最大穿透深度。对于模铸工艺,装入量还应与锭型相配合。装入量减去吹损及浇注必要损失后的钢水量,应是各种锭型的整数倍,尽量减少注余。对连铸车间,转炉装入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此外,确定装入量时,既要考虑发挥现有设备潜力,又要防止片面不顾实际的盲目超装,以免造成事故和浪费。4、生产中应用的装入制度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氧气顶吹转炉的装入制度有:定量装入制度、分阶段定量

4、装入制度和定深装入制度。其中定深装入制度是每炉装入量均使熔池深度保持不变,由于生产组织的制约,实际上难以实现。(1)定量装入制度。在整个炉役期间,每炉的装入量保持不变。这种装入制度的优点是:发挥了设备的最大潜力,生产组织、操作稳定,有利于实现过程自动控制。但炉役前期熔池深、后期熔池变浅,只适合大、中型转炉。国内外大型转炉已广泛采用定量装入制度。(2)分阶段定量装入制度。 在一个炉役期间, 按炉膛扩大的程度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为定量装入。这样既大体上保持了整个炉役中具有比较合适的炉容比和熔池深度,又保持了各个阶段中装入量的相对稳定;既能增加装入量,又便于组织生产。这是适应性较强的一种装入制度

5、。 我国各中、小型转炉普遍采用这种装入制度。5、供氧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重要性?供氧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合理的喷头结构、供氧强度、氧压和枪位控制。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供氧制度是使氧气射流最合理地供给熔池,创造良好的物理化学反应条件。它是控制整个吹炼过程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吹炼效果和钢的质量。供氧是保证杂质去除速度、熔池升温速度、造渣速度、控制喷溅和去除钢中气体与夹杂物的关键操作。此外,它还关系终点碳和温度的控制以及炉衬寿命;对转炉强化冶炼、扩大钢的品种和提高质量也有重要影响。6、 什么是拉瓦尔型喷头,它有什么特点?拉瓦尔喷头是收缩扩张型喷孔, 当出口氧压与进口氧压之比 p 出 /pO0.

6、528 时才能够形成超音速射流。在拉瓦尔喷头中,气流在喉口处速度等于音速,在出口处达到超音速。由于氧气是可压缩流体,当高压低速氧气流经拉瓦尔管收缩段时,氧流速度提高,在到达音速时若继续缩小管径,氧流速度并不再增高,只会造成氧气密度增大;此时要继续提高氧流速度,只能设法增大管径, 使其产生绝热膨胀过程,氧压降低,密度减小、体积膨胀。当氧压与外界气压相等时,就可以获得超音速的氧射流, 压力能转变为动能。 扩大管径。拉瓦尔型喷头能够把压力能 (势能 )最大限度地转换成速度能(动能 ),并能获得比较稳定的超音速射流,在相同射流穿透深度的情况下,它的枪位可以高些,这就有利于改善氧枪的工作条件和炼钢的技术

7、经济指标,因此拉瓦尔型喷头被广泛应用。7、氧气自由射流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气体从喷孔向无限大的空间喷出后,喷出气体与空间气体的物理性质相同时, 所形成的气流称为自由射流或自由流股。氧气从喷孔喷出后,形成超音速射流。从喷孔喷出的氧气射流,在一段长度内其流速不变为等速段。由于射流边缘与周围介质气体发生摩擦,卷入部分介质气体并与之混合而减速;随着射流向前运动,到达一定距离后,射流中心轴线上的某一点速度等于音速,即马赫数Ma=1,在这点以前的区域,包括等速段,称为射流的超音速核心段, 又称为首段。首段长度大约是喷孔出口直径的 6 倍。此点以后的区域,氧流的速度低于音速,称为亚音速射流段,又称为尾段。当

8、射流截面上的速度与周围介质一样时, 射流就沉没在周围介质之中。在超音速区域内,等速段以后射流周围有亚音速气流,射流的扩张角较小, 为 10 12;亚音速区域内无超音速气流,射流的扩张角较大,为 22 26。超音速核心段的长度一般随出口马赫数成正比例增加。超音速核心段的长度是决定氧枪高度的基础, 也关系到射流对熔池的冲击能量。高速氧气从喷孔喷出后,形成的射流与周围的气体相接触,由于射流内气体的静压低于外界静止气体的压强,周围的气体被卷入。距喷孔出口的距离越远,被卷入的气体数量越多。因此射流的流量不断增加,横截面不断扩大,同时流速不断降低,此现象称做射流的衰减。在同一横截面上速度的分布特点是射流中

9、心轴线上的速度最大,离中心轴线越远,各点的速度逐渐降低一直到零。在速度等于零的部位是射流的界面。射流中心速度的减小速率也称射流的衰减率,射流截面直径增大速率也称射流扩展率, 这两个参数是自由射流的基本特征。8、多孔喷头氧气射流运动有什么特点?从多孔喷头喷出的氧气流是多股的,增加了与熔池的接触面积,使氧气逸出更均匀,吹炼过程更平稳。多孔喷头的每一股氧流在与其他各股氧流相汇交之前,保持着自由射流的特性。当各股氧流开始相交后,就有了动量的交换,相互混合,这种混合从射流的边缘逐渐向中心轴线发展,各单股氧流所具有的自由射流特性逐渐消失。如果多股氧流在汇合前就与熔池液面相接触,对熔池的冲击力减小,冲击面积

10、增大,枪位操作稳定,利于吹炼。多股氧流是从其内侧开始混合的,混合后的射流内侧边缘卷入周围介质气体的数量比外侧少,内侧氧流速度降低慢,外侧氧流速度降低快,于是每股氧流的最大速度点就偏离了氧流的几何中心轴线位置,偏向氧枪的轴线。这样就出现了各股氧流的轴线逐渐向氧枪中心线靠拢的趋势。若喷孔与中心线夹角过小,多股氧射流过早汇合,就与单个自由射流一样, 减小了对熔池的冲击面积, 对吹炼不利。因此在设计多孔喷头时, 要合理选择每个拉瓦尔喷孔与氧枪中心轴线的夹角,保证各股氧流在到达熔池液面以前,基本上不汇合,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多孔喷头的优越性。多孔喷头有三孔、四孔、五孔、六孔、七孔、甚至八孔等类型。小型转炉使

11、用三孔拉瓦尔喷头;而中型和大型转炉普遍采用四孔、五孔及五孔以上喷头。与单孔喷头相比,多孔喷头有许多突出优点:如可以提高供氧强度和冶炼强度,可以增大冲击面积,利于成渣,操作平稳不易喷溅。但是,多孔喷头端面的中心区域 (俗称鼻子尖部位 )冷却效果较差,吹炼过程中该区域气压较低, 钢液和熔渣易被吸入并黏附到喷头上而被烧坏。为了加强这个区域的冷却,采用中心水冷铸造喷头,可延长多孔喷头的使用寿命。锻压组合式氧枪喷头能有效地改善喷孔之间的冷却效果,提高喷头寿命。9、什么是氧气流量,确定氧气流量的依据是什么?氧气流量 (Q) 是指在单位时间 (t)内向熔池供氧的数量 (体积)V ,常用标准状态下体积 (标态

12、 )量度,其单位是 m3/min 或m3 /h。氧气流量是根据吹炼每吨金属料所需要的氧气量、金属装入量、供氧时间等因素确定的。式中: Q氧气流量 (标态 ), m3/min 或 m3/h;V 炉钢的氧气耗量 (标态 ),m3;t炉钢吹炼时间, min 或 h。氧流量过大,就会使化渣、脱碳失去平衡,造成喷溅。氧流量过小,会延长吹炼时间,降低生产率。对于一定的原料成分、造渣工艺及供氧制度,应根据冶炼实践总结出氧流量最佳控制范围。10、 什么是供氧强度,确定供氧强度的依据是什么?供氧强度是单位时间内每吨钢的氧耗量,它的单位 (标态 )是 Nm3/(t2 min),可由下式确定:3式中I供氧强度 (标

13、态 ),Nm /(t2 min);3Q氧气流量 (标态 ),Nm /(t2 min) ;T出钢量, t。供氧强度的大小应根据转炉的公称吨位、炉容比来确定。供氧强度过大,会造成严重的喷溅,供氧强度过小延长吹炼时间。通常在不产生喷溅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大的供氧强度。目前国内中、小型转炉的供氧强度(标态 )为 2.5 4.5Nm3/(t 2min),大于120t转炉的供氧强度(标态 )为2.83.6Nm3/(t 2min) ;国外转炉供氧强度( 标态)波动在2.5 4.0Nm3/(t 2min)之间。11、如何确定每吨金属料的氧气耗量?吹炼1t金属料所需要的氧气量可以通过计算求出来。其步骤是:首先

14、计算出熔池各元素氧化所需氧气量和其他氧耗量,然后再减去铁矿石或氧化铁皮带给熔池的氧量。12、 如何确定氧压,氧压过高或过低对氧气射流有何影响 ?炼钢操作氧压是测定点的氧压, 以 p 用 表示;氧气经过管道、金属软管及氧枪中心管,才能到达喷头喷孔前沿,氧气从测定点到喷头喷孔前这段距离,会有一定的氧压损失。其氧压损失数值是可以测定出来的。喷孔前的氧压用po 表示,出口氧压用p 出 表示。po 和 p 出都是喷头设计的重要参数。 喷孔最佳操作氧压应等于或稍大于设计氧压,绝对不能在低于设计氧压下吹炼。在设计压力下操作时,喷孔出口的氧压 p 出等于炉内环境压力,可以获得稳定的射流,不会产生激波。如果操作氧压高于设计氧压过多,则气流在到达喷孔出口时,尚未完成膨胀过程, 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